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595条记录
江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中国食用菌 2020

摘要:江西省是全国食用菌主产区,食用菌总产量在全国排名第十,其中茶树菇产量为全国第一.由于产业扶贫的推动,江西食用菌产业发展速度加快,但仍存在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产业化程度较弱、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科技创新不足、品牌弱、信息平台缺失等问题.据此情况应加大政府支持,出台专项政策;培育新型主体,壮大产业实力;加强技术培训,改善生产经营;增强科研创新,提升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打造产业品牌;搭建信息平台,优化信息服务.

关键词: 食用菌产业 江西省 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荧光光谱法研究苯乙醇胺A与CdTe纳米材料的相互作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苯乙醇胺A属于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被不法分子应用到动物的饲料中,可使动物体内的营养成分由脂肪向肌肉转移,显著提高胴体瘦肉率,但是人食用后,可引起头痛,心律失常,甚至威胁生命.目前主要的检测方法是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但有关它与CdTe纳米材料的相互作用少见报道.研究直接提出应用荧光光谱法实现对兽药残留苯乙醇胺A的检测.首先利用巯基丙酸作为稳定剂,采用微波辐射加热10 min即可合成CdTe纳米材料.该CdTe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以365 nm为激发波长时,在650 nm处有明显的荧光发射峰,荧光强度达3 000,量子产率约52.341%,半峰宽为45 nm.其次将苯乙醇胺A加入到CdTe纳米材料的体系里,发现随着苯乙醇胺A浓度的增大,该体系的荧光强度得到增强.随后对二者之间的影响因素如体系的缓冲溶液、反应时间、反应体系的pH、试剂加入顺序、共存离子、温度等进行考察.建立了一种检测猪尿中的苯乙醇胺A的荧光增敏方法,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当苯乙醇胺A溶液的浓度为8~120μg·L-1时,与CdTe纳米材料体系的荧光增强强度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F/F0=0.001 9C+1.032 1,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检出限为3.5μg·L-1.同时,将该方法与传统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相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荧光增敏方法对猪尿中的苯乙醇胺A进行检测分析是快速和可行的.

关键词: CdTe纳米材料 微波加热合成 苯乙醇胺A 荧光光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家禽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农村百事通 2020

摘要:当前既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也是禽流感疫情防控的重要时期。受疫情影响以及关闭活禽市场的行动蔓延,很多消费者认为吃禽肉不安全。同时,由于人员流动受限,禽肉消费量大大下降,家禽业短期内遭受重挫。当前最明显的是村级道路交通受阻,鸡苗销售受阻,禽蛋品外销一定程度上受阻,蛋价走低。家禽养殖企业和养殖户要在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波段宽度对利用植被指数估算小麦LAI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能够根据遥感数据类型实现指数的优化选择进而提高叶面积指数的反演精度,该研究分析了不同波段宽度(5~80 nm)对植被指数反演叶面积指数精度的影响。通过比较反演模型的决定系数均值,筛选出14个模型精度较高的植被指数,并探讨了不同波段宽度的选取对各指数叶面积指数反演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波段宽度对不同植被指数的影响可分为3类:1)OSAVI2等指数波宽越窄,反演精度越高,更适合应用于高光谱遥感数据;2)SR_([800,680])等指数随着波段宽度的增加,反演精度先升后降,最适波宽为35 nm,适用于中等光谱分辨率的遥感数据;3)SR_([675,700])等指数随着波段宽度的增大,反演精度不断提高,在多光谱数据中有更好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波段宽度 植被指数 叶面积指数 PROSAIL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对水稻粒形及千粒重QTL检测与稳定性分析

