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595条记录
木薯酒精渣-复合肥配施对木薯产量的影响初探

江西农业学报 2020

摘要:在等氮条件下,设计M_0F_(100)(100%复合肥)、M_(25)F_(75)(25%木薯酒精渣+75%复合肥)、M_(50)F_(50)(50%木薯酒精渣+50%复合肥)、M_(75)F_(25)(75%木薯酒精渣+25%复合肥)和M_(100)F_0(100%木薯酒精渣)等5个处理,研究了木薯酒精渣-复合肥不同配施比例对木薯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氮条件下,随着木薯酒精渣施用比例的提高,木薯产量、株高和茎径均呈下降趋势;M_(25)F_(75)和M_(50)F_(50)处理的木薯产量较M_0F_(100)处理略有下降,而M_(75)F_(25)和M_(100)F_0处理的产量显著下降;M_(25)F_(75)处理的单株薯数最多,而M_(100)F_0处理的最少;M_0F_(100)处理的单株薯重最高,而M_(75)F_(25)和M_(100)F_0处理的单株薯重较低。因此,本试验木薯酒精渣的配施比例以25%、50%为宜。

关键词: 木薯 木薯酒精渣 复合肥 配施比例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废白土基有机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20

摘要:以早稻品种"中早17"为材料,研究了施用废白土基有机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比较,施用3000 kg/hm~2的废白土基有机肥可以使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提高3.46%,叶面积增大64%,分蘖数增加40%,有效穗数增加35.29%,每穗粒数增多6.94%,千粒重提高1.43%,产量增加33.33%,而且使稻米品质中的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均有所提高;而半量化肥配施3000 kg/hm~2废白土基有机肥处理水稻的各项生理生态指标和产量较施用全量化肥处理均稍有降低。说明在水稻生产上利用废白土基有机肥替代一定量的化肥是可行的,但化肥的替代量不宜超过50.0%。

关键词: 废白土基有机肥 水稻 生长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畜禽毛发中利巴韦林及其代谢物

分析试验室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一种测定畜禽毛发中利巴韦林及其代谢物1H-1,2,4-三氮唑-3-甲酰胺(TCONH_2)残留的检测方法。1%十二烷基硫酸钠清洗毛发,2%甲酸-甲醇(2:98,V/V)溶液提取,~(13)C-利巴韦林(~(13)CRBV)内标法定量,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和十八烷基硅烷(C18)基质分散净化,Agilent ZORBAX SB-Aq色谱柱分离,电喷雾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利巴韦林和TCONH_2在毛发中线性关系良好(R~2> 0.99)在2,10,100μg/kg 3个添加水平下利巴韦林和代谢物TCONH_2的回收率分别为101.5%~108.5%和98.5%~101.5%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7%,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2μg/kg和0.5μg/kg。该方法适合于畜禽毛发中违禁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及其代谢物TCONH_2的测定。

关键词: 利巴韦林 毛发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用白云石粉对茶园土壤酸化及茶叶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茶叶通讯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探究白云石粉不同施用量对茶园土壤酸化、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效果,以期寻找到土壤降酸、茶叶提质的最佳白云石粉施用量。采用田间试验,设置0 kg/hm2(CK)、375 kg/hm2、750 kg/hm2、1500 kg/hm2、2250 kg/hm2等5个不同处理。结果表明,白云石粉施用量大于1500 kg/hm2时,0~20 cm、20~40 cm土层土壤pH值显著增加,交换性酸显著降低;施用量为1500 kg/hm2,茶叶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百芽重、产量、芽密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酚氨比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白云石粉施用量为1500 kg/hm2,能够有效改善茶园土壤酸化,提升茶叶品质,增加茶叶产量。

关键词: 白云石粉 土壤酸化 茶叶品质 茶叶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混合物对山药炭疽病菌的联合毒力测定及大田药效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筛选防治山药炭疽病的苯醚甲环唑与嘧菌酯混合物的最佳配方.[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苯醚甲环唑与嘧菌酯及其不同比例混合对山药炭疽病菌的毒力,并通过大田药效试验评价了其对山药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苯醚甲环唑与嘧菌酯质量比为1:1.6的混合物对抑制炭疽病菌菌丝生长最明显,EC50值为2.88μg/mL,联合毒力测定增效系数为4.75;在大田药效试验中,2种药剂质量比1:1.6混用对瑞昌山药炭疽病的防效最好,第3次药后7 d、14 d防效分别为70.56%和66.54%,均高于其他药剂处理.[结论]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混配对山药炭疽病的防治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关键词: 苯醚甲环唑 嘧菌酯 山药炭疽病 联合毒力测定 大田药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林下经济发展评价及其战略选择 -基于SWOT-AHP分析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摘要:江西省森林资源丰富,发展林下经济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巩固林改成果、促进绿色循环经济增长.结合江西省林业经济发展现状,采用SWOT-AHP分析法加以研究.首先,运用SWOT分析法找出影响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等要素;其次,运用AHP层次分析法进行定量研究,以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战略为目标层,以林下经济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遇、外部威胁为准则层,以其具体包含的各要素为指标层,构建SWOT-AHP分析模型,分析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战略选择问题.这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更具创新性,也使得战略决策更具客观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发展林下经济宜采取SO战略,兼顾WT战略.同时就该战略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一是江西省林农要利用自身优势打造生态循环经济;二是要抓住政策扶持机遇,加强宣传培训;三是要发展森林旅游,促"三产融合".

