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595条记录
粳稻种质资源籼粳属性鉴定及其对表型性状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当前江西省发展粳稻生产急需本土化优质粳稻品种的现状,为明确籼粳基因频率与表型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适用于江西粳稻育种的优质粳稻核心种质.[方法]利用30对InDel籼粳特异性标记对来自国内外的360份优异粳稻资源进行籼粳属性分析,并调查结实率、理论产量、粒型等8个表型性状,分析籼型基因频率与表型性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60份优异粳稻资源中有典型粳稻312份、粳稻42份、偏粳型5份、偏籼型1份.籼型基因频率与表型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籼型基因频率与4个表型性状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3个表型性状呈显著相关(P<0.05),说明粳稻种质资源籼粳属性与表型性状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结论]引入10%左右的籼型血缘可能有利于控制其对粳稻产量的负面作用,最终选取123份粳稻种质作为江西省粳稻育种核心亲本,为有效且合理地用粳稻资源用以改良水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及育种材料.

关键词: 粳稻;籼粳基因频率;表型性状;育种核心种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来源大豆种质资源的田间鉴定与筛选

西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评价不同生态区大豆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为亲本选择和品种改良提供科学依据.以1 580份来源于国外和中国北方、黄淮海、南方生态区的大豆种质资源为对象,分析21 个形态描述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对 13 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相关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1 个描述型性状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在国外、中国北方、黄淮海、南方及总资源群体中分别为 0.345 9、0.347 1、0.345 9、0.322 4、0.357 7,荚色 Simpson多样性指数最大,叶色 Simpson多样性指最小.底荚高度、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株高、百粒质量、单株粒质量的遗传变异系数均大于 30%,初花时间、主茎节数、茎粗、荚长、荚宽的遗传变异系数为 20%~10%,生育时间的遗传变异系数小于 10%.13 个数量性状的 Simpson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在国外、中国北方、黄淮海、南方及总资源群体中分别为0.813 6、0.831 1、0.825 9、0.836 9、0.826 5,说明该批大豆种质资源多样性丰富.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粒质量与其他 12 个重要农艺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发现百粒质量、单株粒数对单株粒质量的正向效应最大,其次为茎粗、单株荚数,而荚宽、株高、初花时间有负向效应.本研究揭示了该批大豆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以大豆单株产量构成性状为综合指标,结合生育时间表现,筛选出 30份高产特异大豆种质,为合理选择亲本形成优势性状互补以进行大豆高产品种改良和选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豆;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鉴定;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省秀珍菇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江西农业 2021

摘要:通过对秀珍菇产业的调研,首先阐述了全国和江西省秀珍菇及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全国食用菌产量和产值持续上升,秀珍菇产量和产值近年来不断下降;江西省秀珍菇产业近年来发展形势较好,产量、产值稳步提升;江西省秀珍菇产量和产值总体偏低.其次,进行省域对比:近年来,江西省秀珍菇产量和产值同福建、山东及浙江3省差距不断缩小;江西省秀珍菇产量和产值总体偏低,与福建、山东及浙江相比,仍存在显著差异.最后,针对秀珍菇产量规模偏小、产业链较短等短板问题,提出未来江西省秀珍菇产业发展需从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和产业集群化等角度着手思考.

