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芝麻MATE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与表达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为了维持其生命系统的正常运转,需要对各种代谢产物和毒素进行转运和排出。多药与毒性化合物排出转运蛋白(multidrug and toxic compound extrusion, MATE)在多种底物和毒素的运输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芝麻MATE基因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分析,鉴定得到67个MATE基因,分布于全部13条染色体上,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这些基因主要位于质膜上。串联复制和全基因组复制是芝麻MATE基因家族扩增的主要动力。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发现在芝麻和拟南芥中具有许多共线性的MATE基因,且大部分串联复制SiMATE基因产生于芝麻和拟南芥分化之后。系统进化分析可将芝麻MATE成员分为4个亚家族,大部分相似功能的已知植物MATE成员被聚在同一分枝中,进化树中关系较近的芝麻MATE成员往往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基因表达分析表明一半以上的SiMATE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这些结果为芝麻MATE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远缘杂交转育抗烟草花叶病N基因同源基因片段的初步研究
《种子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烟草普通花叶病(TMV)是烟区的主要病害之一,生产上所用抗源都来自烟属的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其携带N基因对TMV免疫,但因连锁累赘导致烟叶品质差,难以在生产上大面积使用。因此,从烟属植物中挖掘新的TMV抗源尤为必要。本研究以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与野生种圆锥烟草(N.paniculata,PI 555550)为亲本,开展远缘杂交,获得了种间杂种。杂交种SSR、GISH及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杂交种含双亲特征条带,接种TMV后,叶片有枯斑反应。N基因特异引物在圆锥烟草及杂交种中未能扩增,而根据N基因同源基因Np片段设计的特异引物扩增到500 bp的片段,携带N基因的RBST及心叶烟草(N.glutinosa PI 555507)中未扩增到此特异片段,在杂交种扩增到此特异片段。该研究为获得新的TMV抗源奠定了材料基础。


多糖类中药材发酵炮制菌种的筛选驯化研究
《江西科学 》 2021
摘要:从黄芪、桑葚、枸杞和大枣等4种药材混合匀浆液中定向筛选出了一株可利用这些药材为自身培养基的附生菌,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其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的相似性达98%,为一种可用于食品的安全菌种;经逐步提高多糖类中药材浓度的定向诱导训化,同时对菌种培养基和发酵炮制工艺优化,使其可用于该多糖类中药材的发酵炮制工业化生产.结果表明:采用该菌种发酵炮制,可使发酵炮制液中总粗多糖含量较传统煎煮工艺提高44.1%;该多糖类中药材提取液不但增加了益生菌的有益代谢产物,如多糖类、植物活性肽和有机酸等,且更容易被人的肠道吸收.
关键词: 多糖类中药材;菌种驯化;发酵炮制;粗多糖


青贮无花果叶对山羊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及经济价值的影响
《中国饲料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文章旨在研究日粮添加不同水平青贮无花果叶对山羊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及经济价值的影响。试验将60头平均体重为6.51kg的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对照组与处理组山羊在整个10周的饲养试验期间分别饲喂青贮无花果叶水平为0、15%和30%的浓缩料,自由采食小麦秸秆。结果 :随着浓缩料中青贮无花果叶添加水平的升高,山羊料重比显著降低(P <0.05)。30%青贮无花果叶组山羊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0.97%和2.88%(P <0.05)。15%和30%青贮无花果叶组山羊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30.39%和27.68%(P <0.05)。对照组山羊血液血红蛋白含量及浓度较15%和30%青贮无花果叶组分别显著提高30.89%、32.92%和22.49%、20.41%(P <0.05)。随着日粮青贮无花果叶添加水平的升高,血清尿素氮浓度显著降低(P <0.05)。对照组血清葡萄糖浓度较30%青贮无花果叶显著提高50%(P <0.05)。结论 :浓缩料补充15%~30%青贮无花果叶对山羊健康状况及养分消化无负面影响,但可提高饲料效率。考虑经济成本,青贮无花果叶添加水平为30%为宜。


江西大禾谷资源的籼粳分化与品质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江西大禾谷资源丰富,品质特异,深受欢迎,但遗传研究与品质改良均未见报道,株型急需改良。本研究利用SNP标记对弋阳大禾谷进行遗传分析,快速黏度分析仪(RVA,rapid visio analyser)进行品质测定。结果显示,40对SNP引物对20份材料检测出82个等位基因,其中大禾谷具有籼型基因等位频率在0.025~0.100之间,属粳稻类型。大禾谷的RVA黏度性状是稻米成熟的一个积累过程,而直链淀粉含量(AC,amylose content)则在稻米成熟前就已定型。RVA参数与一些理化性状密切关联,尤其是米粒长可以负反应崩解值;整精米率和AC含量是主基因性状;与偏软型栽培稻相比,峰值时间是判断大禾谷的一个关键参数。通过SNP和RVA分析,选出了品质接近、性状互补的优良粳稻亲本,如农局Ⅲ号(麻壳)最软,麻壳谷棉花大(扁)品质最稳定,农科所白壳大是育种中的优选长粒资源,皖垦粳11036是大禾谷株型改良的优选材料。上述结果将促进大禾谷的遗传改良。


不同行比配置对鲜食玉米-绿豆套种甘薯体系产量效益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为实现红壤旱地鲜食玉米—绿豆套种甘薯立体种植体系产量和效益的最大化,筛选出较鲜食玉米—绿豆轮作(CK1)和甘薯单作(CK2)增产程度最高的行比结构,设计了1∶1、3∶2、2∶1的行比套种甘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套种提高了系统产量、土地当量比、产出和纯收益,经济效益较CK1增加6.12%~72.46%,较CK2增加132.91%~279.07%,增收显著;随着行比值的增加,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但绿豆和甘薯产量逐渐下降,导致系统产量、土地当量、产出和产投比均下降。综合来看,在鲜食玉米—绿豆套种甘薯模式中保持玉米和绿豆的行株距,按照1∶1的行比套种甘薯能获得最高的系统产量、土地当量比、经济效益和产投比,适宜在红壤旱地区域推广应用。
关键词: 行比配置 间作套种 鲜食玉米 绿豆 甘薯 红壤旱地 农艺性状 产量


温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摄食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温度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摄食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克氏原螯虾幼虾(3.11±0.04 g)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4个温度处理组(23、26、29、31℃),通过加热棒调节养殖水体温度,试验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幼虾的体长与体重在26℃条件下增长最快,显著高于另外3个温度条件(P<0.05),在29℃和31℃条件下体长与体重增长较快,均显著高于23℃(P<0.05)。温度差异对克氏原螯虾肥满度并未产生显著变化(P>0.05)。在温度为23℃条件下,克氏原螯虾幼虾成活率最高,可达100%,显著高于另外3个温度条件(P<0.05),其中31℃条件下幼虾的成活率最低,仅为89%。在4个温度条件下,23℃饲料系数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个温度条件(P<0.05),而26℃饲料系数最低,显著低于23℃(P<0.05)。克氏原螯虾摄食率在4个温度条件下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随着温度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逐渐下降的变化。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温度 生长 摄食 消化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