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模糊匹配)
38条记录
江西稻茬油菜的高产性评价

江西农业学报 2025

摘要:为促进江西省油菜品种更新换代和单产提升,开展高产稳产强优势杂交油菜新品种筛选研究,明确影响油菜高产的关键指标。于2022—2024年在江西省九江、进贤、高安、宁都、赣州等地进行了品种鉴定试验,以赣油杂8号为对照,对赣油杂10号、X22-04等19个油菜品种进行了高产、稳产评价,系统分析了不同油菜品种生育期特性、产量构成要素及农艺性状指标的差异,并筛选出影响油菜高产的关键指标。结果表明:亚美油1号和赣油杂10号在生育期稳定性、高产稳产性方面表现突出。系统聚类分析将15个品种划分为高产稳产型、高产不稳产型、中间型、低产稳产型,其中高产类型品种兼具高角粒重与每角粒数特征。灰色关联度及相关性分析显示,角粒重是影响油菜高产性的关键指标。综上,亚美油1号与赣油杂10号在江西地区表现出明显的高产稳产特性,角粒重是影响油菜高产的关键指标。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高产性 灰色关联分析 变异系数 角粒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种子硫苷含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挖掘与种子硫苷含量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及候选基因,有助于油菜品质改良和培育高品质油菜品种.[方法]以 300 份甘蓝型油菜自交系为材料,考察了江西农业大学试验地和江西省红壤及种质资源研究所试验地2 种环境下种子硫苷含量,采用前期开发的 201 817 个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标记对油菜种子硫苷含量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搜寻显著位点两侧 100 kb范围内的候选基因并进行功能注释.[结果]300 份甘蓝型油菜种子硫苷含量在两地均表现出表型差异;基于一般线性模型和混合线性模型检测到 209 个硫苷含量显著关联SNP位点,其中两地两种方法重复检测到 41 个SNP位点,分别在A05(1 个)、A09(36 个)、C09(4 个)3 条染色体上.候选基因功能注释结果显示,有 8 个候选基因参与硫苷生物合成途径(GO:0019761),包含调控硫苷合成相关基因MYB28(BnaC09g05290D、BnaC09g05300D)、MYB34(BnaA09g05480D)和编码硫苷转运蛋白 2 相关基因(BnaA09g06180D、BnaA09g06190D).[结论]通过两种方法在两地检测到多个与硫苷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并在显著性位点附近挖掘到相关候选基因,研究结果有助于解析甘蓝型油菜硫苷含量的遗传变异,为低硫苷含量油菜新品种的遗传改良提供基础.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硫苷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MYB转录因子 硫苷转运蛋白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密度下两个不同耐密植性甘蓝型油菜的转录组比较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合理密植是提高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产量的重要途径。为探讨油菜对密植的分子响应,本研究以耐密植和不耐密植甘蓝型油菜品种为研究对象,在常规密度和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对其上位叶和下位叶进行转录组测序。经比较分析,在两品种的上位叶和下位叶样品分别筛选出共有差异表达基因94个和407个,这些基因在两个品种中的表达都随着种植密度不同而表现出差异。通过加权共表达基因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 WGCNA)筛选出与耐密植油菜显著正相关的blue和purple模块,对其进行GO富集分析,并从核心基因中筛选出12个核心转录因子(包括EIN3/EIL1、 HD-ZIP、 bHLH、 TCP、 NAC和ERF)和1个蓝光受体基因CRY2。功能注释显示多个核心基因对应的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同源基因参与避荫反应。本研究可为甘蓝型油菜耐密植性改良提供数据参考和候选基因资源。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密植 转录组测序 WGC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赣油杂03294

中国种业 2023

摘要:油菜为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提供大量的食用植物油脂和饲料蛋白,为保障我国植物油脂安全供应具有重大作用。利用油菜与蔊菜远缘杂交创制的保持系、不育系、恢复系配制杂交组合,经过多年鉴定筛选而育成了新品种赣油杂03294。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105.63kg/hm~2,比对照中油杂12号增产9.0%。含油量为47.48%,硫苷含量26.31μmol/g,芥酸0.39%,适宜江西及长江中游油菜产区种植。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三系杂交种 赣油杂0329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每角果粒数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挖掘甘蓝型油菜每角果粒数显著关联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及相关候选基因。本研究以300份甘蓝型油菜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对甘蓝油菜每角果粒数进行一年两地表型考察,并结合该群体前期开发的201 817个SNPs标记,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和混合线性模型(MLM)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此外,对性状显著关联SNP位点两侧100 kb区域内相关候选基因进行功能预测。300份甘蓝型油菜每角果粒数在两地均表现出广泛的表型变异,筛选出2份每角果粒数较多的油菜种质资源。基于GLM模型检测到39个与油菜每角果粒数显著关联SNPs,采用MLM分析发现,两地共检测到的3个每角果粒数显著关联SNPs位点均在GLM检测到。8个位点附近找到CIK,ERF022和EDE1等19个拟南芥已报道角果籽粒发育相关的同源基因。研究结果有助于解析甘蓝型油菜每角果粒数的遗传基础,为研究每角果粒数的调控机制、指导每角果粒数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每角果粒数 SNP位点 同源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除草剂乙草胺胁迫下油菜品种的耐药生理研究

