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全天增温对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全天开放式增温方式,在江苏徐州和丹阳地区分别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全生育期增温对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温处理下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的有效分蘖在徐州和丹阳分别平均减少5.2%和9.6%,无效分蘖分别减少15.6%和9.7%.增温处理下徐州冬小麦的株高比对照高,丹阳比对照低,近期品种的株高矮于早期品种.增温处理下不同年代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均呈增加趋势.除徐州1950s—1960s、1980s、丹阳1950s—1960s和1990s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在增温处理降低外,其他品种均增加,但夜间呼吸速率增减趋势不同.两试验地冬小麦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均为增温处理高于对照,近代品种的收获指数比早期品种高.徐州和丹阳两地增温处理下不同年代品种的生育期均缩短,分别平均缩短3.2和4.1 d,主要是抽穗期前缩短明显,平均缩短7.5和8.5 d,而灌浆期延长,平均延长4.3 d.增温处理下,除徐州1950s—1960s品种减产外,其他年代的品种均表现为增产,增产幅度徐州和丹阳分别平均为21.0%和14.1%.统计分析表明,增温改变了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作用,且存在地域差异,在徐州增温处理主要影响实粒数和有效穗数,而在丹阳主要影响千粒重.
中国芦笋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世界农业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芦笋是一种兼具营养食用价值和医疗保健功能的高档蔬菜,具有产业链长,加工产品多的特点,还能用于防风固沙。本文从芦笋的品种选育、大田种植模式、产品加工和市场营销等方面介绍了中国芦笋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农业技术成果安全评估体系建设研究构想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从农业技术本身发展的需要、人身安全的需要、生态安全的需要以及社会安全的需要等方面分析农业技术成果安全评估体系建设的必要性、迫切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农业技术成果的评估原则、应用方法和指标的确立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建立更加合理、完善的农业技术成果安全评估体系。并利用上述方法和指标体系,从生态适应性及风险性评价、环境影响评价、食用或使用安全性评价、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评价等方面对农业技术成果进行安全评估,分析其对农业技术成果安全的影响。最后,从专业学科与技术力量的配置、机构设置、经费投入机制、制度创新等方面为农业技术成果安全评估建设提供保障措施。


绿肥作物二月兰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研究
《中国草地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尼龙网袋埋田法对二月兰在玉米田中翻压126d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月兰在翻压前期腐解速率较快,至42d时其腐解率达到39.09%,之后腐解相对平缓,试验结束时二月兰的最终腐解率为67.48%;二月兰碳、氮、钾的释放速率在前期很快,翻压前7d的平均释放速率分别达到204.62mg/d、37.67mg/d和33.19mg/d,之后迅速下降并趋于稳定;碳和氮在翻压7d时的释放率分别为22.23%和39.89%,钾在翻压14d时的释放率为77.12%,而磷则在翻压前期出现"富集"现象;经过整个春玉米生长季节的腐解,二月兰碳、氮、磷、钾的释放率分别达到76.23%、85.29%、79.63%和96.43%,其碳氮比、碳磷比和碳钾比也分别由最初的9.74、88.83和13.43上升到15.33、104.26和95.07。
施肥对红壤地区直播油菜生长、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9~2010年在江西典型红壤地区设置直播油菜氮磷钾硼肥田间试验,研究施肥对直播油菜生长发育、籽粒产量及N、P、K养分吸收与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上直播油菜各施肥处理中以NPKB处理的籽粒产量和施肥效益最高,分别为1 722 kg/hm2和1 469元/hm2,而N、P、K、B任何一种养分缺乏均影响油菜的正常发育和籽粒产量。本试验条件下,红壤直播油菜的养分限制因子为P>B>N>K。施肥对直播油菜N、P、K养分的吸收和累积有明显影响,各养分间存在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NPKB处理最有利于养分吸收及累积,其氮、磷、钾肥吸收利用率分别为29.3%、59.5%和89.1%,均为最高。红壤地区直播油菜的高产应积极推广氮磷钾硼肥平衡配施措施,并实行氮、钾肥分次施用。
关键词: 红壤 氮磷钾硼肥 直播油菜 生长发育 产量 养分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