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穗肥氮比例对优质杂交晚稻泰优871产量和米质的影响
《杂交水稻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秸秆全量还田基础上,本研究在总施氮量(195 kg/hm2)和基肥氮用量(占总施氮量的50%)不变的情况下,设置4个不同的分蘖肥与穗肥氮的比例,即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比例为5∶2∶3(T1)、5∶3∶2(T2)、5∶4∶1(T3)、5∶5∶0(T4)共4个处理,研究不同穗肥氮用量对优质晚稻泰优871产量及米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4处理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而T1、T2和T3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T4处理每穗实粒数显著低于T1和T2处理。各处理间糙米率、精米率和胶稠度差异不显著;T1处理的整精米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2处理的垩白度显著低于T1和T3处理;T2处理的垩白粒率显著低于T3处理,但与其他处理无显著差异;T1处理的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4处理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来看,在秸秆全量还田基础上,且总施氮量和基肥氮用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基、蘖、穗肥氮的比例为5∶3∶2时,泰优871能够协同实现其丰产和优质。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畜禽毛发中4种违禁氟喹诺酮类兽药
《分析科学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技术,通过优化在畜禽毛发中药物的提取、水解、净化等前处理过程,建立了一种测定畜禽毛发中4种违禁氟喹诺酮类药物含量的分析方法.毛发样品经1%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清洗,乙腈-1%HAc溶液提取,PSA/C18净化管净化,通过C18色谱柱分离,电喷雾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结果 表明,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洛美沙星在0.2~2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3,方法回收率在87.09%~114.95%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为0.13%~4.92%.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洛美沙星的检出限分别为0.08、0.05、0.05、0.08 μg/kg,定量限分别为0.2、0.1、0.1、0.2μg/kg.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耗时短、选择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畜禽毛发中上述4种违禁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定性定量分析.


东乡野生稻对稻曲病抗性鉴定与分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解东乡野生稻对稻曲病抗性水平,初步分析其抗病原因,对东乡野生稻在水稻抗稻曲病育种工作中应用给予评价。【方法】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对东乡野生稻107份单株材料进行稻曲病抗性鉴定,以了解其抗性水平,并通过调查与统计试验材料的穗苞长度、宽度、菌液容纳量以及接种后一定时间内气温等因素,对东乡野生稻材料抗稻曲病原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107份东乡野生稻单株材料中,表现高抗的材料有19份,占鉴定材料的17.76%;表现抗病的材料有74份,占鉴定材料的69.16%;表现中抗的材料有12份,占鉴定材料的11.21%;表现中感的材料有2份,占鉴定材料的1.87%;高抗及抗病材料共93份,占鉴定材料的86.92%,没有感病及高感材料,表明东野材料整体对稻曲病有较好的抗性。穗苞长度、宽度及菌液容纳量调查结果显示,破口时东乡野生稻穗苞长度(28.73 cm)大于两优培九(22.05 cm),穗苞直径(0.65 cm)小于两优培九(0.87 cm),表明东乡野生稻与两优培九穗型存在显著差异,穗型的差异导致东乡野生稻穗苞菌液容纳量(0.88 mL)显著小于两优培九(1.93 mL),而穗苞菌液容纳量的减少降低了水稻与病原菌的接触数量,这可能是东乡野生稻对稻曲病整体抗性水平较高的原因之一。正常生长下的东乡野生稻孕穗及破口时间均晚于两优培九,因此接种后一定时间内东乡野生稻平均温度(24℃)低于两优培九(28.3℃),而稻曲病菌的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8.0℃,因此接种后东乡野生稻所处环境温度较低,不利于稻曲病菌生长,这可能是东乡野生稻对稻曲病整体抗性水平较高的另一原因。【结论】东乡野生稻对稻曲病有较高的抗性水平,在水稻育种工作中,可以利用东乡野生稻来改变水稻的穗型或推迟水稻生育期,以提高水稻对稻曲病的抗性。


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西省工厂农业发展的路径与对策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为加快江西省工厂农业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工厂农业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必要性以及江西省工厂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建议:科学谋划工厂农业发展目标和定位、超前选准工厂农业发展重点项目、合理规划现代农业产业区划布局、提升工厂农业智能化装备水平、扶持龙头企业和人才体制、实施产业化经营和品牌化销售。