植物保护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甘蓝型油菜在乙草胺胁迫下的耐药生理对非转基因耐乙草胺的油菜新种质选育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纸床法测定乙草胺耐药品种‘Norin 41’和敏感品种‘Dong Hae 1’生长7 d的幼苗进行生物性状、还原型谷胱甘肽代谢、抗氧化分析以及品种表型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耐药品种生长、根抗倒伏性、乙草胺解毒能力和抗氧化能力均强于敏感品种,耐药品种的氧化损伤低于敏感品种。直立苗率、根-茎比、鲜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是反映品种耐药性的主要因素。这些研究结果为耐乙草胺种质选育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除草剂 乙草胺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氮素高效吸收的植株形态与生理特性研究

作物杂志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甘蓝型油菜氮素高效吸收的形态和生理机制,利用6个氮素效率差异显著的甘蓝型油菜为供试材料,分析低氮条件下甘蓝型油菜抽薹期地上部和根系形态、叶片和根系生理特性的基因型差异及这些指标与高效氮素吸收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氮高效基因型在表型性状(株高、叶片数、最大叶长×宽、地上部干重、茎基粗、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和根干重)、生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游离氨基酸总量、根系吸收总面积、活跃吸收面积、游离氨基酸总量和根系活力)和光合方面(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和氮素光合效率)均高于3个氮低效基因型。甘蓝型油菜抽薹期根平均直径、最大叶长×宽、蒸腾速率和根系硝酸还原酶共同决定了氮素吸收效率的92.10%。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氮效率 植株形态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因型油菜耐铝性及其根系形态对铝胁迫的响应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为酸性土壤地区筛选耐铝毒的甘蓝型油菜,探讨不同基因型油菜苗期生长发育指标和生理指标的耐铝特性,分析铝胁迫对根系形态的影响。以81个油菜品种为材料,通过水培试验,设置铝浓度(AlCl3)0、100μmol·L-1两个处理,对根系形态、株型、生物量、生理特性等13指标的耐铝系数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不同基因型油菜的耐铝相关指标,并分析不同耐铝类型的品种根系形态差异。结果表明,铝胁迫对不同基因型油菜苗期各单项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综合应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筛选出耐铝性较强的品种6个,耐铝性中等的品种65个,耐铝性弱的品种10个。不同直径范围根系对铝胁迫的响应不同,铝胁迫下,D1类根系(直径0.0~0.5 mm)的长度、表面积、体积、根尖数降幅最大,D3类根系(直径>2.0mm)各指标降幅最小,且铝敏感型品种不同类别的根系指标受铝胁迫的抑制程度大于耐铝型品种,其D1、D2(直径0.5~2.0 mm)、D3类根系的长度、表面积、体积、根尖数均少于耐铝型品种。因此,以综合指标对油菜耐铝性进行筛选与评价更为客观;耐铝型品种不同直径范围的根系受铝毒害的影响较轻,通过改变根系形态适应铝胁迫的能力更强,其根系拥有更多细根可能是耐性品种抗铝毒的一种作用机制。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基因型 耐铝性 综合评价 根系形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铝胁迫下甘蓝型油菜新内参基因的发掘与引物开发

华北农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甘蓝型油菜在铝胁迫条件下内参基因的稳定性,在受到主要铝毒害的根组织内发掘新内参基因,以甘蓝型油菜耐铝品种赣油杂7号和铝敏感品种蓉油18的苗期根组织为研究材料,对营养液培养的试验材料分别设置对照组(0 h)和2个时间梯度(3,24 h)的铝胁迫(100μmol/L AlCl3,pH值4.5)处理组。首先,采用有参考基因组的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及FPKM值差异基因表达分析,筛选出符合持家基因特征的5个候选内参基因(Actin7、ARFA1E、SAP5、UXS3、UBC9)。随后,依次进行实时荧光相对定量PCR分析,扩增曲线和熔解曲线分析,LinRegPCR扩增效率分析,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基因表达稳定性分析,REST 2009相对表达量分析等分析步骤。结果表明,新设计开发的5对候选内参基因引物特异性高。从转录组测序数据中筛选出的4个候选内参基因(Actin7、ARFA1E、SAP5、UXS3)的表达稳定性获得了验证。按表达稳定性的综合排名由高至低排序依次为UXS3、SAP5、ARFA1E、Actin7,其中最优组合为SAP5和UXS3。综上所述,本研究开发的候选内参基因引物特异性高,可以提高铝胁迫试验体系实时荧光相对定量PCR试验的准确性,新发掘的内参基因(Actin7、ARFA1E、SAP5、UXS3),可以作为铝胁迫试验体系实时荧光相对定量PCR试验的新内参基因。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内参基因 转录组测序 实时荧光相对定量PCR 表达稳定性分析 铝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早熟性状QTL定位及候选基因筛选

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对于油菜早熟的研究主要围绕开花期性状进行,虽然开花期与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但却并不完全一致.对于油菜开花后一系列生长发育进程相关性状的遗传研究和QTL定位鲜有报道.本研究以成熟期差异较大的2个油菜品种'花前早'和'Global'构建的DH群体为材料,对影响油菜全生育期的各个发育阶段(开花期、花期持续时间、角果期持续时间和全生育期等)进行表型调查和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30个早熟相关性状QTL位点,其中开花期、花期持续时间、角果期持续时间和全生育期等分别检测到12、5、4和9个QTL位点,解释了5.8%~22.4%的表型方差.发现4、2和1个全生育期QTL置信区间分别与开花期、花期持续时间、角果期持续时间位点置信区间完全或部分重叠.筛选到29个可能与油菜早熟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它们通过调控花期或籽粒发育等生长发育进程影响油菜早熟.因此,在早熟性状的研究中,可以同时从开花期和籽粒发育过程入手,不但有利于使熟期进一步提前,也可减缓早熟油菜品种过早开花导致的冬前低温寒潮天气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早熟 QTL作图 候选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