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氮肥梯度处理水稻茎蘖数及株高变化规律
《湖北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不同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不同氮肥梯度与茎蘖数以及株高的变化规律,设置不同氮肥梯度早造和晚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梯度下,合美占、粤农丝苗2个品种在早、晚造结果上总体表现一致,随施氮量的增加,茎蘖数、株高增加;分蘖期、拔节期早、晚造施氮量与茎蘖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孕穗期、黄熟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早造、晚造施氮量与自然株高、生理株高在分蘖期、孕穗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拔节期、黄熟期呈极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氮肥 茎蘖数 株高 相关关系


双季茭白新品种引种对比试验及产量分析——以江西省高安市为例
《江西农业 》 2020
摘要:在江西省高安市上湖乡山源茭白种植专业合作社茭白基地开展了双季茭白新品种引种对比试验及产量分析,筛选出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双季茭白品种,试验结果为双季茭白品种结构调整提供了有益参考。


机插秧同步精量侧深施肥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 2020
摘要:开展了水稻机插秧同步精量侧深施肥不同肥料用量的田间试验,测定了不同施肥处理的水稻分蘖动态、叶片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研究了常规施肥和不同侧深施肥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奉新试验点,80%侧深施肥处理的水稻分蘖早,有效分蘖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和产量明显高于常规施肥和70%侧深施肥处理;在临川试验点,60%侧深施肥追加穗肥处理可以为水稻生长发育提供持续的养分,水稻有效分蘖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和产量也明显高于常规施肥和70%侧深施肥处理。因此,机插秧同步精量侧深施肥优于常规施肥;但当侧深施肥量低于常规施肥量的80%时,前期的养分供给不足,需要在后期进行适当的追肥。


应用东乡野生稻回交重组自交系分析水稻耐低氮产量相关性状QTL
《中国水稻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东乡野生稻低氮耐性强,是水稻耐低氮育种的重要资源.鉴定东乡野生稻耐低氮基因对研究耐低氮遗传机制、培育耐低氮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协B BC1F12回交重组自交系及其遗传图谱,应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分析施氮肥和不施氮肥下的株高和产量相关性状QTL.[结果]共检测到57个控制株高和产量性状的QTL,分布于10条染色体上的33个区域,单个QTL表型贡献率为3.17%~63.40%,其中32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东乡野生稻.19个QTL在施氮和未施氮条件下均检测到,38个QTL仅在单一环境下检测到显著效应,表明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性状的遗传机制不同.[结论]43个QTL分别聚集于7条染色体上的14个QTL簇,表明不同性状涉及到共同遗传机制,并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进行耐低氮有利等位基因的聚合育种.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水产养殖应急技术方案
《农村百事通 》 2020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对水产养殖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这个特殊时期,水产养殖户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应兼顾加强水产生产管理工作,抓好水产养殖苗种放养工作,为今年的水产养殖打好基础。一、存塘水产养殖动物的管理1.强化水质调控。早春水温低,肥水困难,可适当降低池塘水位,有利于水温提升。同时,在晴天中午少量多次使用生物肥料或腐殖酸钠有机肥,进行浮游生物培


新冠肺炎疫情对饲料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农村百事通 》 2020
摘要:1.饲料需求量增大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不仅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对畜牧业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全国多地紧急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采取"封城、封村、封路"等交通管控措施,导致物流运输不畅,养殖场急需的饲料等投入品运输受限。许多养殖场的春节备货基本用完,对饲料的需求量逐渐加大;与此同时,饲料


基于深度学习的作物病虫害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
《农业工程学报 》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作物病虫害领域存在实体关系交叉关联、多源异构数据聚合能力差、知识共享困难等问题,利用知识图谱以结构化的形式描述实体间复杂关系的优势,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作物病虫害知识图谱构建方法.该方法在领域本体的基础上,以一种与领域语料相适应的新标注模式实现实体和关系的联合抽取.将实体和关系抽取任务转化为序列标注问题,对实体和关系进行同步标注,有效提高标注效率;为了解决重叠关系抽取问题,直接对三元组建模而不是分别对实体和关系建模,通过标签匹配和映射即可获得三元组数据.利用来自转换器的双向编码器表征量(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BERT)-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Short Term Memory,BiLSTM)+条件随机场(Conditional Random Field,CRF)端到端模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效果优于基于普通标注方式的流水线方法和联合学习方法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BiLSTM+CRF、BiLSTM+CRF等经典模型,F1得分为91.34%.最后,将抽取到的知识存储到Neo4j图数据库中,直观地反映知识图谱的内部结构,实现知识可视化和知识推理.该研究构建的知识图谱可为作物病虫害智能问答系统、推荐系统、智能搜索等下游应用提供高质量的知识库基础.
关键词: 作物 病虫害 模型 知识图谱 深度学习 实体关系联合抽取


江西稻瘟病菌稻巨座壳致病性分化年度动态变化
《菌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江西水稻种植区稻巨座壳菌(稻瘟病病菌)的年际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7个中国鉴别寄主与30个单基因鉴别品系两套鉴别寄主分别鉴定分析了2006–2018年间从江西37个水稻主要种植县市分离的1161个稻瘟病单孢菌的生理小种、致病力、致病类型与无毒基因型等.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稻瘟病菌可以分成7群49个生理小种,其中ZA、ZB、ZC群为优势种群,ZB13为优势小种,出现频率为18.00%,以毒性较强的强致病力菌株为主;江西稻瘟病菌在生理小种构成、优势小种、致病力年际变化方面均具有3–5年的周期性;江西历年稻瘟病菌的致病类型较为丰富且存在年度差异,菌株致病类型占各年度总菌株数的82.79%–98.21%,优势致病型菌株占当年总菌株的3.57%–5.77%;历年稻瘟病菌的无毒基因个数为24–29个,其中Avr-Pizt、Avr-Piz5、Avr-Pik、Avr-Pik(C)在历年供试菌株中出现频率较高,说明与之相对应的抗瘟基因在江西抗病育种与抗性品种布局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稻巨座壳菌(稻瘟病菌) 致病性 无毒基因 年际变化 鉴别品系


芝麻重组自交系群体构建过程中的SSR标记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筛选获得的18对具有双亲差异且在各世代群体中扩增效果稳定的SSR引物对芝麻RIL构建过程中的F1~F10群体的遗传差异进行跟踪检测.结果表明,随着RIL群体的不断加代,群体的DNA多态性带比率从F2的87.54%不断下降到F10的3.33%,杂合位点率从F1的100%不断下降到F10的0.19%,遗传相似性系数从F2的0.6669不断增加到F10的0.9908,遗传距离从F2的0.2592不断减小到F10的0.0094.从F2~F6,多态性带比率、杂合位点率、遗传相似性系数和遗传距离的变化幅度较大,而在F6~F10之间的变化幅度较小.聚类结果显示,F2群体的聚类结果没有规律性;F3~F10群体中,随着世代的不断增加,聚类结果的规律性越来越明显,同一株系间的单株越来越紧密地聚在一起.结果表明,F5~F7是作为剩余杂合系高效率筛选剩余杂合单株的理想世代;连续自交7代以上的群体(即F8)是可以用于遗传作图和QTL定位的芝麻RIL群体;F8群体的遗传背景比较趋于一致,为芝麻杂交育种中自交世代的确定提供了理论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