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742条记录
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非结构蛋白p44在Bac-to-Bac系统中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

生物技术通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寻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pCPV 1)p44蛋白的功能,构建了DpCPV 1基因组S8片段的原核表达体系,表达纯化蛋白后免疫家兔制备了多克隆抗体。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了3种重组的杆状病毒质粒(Bacmid-p44、Bacmid-p44-e GFP和Bacmid-e GFP)。转染昆虫细胞Sf9进行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和蛋白的亚细胞定位观察。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Bacmid-S8在昆虫细胞Sf9中表达实际蛋白的大小为35 kD,比在原核系统中表达的蛋白(44 k D)略小;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44-e GFP的融合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发现,融合p44的绿色荧光蛋白(eGFP)主要聚集在细胞质中,而未融合的eGFP则分布于整个细胞,说明DpCPV 1的p44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多克隆抗体 真核表达 细胞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双季稻区小行距插秧机的改进设计与试验

农机化研究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300mm行距插秧机在南方双季稻区栽插行距过大、穴数过少及不能充分发挥机插稻的增产潜力问题,在300mm行距插秧机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机械优化设计和田间农艺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插植部箱体、苗箱、支架(包括左右支架和中间支架)和浮板4个关键部位技术参数改进设计,研制出了适合南方双季稻区作业的2ZS-488B型(264mm行距)插秧机,并于2012-2013年在江西省2个试验点进行不同早晚稻品种机插行距的大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插秧机作业性能稳定,漂秧率、伤秧率和漏插率分别为1.55%、2.68%和1.93%,相对均匀度合格率为89.54%。与300mm行距插秧机相比,其产量平均增产529.43kg/hm2,平均增产率达8.57%。该研究结果创新了南方双季稻区新的机械化栽插方式,有利于农机农艺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 插秧机 双季稻 改进设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种不同饲料对笼养山麻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三种不同饲料配方对笼养山麻鸭产蛋性能的影响,试验从310只山麻鸭母鸭中选择体重相近的健康山麻鸭240只,采用单因子重复试验设计随机分成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分别饲喂粗蛋白含量为17.50%、18.50%、19.50%,赖氨酸含量为0.87%、0.94%、1.01%,蛋氨酸含量为0.56%、0.58%、0.61%的3种不同饲料,以筛选出可以提高笼养山麻鸭产蛋性能的最佳饲料配方。结果表明:山麻鸭的产蛋量、产蛋率、总蛋重1组、2组极显著高于3组(P<0.01),2组高于1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蛋重1组、2组、3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耗料量1组、2组极显著高于3组(P<0.01),2组显著低于1组(P<0.05);料蛋比1组、2组显著低于3组(P<0.05),2组显著低于1组(P<0.05);畸形蛋率2组显著低于1组、3组(P<0.05),3组低于1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1组、2组在提高笼养山麻鸭产蛋性能方面明显优于3组,而1组、2组在提高笼养山麻鸭的产蛋量、产蛋率、总产蛋重方面优势比较接近,2组在耗料量、料蛋比、畸形蛋率方面较1组更具优势,因此筛选出2组的饲料配方为提高笼养山麻鸭产蛋性能的最佳饲料配方。

