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株型木薯品种干物质生产和氮素累积及利用特征比较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理想株型和氮素高效利用是作物育种和引种的重要指标.作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特征与产量形成和氮素积累密切相关.研究不同株型木薯品种的干物质生产与分配、氮素积累与利用、产量形成等方面的差异,以期筛选出高产、氮素高效利用的株型和品种,为木薯高产栽培和氮素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紧凑型品种华南205(SC205)、华南8号(SC8)、桂热4号(GR4)、新选048(XX048)和伞型品种华南9号(SC9)、华南12号(SC12)为材料,于块根形成初期(种植后70天)、膨大初期(种植后110天)、膨大中期(种植后175天)和成熟期(种植后240天)取样,分析干物质和氮素吸收积累量.[结果]紧凑型品种的生物产量、鲜薯产量、单株薯重和收获指数较伞型品种分别提高16.42%、36.85%、43.93%和40.00%.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叶片的干物质和氮素分配比例随之下降,块根的干物质和氮素分配比例以及茎秆的氮素分配比例随之提高,而茎秆的干物质分配比例相对稳定.紧凑型品种地上部的干物质和氮素分配比例在块根形成初期高于伞型品种,而在块根膨大期低于伞型品种.紧凑型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收获指数较伞型品种分别提高了28.91%、35.67%和36.00%,而100 kg鲜薯需氮量较伞型品种降低了27.27%.通径分析表明,块根生长后期的干物质生产量和氮素积累量对总量的贡献最大,块根生长中期其次,块根生长前期第三,苗期最小.在块根成熟期,紧凑型品种地下部的干物质和氮素分配比例较伞型品种分别提高了10.85和9.13个百分点.相关分析表明,块根生长后期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生物产量、单株薯重和收获指数与鲜薯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紧凑型品种地上部的干物质和氮素分配比例在块根形成初期高于伞型品种,而在块根膨大期低于伞型品种.紧凑型品种的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较高,而伞型品种的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较低.在生产中,宜选择株型紧凑的木薯品种,以利于木薯高产和氮素高效利用.


虎纹蛙肠道微生物结构与功能分析
《野生动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虎纹蛙前肠、中肠和后肠微生物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虎纹蛙(Rana rugulosa)肠道核心菌群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Romboutsia属、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叶杆菌属(Phyllobacterium)是绝对优势菌属。肠道中存在弧菌(Vibro)、邻单胞菌(Plesiomonas)、气单胞菌(Aeromonas)、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等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和芽孢杆菌(Bacillus)、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和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等潜在益生菌。比较发现,前肠和中肠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显著高于后肠,且在门和属水平菌群结构差异明显;前肠和中肠微生物功能相似,与能量代谢、维生素代谢、氨基酸代谢、脂代谢、外源物质降解和代谢关联微生物丰度较高,而后肠中与核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关联微生物丰度较高。前肠和中肠中与信号转导、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转运和分解等关联微生物丰度较高,后肠中与信号分子互作、细胞过程与信号、增殖与修复、免疫系统、翻译、转录、酶家族、环境适应、膜转运等关联微生物丰度较高。本研究解析了虎纹蛙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为虎纹蛙健康养殖提供理论基础。


水稻短光敏不育基因(rpms4)的遗传分析及初步定位
《分子植物育种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深入研究水稻短光敏不育基因,以D38S为母本,华占为父本构建了一个F2分离群体,对短光敏不育基因控制的遗传规律进行分析.利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BSA)筛选多态性SSR标记,并在多态性标记附近增加标记引物筛选,将获得所有多态性SSR标记对含有248个单株的D38S*华占杂交得到F2群体进行定位分析.D38S*华占的F1代植株在南昌早季镜检花粉育性表现正常,自然结实率也正常.对248个F2群体单株进行育性调查,统计短光可育株与短光不育株分离比,发现短光可育株与短光不育株数分离比符合3:1的分离比,因此可以推测D38S的短光敏不育性状遗传模式符合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模式.该研究利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SA)从均匀覆盖水稻染色体基因组的3 600对SSR中筛选到7对与该不育基因连锁的标记.利用D38S*华占的F2群体和7对SSR标记,将短光敏不育基因定位于水稻1号染色体,位于标记RM3442与RM6339之间,遗传图距均为1.2 cM,将该短光敏不育新基因命名为rpms4.本研究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和克隆rpms4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短光敏基因 rpms4 基因定位


