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WebGIS的数字农业园区信息系统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2021
摘要:针对农业园区生产管理和服务的需求,开发了基于WebGIS的数字农业园区信息系统.系统采用Openlayers开发WebGIS前端,实现地理图形展示绘制和属性处理等功能,以Geoserver和PostGIS作为地图服务器,MySQL为业务数据库系统,采用Java开发服务器管理端应用系统,实现了农业园区生产的数字化管理、分析和信息服务.该系统功能模块包括资源维护、业务管理、统计信息、农技信息服务和系统管理,目前,该系统已在江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安农业园区示范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农业园区的高效管理和农技服务的信息透明,对转变农业生产和管理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WebGIS;数字农业;农业园区


苦瓜枯萎病病原的鉴定与防治药剂筛选
《江西农业学报 》 2021
摘要: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江西乐平市采集的苦瓜枯萎病植株中分离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致病性测定;另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7种杀菌剂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导致乐平市苦瓜枯萎病发生的病原为尖孢镰刀菌苦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momordicae).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99%噁霉灵、50%多菌灵对苦瓜枯萎病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分别为0.0352、0.3037 mg/L;而50%异菌脲的抑制作用最弱,其EC50值为419.0041 mg/L.推荐99%噁霉灵、50%多菌灵为江西省苦瓜枯萎病的防治药剂.
关键词: 苦瓜;枯萎病;尖孢镰刀菌;药剂;筛选


基于田块尺度上糙米镉含量差异性分析
《环境生态学 》 2021
摘要:通过对糙米镉含量的差异性分析和合理采样数量研究,为农用地污染效果评估提供依据和指导。将采样量设置了10个水平(依次为:10、20、30、40、50、60、70、80、90和100),在江西省新余市4 hm~2范围内镉污染农田进行稻谷采样,并分析不同采样量对糙米镉含量、超标率、变异系数等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采样量下糙米镉含量为0.01~0.78 mg/kg,均值为0.20~0.29 mg/kg,标准差为0.10~0.13,变异系数为35.87%~63.88%,与采样量为10个相比,糙米镉含量随采样量的增加而递减,其降幅为7.14%~25.93%,研究区糙米镉含量均超过限量值(0.20 mg/kg)。相关性表明,糙米镉含量变异系数与采样量呈极显著正相关(y=29.45+0.35x,r=0.97,p<0.001);而糙米镉含量超标率与采样量呈显著负相关(y=80.76-0.46x,r=-0.98,p<0.001)。综合糙米镉含量、超标率、变异系数等因素,以及考虑人力、物力、时间等因素,采样量为50时,能较好地代表研究区糙米镉含量的整体水平。


RNA干扰技术在昆虫学领域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RNA干扰(RNAi)是生物体内源基因发生转录后特异性降解的一种生理现象,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RNAi主要由小干扰RNA诱发阻碍目的基因的翻译或转录,造成目标信使RNA沉默.RNAi具有高效、特异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昆虫基因功能研究,并显示出了开发新型病虫害管理策略的巨大潜力.主要阐述了RNAi的沉默机制,双链RNA转入昆虫体内的几种方式,以及RNAi技术在不同目昆虫中研究的最新进展.最后,对RNAi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简单总结,还对RNAi技术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害虫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早熟、耐迟播油菜新品种赣油105的选育
《作物研究 》 2021
摘要:为培育适合南方双季稻区生产的早熟油菜品种,选用Altex为母本,川油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对杂交后代进行系统选育,培育出早熟、稳产、优质、成熟期熟相好、耐迟播、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早熟油菜新品种赣油105,于2020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2015—2016年度江西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和2016—2017年度江西省油菜新品种联合测试试验表明,赣油105两年平均产量为1719.8 kg/hm2,比对照中油杂12号增产3.1%,两年平均产油量为715.5 kg/hm2,比对照中油杂12号增产3.0%.该品种全生育期183.2 d,株高145.8 cm,单株有效角果数134.6,每角果粒数21.9,千粒质量3.8 g,芥酸含量0.1%,籽粒硫代葡萄糖甙含量15.2μmol/g,含油量42.5%.赣油105适宜在江西和湖南省南部等南方双季稻三熟制冬油菜区种植.


TRIZ理论在粮食收集机设计中的应用
《机械设计与制造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粮食摊晒和收集的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想要实现收集与摊晒并存,效率与收净率兼顾的复杂功能,给机器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采用TRIZ理论对粮食收集与晾晒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转化通用参数寻找创新设计中存在的技术矛盾.根据冲突解决原理分析,解决了系统中矛盾冲突,对收集模块、行走模块及存储晾晒模块进行创新设计,并研究了粮食收集晾晒过程的"物-场模型",确定了集粮毛刷与晾晒挡板的具体设计方式,使粮食收集机实现收集与晾晒一体,效率与收净率并存的强大功能.最后通过建模将机体创新设计转化为虚拟样机,从而加工实体样机,经实际操作表明:机器操作性能良好,功能要求基本达到,可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TRIZ理论 粮食收集机 创新设计 矛盾矩阵 物-场模型


藏区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和稻米品质特性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 2021
摘要:通过对西藏自治区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和品质特性进行分析,为雪域高原水稻品种的选择提供依据,更好地推动藏区水稻产业的发展.以14个粳稻和7个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以当地品种"芒白(音译)"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20年4~10月在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开展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的试种试验,考察指标包括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稻米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和RVA谱特征值等.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WJ313、赣73优8601、赣宁粳1号和莲香早等12个品种产量达7500 kg/hm2以上,较对照增产75.9% ~122.3%,其中粳稻品种在藏区更具增产优势;对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穗实粒数是影响藏区水稻产量的重要构成因子;在供试材料中仅8个品种的整精米率达到国优稻谷标准,除WJ313外其他参试品种的垩白度均达到国优稻谷标准,粳稻中直链淀粉含量达到国优稻谷标准的有8个,籼稻则全部达到国优稻谷标准.综上,藏区种植水稻应在适宜穗数的基础上,主攻大穗,并兼顾结实率与千粒重;优质稻引种应首选整精米率高的水稻品种,同时直链淀粉含量也是藏区粳稻选种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西藏;水稻;产量;稻米品质;特性分析


江西省番茄绵疫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检测及抗性风险分析
《农药学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番茄绵疫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18—2019年从江西省番茄主产区采集分离得到的58株绵疫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并以敏感菌株YD5为亲本,通过紫外线诱导获得了4株抗性突变体,研究了突变体的生物学性状;进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敏感菌株YD5及其4个抗性突变体对烯酰吗啉和甲霜灵的EC50值,分析嘧菌酯与烯酰吗啉和甲霜灵是否存在交互抗性.结果表明:嘧菌酯对绵疫病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对58个绵疫病菌的EC50值介于0.1867~1.6239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8606±0.3318)μg/mL,58个菌株对嘧菌酯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正态分布,表明番茄绵疫病菌对嘧菌酯仍然较为敏感.通过紫外线诱导获得4个抗性突变体,突变体的抗药性能够稳定遗传,且在致病力与游动孢子萌发率方面与亲本菌株无显著差异,产孢量较亲本菌株显著下降.嘧菌酯与烯酰吗啉和甲霜灵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药性.研究表明,番茄绵疫病菌对嘧菌酯具有中等抗性风险,一旦田间出现抗性菌株,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菌群的转移扩散.同时,需加强番茄绵疫病菌对嘧菌酯的田间抗性监测,在生产过程中轮用或混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以避免或延缓抗药性的发展.
关键词: 辣椒疫霉 嘧菌酯 敏感性 交互抗性 抗性风险 生物学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