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粒形及千粒重是水稻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挖掘这些性状的优异基因,对水稻超高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1套以籼稻恢复系昌恢121为背景亲本,粳稻越光为供体亲本构建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为材料,在3个环境下对水稻粒形及千粒重进行QTL检测及稳定性分析,共检测到59个QTL,分布于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10号、11号和12号染色体上,贡献率为0.77%~36.26%,其中发现10个QTL多效位点.值得关注的是qGW2-1、qGW2-2、qGW3-1、qGW3-2、qGL3和qGL12这6个QTL能在3个环境中重复检测到,其中qGW3-1为新鉴定的QTL位点.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水稻粒形基因的精细定位、克隆和分子辅助育种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粒形 千粒重 数量性状座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DNDC模型的双季稻体系氨挥发损失研究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0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为了探索长江流域双季稻体系氮肥施用对氨挥发损失的影响,评价Denitrification Decomposition (DNDC)模型对产量和氨挥发拟合的适应性,设计了早稻和晚稻不同氮肥用量田间试验,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原位观测氨挥发排放通量,利用DNDC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并运用模拟结果探讨了水稻产量和氨挥发损失与施氮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模型能较好模拟双季稻体系水稻产量和氨挥发,早稻、晚稻和双季稻产量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0.928、0.979,早稻、晚稻和整个双季稻生育期氨挥发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0.998和0.997,均达到极显著水平.DNDC模型能较好预测因施肥引起的氨挥发排放峰,但在氨挥发通量和排放总量的定量上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敏感性指数分析表明,气温是影响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氮肥用量和气温是影响氨挥发的主要因素.DNDC模型在模拟双季稻体系籽粒产量上具有较高的可信度,DNDC模拟和田间观测数据计算的最高产量施氮量分别是420和417 kg·hm-2.稻田氨挥发损失量与施氮量之间满足二次函数和线性关系,二次函数能更好描述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使DNDC更准确的进行估算和应用,有必要获取更翔实的环境资料以减少输入数据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 双季稻连作 DNDC模型 籽粒产量 氨挥发 敏感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时期江西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江西农业学报 2020

摘要:改革开放40年以来,江西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大而不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制约了江西农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分析江西现代农业发展滞后的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推进江西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高质量发展 问题 对策 江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色食品富硒水稻生产操作规程

江西农业 2020

摘要: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但我国居民的硒摄入量严重不足,开发富硒水稻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江西省拥有丰富的天然富硒土壤资源,具备开发绿色食品富硒水稻的良好自然条件.基于此,根据国家绿色食品生产标准要求和江西省富硒水稻生产特点,从产地环境、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育秧、整田、移栽、田间管理、收获贮藏、生产废弃物处理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绿色食品富硒水稻生产操作规程,为江西省绿色食品富硒水稻的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富硒水稻 绿色食品 生产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重要农艺性状关联分析与优异等位变异发掘

核农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发掘辣椒株高、始花节位、单果质量、果纵径、果横径、果形指数和果肉厚度等重要农艺性状的关联位点和优异等位变异,本研究以194份辣椒核心种质为试验材料,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和混合线性模型(MLM)两种方法,基于分布于辣椒12条染色体的58个SSR标记,对上述7个农艺性状开展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GLM方法检测到20个SSR关联位点,解释的表型变异率为2.09%~21.91%;MLM方法检测出17个SSR关联位点,能解释2.07%~7.24%的表型变异;有12个位点被两种方法同时检测到;基于关联位点各等位变异的表型效应,发掘出TC7268Sa、CAMS-327a、HpmsE132a、ge35-141pmH0135Ca、CAMS-454c和Hpms2-24a等优异等位变异,筛选出B003、B010、B015、B020、B022、B042、B048、B052、B097、B111、B134、B138、B166、B178、B351、B352、C005、C014、V06C0007、V06C0295、V06C1082、V06C1088、V06C1187、V06C1321、V06C1600、V06C1707、V06C1719和V06C1898等28份优良农艺性状典型种质材料.本研究结果为辣椒相关农艺性状优异基因的发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聚合育种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材料基础.

关键词: 辣椒 重要农艺性状 关联分析 优异等位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乡野生稻稻曲病人工接种技术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20

摘要:为了建立准确的东乡野生稻稻曲病人工接种技术,本研究对水稻生长时期、接种体、接种时间及接种方法对接种效果的影响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体菌丝片段-分生孢子混合液最有利于诱导稻曲病的发生;在16:00~17:00接种更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病;注射接种方法比喷雾接种法的发病效果更好;以上3个因素对东乡野生稻稻曲病诱发的影响与对照品种两优培九一致;东乡野生稻稻曲病最佳诱发时期为剑叶与倒二叶叶枕距为(4±0.5)cm时,这与两优培九的(6±0.5)cm不同。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稻曲病 人工接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