长期绿肥利用下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
《浙江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长期绿肥翻压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SO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垂直分布的影响,利用在江西丰城水稻田进行了8 a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施肥不种植绿肥(CK)、不施肥种植绿肥(M)、施用化肥(F)和施用化肥并种植绿肥(F+M)4个处理下土壤SOC和DOC的垂直分布特征,以及SOC和DOC的计量关系.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季土壤SOC和DOC含量随深度变化可以用S函数描述,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28~0.966和0.876~0.975,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施用化肥或绿肥还田(F、M和F+M处理)主要影响了表层(0~20 cm)土壤的SOC和DOC,20 cm以下土层各处理的SOC和DOC差异不显著.绿肥还田(F+M和M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表层土壤的SOC和DOC,而化肥处理(F)仅显著(P<0.05)提高了表层土壤的SOC.与CK相比,M、F、F+M处理的早稻季表层土壤SOC含量分别显著(P<0.05)提高了51.1%、80.9%、92.8%,M、F+M处理的早稻季表层土壤DOC含量分别显著(P<0.05)提高了12.9%、46.2%,M、F、F+M处理的晚稻季表层土壤SOC和DOC含量分别显著(P<0.05)提高了66.6%、81.3%、81.2%和37.1%、10.8%、45.2%.表层土壤DOC含量随SOC呈线性增长,晚稻季DOC随SOC增长率要高于早稻季.施肥降低了土壤DOC/SOC,但施用绿肥减缓了DOC/SOC下降.可见,绿肥不仅有利于土壤有机碳提高,同时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生态功能的稳定.
关键词: 绿肥 红壤性水稻土 有机碳 可溶性有机碳 垂直分布


赣南藏香猪与杜长大商品猪胴体性状和肉品质比较分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赣南藏香猪与商品猪在胴体性状和肉品质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赣南藏香猪12头,采用放牧饲养为主舍饲补料为辅的饲养模式,杜长大三元商品猪6头,圈养饲喂饲料全价料,分别进行屠宰,测定和计算各项胴体性状和肉品质指标.[结果]1)赣南藏香猪的屠宰率显著低于商品猪(P<0.05),后腿比率显著高于商品猪(P<0.05).2)赣南藏香猪的肉色评分,亮度和红度值及pH24 h值显著高于商品猪(P<0.05),鲜肉剪切力显著小于商品猪(P<0.05).3)赣南藏香猪肌肉水分、肌苷酸含量、SOD活性显著高于商品猪(P<0.05);赣南藏香猪肌肉的呈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商品猪(P<0.05);赣南藏香猪肌肉饱和脂肪酸显著低于商品猪(P<0.05),不饱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商品猪(P<0.05).4)赣南藏香猪的肌纤维直径显著低于商品猪(P<0.05),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商品猪(P<0.05).[结论]赣南藏香猪屠宰性能更优,肉色更红亮,肉质更加细嫩、多汁,滋味更佳,肌肉抗氧化性能更好,更耐贮藏.
关键词: 赣南藏香猪 杜长大商品猪 胴体性状 肉品质 抗氧化特性


基于运营管理的花海景观设计研究
《农家参谋 》 2020
摘要:人们的生活物质水平的提升,也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的空虚,因此人们追求自然,也越来越向往自然,愿意到大自然中观赏风景,并纾解自己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所积攒下来的压力.这也表明当下有越来越多的游客愿意从城市奔赴农村,在农村中养生又或是观赏景观.而农村也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游客缓解压力.所以这也证明当前的花海旅游景区已经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不过因为在花海景区中还有很多运营管理的问题存在,所以导致很多花海景区并没能够持续长久的经营下去,本文就主要围绕在运营管理视角下的花海景观设计进行研究和探讨.


芝麻繁育特性研究Ⅴ: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
《西北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比较分析直接观察法、醋酸洋红染色法、I2-KI染色法、无机酸法、MTT染色法、TTC染色法和FDA荧光检测法在芝麻花粉活力上的检测效果,监测芝麻花粉活力的日变化情况,并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和不同时间直接授粉法对芝麻柱头可授性的日变化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1)直接观察法、TTC染色法和FDA荧光检测法不适合芝麻花粉活力的检测,而醋酸洋红染色法、I2-KI染色法、无机酸法和MTT染色法等4种方法可用于芝麻花粉活力检测,其中,醋酸洋红染色法操作简单、易于观察.(2)芝麻花粉活力的日变化表现为不断下降趋势,在7:30-9:30最高,11:30-17:30不断下降,达显著水平.(3)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的芝麻柱头可授性的日变化表现为先升后降,早晨7:30时已有很高的可授性,随后稍有升高,9:30时达到最高值,11:30后随时间推延呈显著下降趋势.(4)不同时间直接授粉法测得芝麻授粉时间越晚,结蒴率越低,7:30时具有最高的结蒴率;相对结实率在7:30-11:30时差异不明显,均处在较高状态,13:30后开始不断显著下降.(5)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结蒴率和相对结实率等4个指标的日变化值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4个指标相互之间的相关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柱头可授性与相对结实率的相关系数最大,达0.940.
关键词: 芝麻 繁育特性 花粉活力 检测方法 柱头可授性 日变化


药食同源饲用天然植物营养组分的分析及其营养活性物质组学产品的研制
《畜牧产业 》 2020
摘要:本文介绍了117种"药食同源"饲用天然植物的中医保健文化以及组成饲料的营养物质、营养活性物质、兼性营养物及反营养物质,并以菊花、甘草、枸杞子、乌梅、莱菔子、肉豆蔻、酸枣仁作为117种药食同源饲用植物的示例,通过分析其营养组分及营养活性物质组分,展示了药食同源饲用植物"食(饲料)"与"药(功能)"的物质基础.本文还以母猪中草药催情组学产品的研制为例,阐明了营养活性物质组学产品的研制方法,并就营养活性物质组学理论、营养活性物质组学产品及其作用机制等进行了逐条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