关键词: 林下经济 SWOT-AHP 发展战略 江西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省5个规模化猪场健康猪群中猪链球菌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耐药性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调查猪链球菌在江西省规模化猪场的临床健康猪群中的流行现状和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7-2019年江西省的5个规模化猪场为采样点,采集表观健康猪群鼻拭子314份,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与分子生物技术的方法进行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并通过Kerby-Bauer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菌株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分离鉴定出猪链球菌112株;表观健康猪群中的猪链球菌总检出率为35.67%,各个规模化猪场的检出率统计学差异显著;未检测出猪链球菌2型,检出率0%;50%以上的猪链球菌菌株对克林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和克拉霉素等耐药,90%以上的猪链球菌菌株对万古霉素、青霉素G和米诺环素高度敏感;菌株的耐药谱以多重耐药为主,甚至分离到耐11种和12种抗生素的猪链球菌菌株;不同地域猪场猪链球菌的耐药性和耐药谱差别较大.[结论]猪链球菌在江西省内的规模化猪场中流行率较高,青霉素是目前理想的治疗或预防猪链球菌病的首选药物,但是目前猪链球菌的耐药情况,特别是多重耐药情况已相当严峻,迫切需要引起从业人员的重视,建立完善合理的猪链球菌病防控方案.

关键词: 临床健康猪群 猪链球菌 流行率 耐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用磷肥水稻土微生物量磷的季节变化特征与差异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微生物量磷的动态变化与差异,揭示其变化特征与土壤磷素供应的关系。【方法】以长期试验小区为平台,设置对照(CK)、氮钾肥(NK)、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等4个不同施肥处理,在水稻的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完熟期分别采集0—20 cm土层土壤,测定土壤全磷、有效磷、微生物量磷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与不施磷肥处理(CK、NK)相比,施磷肥处理(NP、NPK)显著提高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增幅分别达88%—118%和337%—903%。不同施肥处理对微生物量磷具有显著影响,除分蘖期外,施磷肥处理(NP、NPK)微生物量磷含量显著高于不施磷肥处理(CK、NK),提高了103%—250%;微生物量磷的季节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灌浆期达到最高。酸性磷酸酶活性以NK处理灌浆期最高,比CK高38%;同时,该处理微生物量磷的周转率最大,每个生育期内可循环1.31次。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磷与土壤全磷和有效磷显著正相关。【结论】微生物量磷随不同施肥处理和水稻生育时期变化规律明显,与土壤磷有效性密切相关。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磷肥 微生物量磷 水稻土 季节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部分地区临床健康猪群中副猪嗜血杆菌的血清型鉴定及耐药性调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调查江西省部分地区临床健康猪群中副猪嗜血杆菌的优势血清型及耐药现状.[方法]2018—2019年从江西几个规模化猪场的临床健康猪群中采集114份鼻腔棉拭子,通过菌落形态观察和PCR方法分离副猪嗜血杆菌,进行血清分型鉴定,应用Kerby-Bauer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菌株对1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共检出13株副猪嗜血杆菌,检出率为11.40%;通过PCR的方法确定江西省地区流行的优势菌株为血清13型,占比46.15%,其次分别是不可分型菌株(38.46%)、血清5型(7.69%)和血清11型(7.69%);13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卡那霉素、链霉素)、大环内酯类抗菌药(麦迪霉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耐药率较高,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氧氟沙星)和头孢类抗菌药敏感率可达100%;多重耐药现象突出,以3重、4重耐药菌株为主.[结论]江西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当前流行的副猪嗜血杆菌优势血清型为13型,头孢类、喹诺酮类抗菌素是防控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生的有效药物.目前副猪嗜血杆菌的耐药情况比较严重,猪场应多方面做好副猪嗜血杆菌的防控工作,建立完善合理的细菌病防控方案.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临床健康猪群 PCR分型 耐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休闲农业的现状评价及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 2020

摘要:江西休闲农业发展呈现出发展速度快、质量好、促进增收好的局面。发展规模处于全国中上游,发展质量居全国乃至中部地区前列,但与旅游大省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存在规划引导不力、产业优势不强、农旅融合不深、政策支撑不足、科技创新体系不够等制约因素。应该进一步加强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培育区域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农业旅游深度融合、建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等方面工作。

关键词: 江西省 休闲农业 问题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