关键词: 秀珍菇产业 市场体系 产业链 江西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壤区旱地和水田土壤磷素状况及其流失风险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红壤一般偏酸且铁铝富集,磷与铁、铝形成Fe-P、Al-P,降低了红壤磷的有效性。施磷提高红壤供磷能力,但是未被作物利用的磷积累在土壤中,对水体环境构成威胁。研究红壤磷素状况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已有很多关于红壤磷素状况方面的报道,但是很少将红壤磷素状况与水体磷进行关联分析。在典型红壤区江西省余江县布点采集了旱地和水田土样各54份,周边水样24份,分析了土壤有效磷(Olsen-P和Bray-P)含量、水溶性磷(CaCl2-P)含量和水样总磷含量。结果表明,以Olsen-P为指标,11%的旱地和39%的水田土壤缺磷,61%的旱地和39%的水田土壤磷适合作物生长,11%的旱地和11%的水田土壤处于高磷状态。以Bray-P为指标,11%的旱地和33%的水田土壤缺磷,6%的旱地和33%的水田土壤磷适合作物生长,77%的旱地和6%的水田土壤处于高磷状态。Olsen-P、Bray-P与CaCl2-P三者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对Olsen-P与Ca Cl2-P、Bray-P与CaCl2-P分别进行回归分析,求得土壤磷流失突变点的Olsen-P和Bray-P含量分别为56.31和118.4 mg·kg-1。依据这两个标准,水田土壤有效磷均未超过磷流失突变点,旱地土壤Olsen-P和Bray-P超过突变点的样品比例分别为50%和33%。水田周边排水沟渠水的总磷含量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标准。总之,调查的红壤区水田土壤整体较为缺磷、磷流失风险低,旱地土壤有效磷含量和磷流失风险都较高。

关键词: 旱地 水田 流失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壤旱地不同栽培措施对甘薯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与评价

作物研究 2021

摘要:为了探索红壤旱地甘薯适宜的栽培方法,以常规栽培为对照,比较分析不同栽培措施对甘薯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不同栽培措施的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相比常规栽培,其它栽培措施均能增加地上部分产量、鲜薯产量、生物产量、蔓长和单薯鲜质量,降低经济系数、单株结薯数、干物率和R/T值,但仅黑膜覆盖和增施钾肥两项措施的产投系数高于常规栽培。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栽培措施在促进植株生长的同时会降低干物率,而促进光合产物的转化能提高单株结薯数,促进地上部分生长能提高单薯鲜质量。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6.27%,分别为产量性状、经济性状和光合产物性状。综合评价模型结果显示,在本试验气候条件下,黑膜覆盖和增施钾肥综合得分较高,为适宜在红壤旱地应用的甘薯栽培措施,保水剂应用和稻草覆盖综合得分为负数,不适宜在红壤旱地应用。

关键词: 红壤旱地 甘薯 栽培措施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省级农科院加强科技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思考-以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农业科技管理 2021

摘要:面对江西省农业进位赶超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新形势,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尤为迫切.文章以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为例,分析了省级农科院在农业科技服务中的优势与制约因素,指出要创新省级农科院农业科技服务工作体制机制,并针对农业科技服务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明确农业科研单位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地位、创建农技推广联盟、加大对科研单位参加成果转化的专项投入力度等加强省级农科院科技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宏观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技服务 乡村振兴 创新体制机制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农田土壤镉污染修复后糙米镉的指标筛选

土壤通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农田土壤镉污染修复以降低糙米镉含量为标准,而忽略了其变化的关键性的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指标。基于此,采用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通径分析、随机森林和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土壤pH值、有机质、容重、阳离子交换量、速效养分、质地、微团聚体、酶活性、微生物数量等23个土壤指标对土壤有效态Cd和糙米Cd含量重要性排序。结果表明,总体上施用土壤调理剂提高了土壤pH值、容重和阳离子交换量,改变了土壤质地组成,增加了大粒级团聚体,并影响了微生物环境,有效降低了土壤有效态Cd和糙米Cd含量,但抑制了部分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通过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pH值和放线菌可以解释土壤有效态Cd 64.32%的变化,阳离子交换量、速效钾、有效磷和蔗糖酶可以解释糙米Cd 82.10%的变化;通径分析表明大粒径团聚体、有机质、黏粒、砂粒、放线菌和真菌对土壤有效态Cd和糙米Cd的直接效应较大;随机森林分析表明土壤pH值是影响土壤有效态Cd和糙米Cd含量的主导因素;结构方程模型表明糙米Cd含量主要受土壤pH值、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效磷的影响,土壤有效态Cd主要受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不同分析方法侧重点不同,总体上对糙米Cd含量影响较大的是pH值、阳离子交换量、有效磷和有机质等,对土壤有效态Cd含量影响较大的是pH值、放线菌和有机质等。