关键词: 饲料 粗蛋白 赖氨酸 蛋氨酸 笼养 山麻鸭 产蛋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乡野生稻耐冷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作物杂志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东乡野生稻是分布于世界最北的普通野生稻,耐冷性较强,具有较高的育种利用价值。随着水稻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东乡野生稻耐冷分子机制也得到初步的研究。综述近年来东乡野生稻耐冷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旨在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耐冷 分子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叶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桑叶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始重[(87.10±5.33)kg]基本一致的健康"杜×大×长"三元杂交育肥猪16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含5%、10%、15%桑叶粉饲粮,试验期5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5%和10%的桑叶粉对育肥猪平均日增重影响不显著(P>0.05);添加15%的桑叶粉显著降低育肥猪平均日增重和显著提高料重比(P<0.05)。2)添加5%和10%桑叶粉对屠宰后45 min、24 h肌肉剪切力和p H影响不显著(P>0.05),可提高肌肉的大理石纹评分,但差异不显著(P>0.05);当桑叶粉添加15%时,平均背膘厚和肌肉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3)添加5%、10%、15%桑叶粉能显著提高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P<0.05),降低肌肉中丙二醛的含量(P>0.05),有效提高肌肉的抗氧化能力。4)添加5%、10%、15%桑叶粉血清尿素氮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脂肪酶活性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中添加15%桑叶粉能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含量(P<0.05)。综合各项指标,饲粮中添加10%的桑叶粉对育肥猪生长速度影响较小,但可有效提高肉品质。

关键词: 桑叶粉 育肥猪 生长性能 肉品质 血清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阴阳离子差水平对小鼠血钙浓度及胃肠道组织钙结合蛋白-D9k 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在前期建立了动物胃肠道钙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检测体系与表达谱分析的基础上,旨在进一步确定饲粮阴阳离子差(DCAD)水平对动物血钙浓度和胃肠道组织钙结合蛋白-D9k(Ca BP-D9k)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为揭示低DCAD水平防治动物低血钙症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将12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40只,自配种前3 d起分别饲喂DCAD水平为+300(高DCAD水平组,HD组)、+150(对照组,CON组)、-50(低DCAD水平组,LD组)的饲粮。检测母鼠产前20 d(-20 d)、产前5 d(-5 d)、产后当天(0 d)、产后3 d(+3 d)血钙浓度和胃肠道组织Ca BP-D9k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HD组相比,LD组显著提高了围产期内0 d、+3 d小鼠血钙浓度(P<0.05),显著上调了小肠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与结肠Ca BP-D9k mRNA相对表达水平(P<0.05),这一效应在-5 d、0 d表现最为显著(P<0.05),并在+3 d提高了小鼠空肠与结肠的Ca BP-D9k mRNA相对表达水平(P<0.05)。统计结果显示,十二指肠、空肠与结肠3个位点的Ca BP-D9k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DCAD水平、血钙浓度具有显著的关联性(P<0.05)。由此可见,降低DCAD水平可上调动物小肠及结肠肠段Ca BP-D9k mRNA相对表达水平,同时伴随更高的血钙浓度。这可能是低DCAD水平有效维持动物围产期血钙稳恒,降低低血钙发生率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饲粮阴阳离子差 血钙浓度 钙结合蛋白 胃肠道组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甜玉米新品种赣科甜6号的选育

种子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赣科甜6号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T 14-6-6"为母本,"T 1-2-4"为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的甜玉米单交种。2013—2014年参加江西省鲜食甜玉米区域试验,株高195.1cm,穗位高60.2cm,株型为半紧凑型,穗型为筒型,穗长19.3cm,穗粗4.9cm,穗行数15.6,每行粒数34.3粒,鲜出籽率73.6%,鲜百粒重37.3g,单穗净重为255.1g,籽粒淡黄色,平均鲜穗单产为11 283.4kg/hm2,品质得分87.9分,优于对照粤甜16号(85分),居参试品种第1位。2015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赣审玉2015001"。

关键词: 甜玉米 选育 优质 高产 赣科甜6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夹竹桃天蛾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病毒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开发新型的夹竹桃天蛾的生物杀虫剂,本文从自然死亡的夹竹桃天蛾幼虫分离到病原微生物。通过电镜观察、FLAC(Full Length Amplification of cDNAs)技术以及病原体的基因组S2和S10片段的同源性分析,初步确认该病原体是一种质型多角体病毒(Daphnis nerii Cypovirus,DnCPV))。该病毒基因组电泳分析显示病毒基因组由10条dsRNA组成,大小在89 2bp和(约)4 160bp之间,其条带大小与现有的22类型均不相同。采用FLAC技术克隆了一种该CPV的基因组cDNA,并完成了基因组S2片段和S10片段序列测定工作。测序结果显示,DnCPV基因组S2片段编码RNA聚合酶,S10片段编码多角体蛋白。两者末端保守序列相同,正链5’端和3’端分别存在末端保守序列5’AGUCAAA·AGC3’。基于RNA聚合酶和多角体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该质型多角体病毒与19型和5型质型多角体病毒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但是电泳型上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推测该病毒是一种多角体病毒新类型,暂命名为夹竹桃质型多角体病毒南昌株(DnCPV-NC)。

