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生猪生产应急技术
《农村百事通 》 2020
摘要:我国生猪产业在遭受非洲猪瘟疫情重创后,"元气"大伤。现在新冠肺炎疫情又突然来临,对整个生猪产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生猪产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因运输问题造成原料、饲料、生猪产品进出难及员工返工难上。现在运输受阻现象已有好转,生猪养殖企业和养殖户要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统一领导和指


蔬菜育苗移栽机械的研究与发展
《南方农机 》 2020
摘要:蔬菜移栽分为人工移栽和机械移栽.当前,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再加上人工移栽的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栽植的质量难以保证等,逐步被机械移栽替代.文章阐述了蔬菜育苗移栽的优势,分析了研究蔬菜移栽机械的意义,提出了蔬菜移栽机械的发展需求,指出了蔬菜移栽机械存在的问题,并明确了移栽机械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以供参考.


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土壤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江西双季稻区进行30 a的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不施氮肥(CK)、施用化肥(NPK)、等养分条件下70%化肥配合施用30%有机肥(70F+30M)、50%化肥配合施用50%有机肥(50F+50M)、30%化肥配合施用70%有机肥(30F+70M)施肥条件下水稻产量、氮素吸收、氮素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等养分量NPK处理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能显著提高30 a双季稻平均产量(P<0.05),增产幅度在2.47%~5.73%,其中30F+70M处理产量最高,且不同比例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之间有显著差异,30F+70M处理显著高于50F+50M处理(P<0.05).在不同时间段,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产量表现不同,低量有机肥配施处理在试验前期具有明显的增产优势,高量有机肥配施处理在试验中后期增产效果明显.与等养分量NPK处理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30 a平均吸氮量无显著差异,不同施肥处理每生产1 t籽粒对氮素的需求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20.57~20.94 kg)低于NPK处理(21.77 kg),其中30F+70M、70F+30M处理具有较高的氮素生产效率.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30 a平均氮肥吸收利用率与等养分条件下NPK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氮肥生理利用率显著提高.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提高双季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不同肥力水平稻田应选择适合的比例,中低肥力水平稻田以30%有机肥配施较为合适,而高肥力水平稻田宜选择50%、70%有机肥配施较为合适.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配施 水稻产量 水稻吸氮量 氮素利用效率


江西省品牌强农的困境与对策建议
《贵州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对江西省农业品牌发展状况的调查和研判显示,江西省农业品牌呈现建设文件和举措多、认证数量多、溢价能力低、市场占有率低的现状;农业品牌重视不够,品牌重注册、轻经营现象严重,品牌策划重粗放推广、轻精细耕耘问题突出,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是当前品牌强农进程中的主要困境.提出创新品牌农业发展理念,落实品牌强农战略;壮大当地经营主体,打造绿色赣字品牌;保障农产品优质安全,做到标准规范生产;精准策划传播,彰显品牌多维价值的对策建议,以指导江西品牌强农战略的实施.


田间条件下不同促腐菌对水稻秸秆腐解及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田间环境的复杂性影响促腐菌种的实际促腐效果.研究3个经鉴定的促腐菌种在田间条件下提高秸秆腐解相关酶活性的效果,并比较其和商品菌剂的效果,为秸秆促腐菌剂研发及秸秆高效还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田间试验采用秸秆包网袋填埋法,在江西省上高县双季稻种植区晚稻季节进行,设置水稻秸秆接种假单胞菌、芽孢杆菌、青霉、商品菌剂以及不施菌剂(对照) 5个处理,分别于秸秆包填埋于土壤后第7、14、28、56、84天取秸秆样品,测定秸秆剩余量、养分含量及胞外酶活性,并计算秸秆腐解率.[结果]1)不论是否添加促腐菌剂,秸秆的腐解均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趋势.添加假单胞菌处理秸秆腐解率以及C、N、P释放率在0~84天始终显著高于对照,最终分别提高5.6%、9.09%、11.66%和7.87%;添加青霉处理秸秆腐解率(第14天除外)和氮释放率在0~84天也显著高于对照,最终分别提高5.2%和7.46%;添加商品菌剂处理秸秆腐解率仅在第14天显著高于对照;而添加芽孢杆菌处理秸秆腐解率始终与对照无显著差异.2)腐解时间是影响胞外酶活性的最重要因素,添加菌剂也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秸秆腐解胞外酶活性.胞外酶中,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是影响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的重要变量,其次是β-纤维二糖苷酶和磷酸酶.添加假单胞菌处理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第14天除外)以及磷酸酶的酶活性在0~84天内显著高于对照,添加青霉、芽孢杆菌以及商品菌剂处理相关胞外酶活性表现并不稳定,添加青霉处理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仅在0~14天显著高于对照.3)添加菌剂处理水稻产量较对照提高1.87%~9.92%,施假单胞菌处理增产最为显著.[结论]胞外酶中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关系最为密切.青霉仅在秸秆腐解的前14天显著提高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芽孢杆菌剂对胞外酶活性的提升效果不稳定,因此,其在田间条件下促进秸秆腐解、养分释放的效果也不稳定,最终没有增产效果.假单胞菌剂可在0~84天腐解周期内显著提高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第14天除外)活性,因而在田间条件下,假单胞菌剂可以有效促进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提高晚稻产量.
关键词: 秸秆促腐菌剂 秸秆还田 秸秆腐解 养分释放 胞外酶活性


太阳能履带自走式谷物收集机设计与试验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国内人工收集晒场谷物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等问题,本文设计一种太阳能履带自走式谷物收集机,可一次性完成晒场的谷物收集和装袋作业.该机以太阳能蓄电池为能源,节能环保,有效延长机具作业时间,同时设计二次清扫装置提高谷物收净率,设计微型履带行走装置和跨场地作业装置提高机具作业的稳定性和跨地作业效率.试验结果表明:该机作业性能稳定,纯工作小时生产率为3 766.4 kg/h,谷物收净率为99.7%,谷物破碎率为0.01%,静态环境噪声为78.2 dB(A)和操作处耳旁噪声为86.1 dB(A),各项性能指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关键词: 谷物收集机 太阳能 二次清扫装置 微型履带 跨地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