关键词: 土壤调理剂 糙米Cd 土壤指标 随机森林 结构方程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养分专家系统的水稻磷肥减施潜力研究

杂交水稻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下磷肥用量的减施潜力,进而为不同肥力水平稻田磷肥减施提供理论依据,在高、中、低肥力稻田上,通过在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基础上增减15%、30%、45%磷肥用量开展双季稻田间试验,并分析磷肥用量与水稻产量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在高、中、低肥力稻田上,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处理的早、晚稻产量均呈高肥力>中肥力>低肥力的趋势,而与之比较,在其基础上磷肥增施15%、30%、45%处理对早、晚稻产量均无显著增产效应,减施15%处理未显著减产,但磷肥减施45%处理在各肥力水平稻田上均显著减产,降幅为4.06%~15.15%。高、中、低肥力稻田上早、晚稻产量潜力对应磷肥合理用量呈低肥力>高肥力>中肥力稻田的趋势,且在95%的产量潜力下,在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量基础上,早稻季不同肥力水平稻田上可减施磷肥27.09%~57.58%,晚稻季可减施磷肥33.25%~50.53%,其中早、晚稻磷肥可减施比例高肥力稻田为27.09%、49.51%,中肥力稻田为36.20%、50.53%,低肥力稻田为33.25%、57.58%。在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量基础上,可在不同肥力水稻田上实现磷肥减施,但减施比例有所差异,整体上高肥力稻田磷肥可减施比例较中、低肥力稻田低。

关键词: 水稻 养分专家系统 地力水平 磷肥用量 减施比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母质发育及pH的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

环境生态学 2021

摘要:土壤母质和pH是影响土壤重金属变化的重要因素,以江西某地区一般农田为对象,共采集1 392份0~20 cm表层土壤,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土壤母质和pH与土壤重金属Cr、Pb、Cd、As和Hg的相互关系,为农田土壤重金属管控及修复治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均较高,紫红色砂页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重金属均较低,而土壤pH较高,近代河湖冲积物发育的土壤pH和Cd含量较低,但土壤Hg和As含量偏高;土壤重金属在pH>7.5时含量最低,土壤Cr、Pb和Cd含量在pH<4.5时最高,土壤As在pH为5.5~6.5时含量最高,土壤Hg在pH为4.5~5.5时含量最高。土壤母质、pH及二者交互作用对土壤重金属Cr、Cd和As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土壤Pb和Hg受土壤母质影响大,土壤Cr、Cd和As受土壤pH影响大。

关键词: 农田 重金属 土壤母质 pH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粉葛废弃物对土壤重金属镉的钝化效果研究

环境生态学 2021

摘要: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粉葛废弃物(质量比:1%、2%、3%、4%、5%)对镉(Cd)污染农田土壤p H、有机质及Cd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经49 d修复后,与对照相比,添加粉葛废弃物处理的土壤p H升高了0.34~1.19,有机质增加了2.23~10.00 mg/kg,Cd弱酸提取态降低了6.61%~26.64%,Cd残渣态增加了1.26%~59.44%,而Cd可还原态和Cd可氧化态影响较小。同时,土壤p H、有机质与Cd弱酸提取态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Cd残渣态呈显著正相关(p<0.05)。总体上,培养时间对Cd弱酸提取态并无明显影响;钝化效果随添加比例的增加逐渐增强;综合降镉效果和添加量,以3%处理最优。粉葛废弃物对Cd污染农田土壤具有较好的钝化效果,这为Cd污染农田土壤修复和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粉葛 废弃物 镉赋存形态 弱酸提取态 钝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