关键词: 夹竹桃天蛾 质型多角体病毒 分离与鉴定 FLA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羊草茎在奶牛瘤胃中降解特性及其对食糜纤维分解菌数量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羊草茎降解特性和紧密吸附于茎的3种主要纤维分解菌的动态变化。选用羊草茎为试验材料,将其纵切6份后装入尼龙袋投入瘤胃中,分别在6,12,24,48和72h取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超微结构变化;取粉碎后羊草茎进行尼龙袋试验,分别在0.5,2,6、12,24,48和72h取出,测定不同时间点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降解率和吸附在茎中3种主要纤维分解菌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薄壁组织和韧皮部可被瘤胃微生物降解,维管束会伴随薄壁组织的降解而发生脱落。羊草茎和食糜不同时间点纤维分解菌数量均为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茎中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和黄色瘤胃球菌数量在24h达峰值,分别为10~9和10~5 copy/g羊草茎,白色瘤胃球菌在12h达峰值,为10~8 copy/g羊草茎。瘤胃食糜中3种纤维分解菌的数量在24h内基本处在一个恒定的水平,而羊草茎NDF降解率在72h内逐渐提高,羊草NDF降解率与瘤胃食糜中3种纤维分解菌数量不同步,这可能与纤维分解菌分泌的酶活力存在滞后有关。

关键词: 羊草茎 纤维分解菌 降解 瘤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和接种根瘤菌对红壤旱地花生生长及氮素累积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南方红壤旱地施氮和接种根瘤菌对花生生长和氮素累积的影响,以花生品种粤油256为材料,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置9个处理:不施氮肥(N0)、50%施氮量(N_(50%))、75%施氮量(N75%)、100%施氮量(N_(100%),当地习惯施氮量135 kg·hm~(-2))、125%施氮量(N_(125%))、150%施氮量(N_(150%))、50%施氮量+接种根瘤菌(N_(50%)+RI)、75%施氮量+接种根瘤菌(N_(75%)+RI)、100%施氮量+接种根瘤菌(N_(100%)+RI),研究花生的生长发育状况、产量提升水平、氮素累积特征及氮肥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在红壤旱地上适量施氮会促进花生生长,过量施氮会产生不利影响。单施氮肥时的增产幅度在9.8%~13.5%之间,以N75%的产量最高,为4 651.0 kg·hm~(-2)。合理施氮配合接种根瘤菌对花生的生长发育促进明显,所有处理中以N75%+RI的产量最高,达到5 169.1 kg·hm~(-2),但施氮不足(N_(50%))时接种根瘤菌的效果微弱。所有处理的花生氮素累积均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适量施氮(≤N75%)可以提高花生氮素累积的最大速率vmax,使之出现时间tmax略有提前,但氮素快速累积的持续时间Δt较短;过量施氮(>N100%)会使Δt过长,v_(max)降低、t_(max)推迟;而适量施氮配合接种根瘤菌处理的v_(max)较高,tmax出现时间及Δt时长适中。所有处理中以N75%+RI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率最高,其氮肥偏生产力和生理利用率也较高,因此,本试验条件下以施氮101.25 kg·hm~(-2)(N75%)配合接种根瘤菌的效果最佳。本研究结果为我国南方红壤区花生的高产高效种植、科学合理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花生 施氮量 根瘤菌 生长 氮素累积 Logisti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