果袋颜色对"金艳"猕猴桃果实品质和贮藏性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采用外红里黑复合袋处理、浅黄色单层袋处理、深黄色单层袋处理、红色单层袋处理4种果袋对"金艳"猕猴桃进行套袋处理,探究不同颜色、类型的果袋对猕猴桃果实外观品质、内在品质和常温下贮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处理能有效提高果实外观品质,增加商品果率,但果实采摘期和软熟期的内在品质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仅红色单层袋处理的果实表现优于对照,表现出高干物质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更浓郁的风味、较黄的果肉以及超长的贮藏期(90 d)等特点,因此建议将红色单层袋应用于"金艳"猕猴桃的实际生产中。


江西生猪种业发展困境与策略优化研究-基于30家种猪企业调研
《中国猪业 》 2021
摘要:总体把握江西省生猪种业发展情况,深入30家种猪企业开展种业发展情况调研,聚焦育种理念、关键技术、基础设施、繁育体系、环境支持等领域,系统思考江西省生猪种业发展的短板弱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江西省生猪种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强产业集群建设,打造优势种猪企业,明确江西特色的"猪芯片"攻关指向,建设省级生猪种业创新中心,推进生猪种业公益性研究创新,完善生猪种业成果转化利用机制,实施生猪育种技术更新工程,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以及延伸生猪种业产业链条,以推进生猪种业高质量发展。


适于加纳的电动玉米脱粒机作业技术规程
《南方农机 》 2021
摘要:我国电动玉米脱粒机是一种采用电动机、可将玉米粒和梗分离的机械,其在加纳作业,要以安全生产为基础。笔者阐述了电动玉米脱粒机安装、作业前准备、作业、使用安全注意事项、维护保养等,以便加纳操作人员掌握该机作业技术规程,提高加纳玉米的生产效率和机械化水平。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形成对微纳米气泡响应的差异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微纳米气泡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所带来的微纳米气泡应用策略的启示,以江西主推的超级稻品种‘五丰优T025’和常规稻品种‘赣晚籼37’为试验材料,于2019—2020年开展了盆栽试验,研究微纳米气泡(MNB)与普通水(对照, CK)灌溉对超级稻和常规稻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 MNB灌溉显著增加了土壤溶液中溶解氧浓度、水稻根系体积和干重,提高了α-NA氧化量、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和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促进了生物产量的积累和经济系数的提高,增加了水稻的穗长、着粒密度、一二级枝梗和主轴数及其着生其上的粒数和结实率,最终提高了籽粒产量。2)与CK相比, MNB灌溉提高常规稻产量8.46%~17.9%,超级稻产量11.32%~22.09%,以超级稻增幅较大。3) MNB灌溉主要增加了常规稻的穗数(6.67%~16.67%)和超级稻的穗粒数(3.23%~7.2%)和结实率(1.14%~6.57%)。4) MNB灌溉提高常规稻穗数原因主要是在水稻生育前期促进了水稻分蘖的发生,使得常规稻具有最大分蘖数;而提高超级稻穗粒数和结实率的主要原因在于提高了水稻生育中后期叶片的光合作用,减缓了叶片的衰老,提高了分蘖成穗率和光合物质的积累,提高了二次枝梗和主轴上的籽粒数量及结实率,提高了经济系数。可见,通过微纳米气泡可进一步提升常规稻和超级稻的产量。常规稻可在分蘖期之前适当增加微纳米气泡供给以增加穗数增产,而超级稻可在抽穗后增加微纳米气泡的供给以提高穗粒数和结实率而增产。


安福火腿游离脂肪酸、风味物质及氨基酸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安福火腿的品质特性及其主体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对其肌内脂肪和皮下脂肪中游离脂肪酸、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对比分析及肌肉中氨基酸的组分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从肌内脂肪和皮下脂肪中分别检测出19、29种游离脂肪酸(皮下脂肪的总游离脂肪酸含量是肌内脂肪的7.992倍),29、3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气味活性值分析法分别得到7、14种主体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己醛、辛醛、壬醛、(E, E)-2, 4-癸二烯醛和双戊烯是肌内脂肪和皮下脂肪中共同呈现的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3-甲硫基丙醛和癸醛仅存在于肌内脂肪中。肌肉中检测出17种氨基酸,且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丰富,占氨基酸总量的41.98%,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两种鲜味氨基酸的含量最高,它们对安福火腿的鲜美度有着重要的贡献。此研究可为后期分析加工工艺对安福火腿品质的影响提供借鉴。
关键词: 安福火腿 肌内脂肪 皮下脂肪 脂肪酸 风味物质 氨基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