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烤烟农艺和经济性状与移栽期和氮肥关系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3个不同移栽期和2个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烤烟农艺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肥相比,施用氮肥分别增加各生育期烤烟叶长、叶宽、茎围和叶面积指数9%~12%、12%~15%、8%~12%和30%~47%,烤烟中上等烟叶比例、产量和产值分别增加28%、23%和24%。与5月5日移栽相比,推迟移栽期至5月15~25日有利于增加烤烟各生育前期叶长、叶宽、茎围和烤烟叶面积指数等农艺性状以及烤烟中上等烟叶比例、均价、产量产值等经济性状,而且以5月15日移栽效果最佳。


江西紫色土有效硼含量及对烤烟硼元素分布特征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9年在江西紫色土烟区点采集土壤样与烟叶样进行检测,分析不同酸碱度紫色土有效硼含量特征及对烤烟硼元素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西紫色土有效硼含量较高,为2.04 mg/kg;不同酸碱度紫色土有效硼含量分布为碱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酸性紫色土;紫色土烤烟含硼量较高,平均含量为48.5 mg/kg,不同酸碱度紫色土烟叶含硼量分布为碱性紫色土烟叶>中性紫色土烟叶>酸性紫色土烟叶;不同酸碱度紫色土烤烟其不同叶位的烟叶含硼量分布为酸性与中性紫色土烤烟上部叶硼含量高于中、下部烟叶,但碱性紫色土烤烟中部叶硼含量低于上、下部叶。


中国黑芝麻育种研究进展
《湖北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芝麻(Sesamum indicum L.)是重要的油料作物,黑芝麻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新品种选育是实现黑芝麻价值的重要途径,是黑芝麻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概述了黑芝麻营养品质,分析黑芝麻育种研究现状,提出了黑芝麻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黑芝麻育种研究的发展趋势。


不同药剂混配组合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和甲维盐4种化学药剂的单剂及其混配组合,在室内对二化螟进行了毒力测定,筛选出最佳混配比例(有效成分):毒死蜱与甲维盐(1∶1)、毒死蜱与氯虫苯甲酰胺(10∶1)、阿维菌素与氯虫苯甲酰胺(1∶1)、阿维菌素与毒死蜱(1∶1),其共毒系数分别为376.77、254.84、247.10和682.3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所获得的混配组合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均达到76.4%以上,可有效防治二化螟,且对水稻生长安全。


传导加热和微波加热对卵清蛋白糖基化产物一级结构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卵清蛋白和葡萄糖混合体系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通过传导加热和微波加热制备卵清蛋白糖基化产物,采用胃蛋白酶解和液相-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LC-FT-ICR)精确质谱技术研究不同加热方式及30d贮存对卵清蛋白糖基化产物一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传导加热和微波加热均可以导致卵清蛋白的糖基化修饰,且修饰位点相同,但是,不同加热方式得到的糖基化卵清蛋白的稳定性存在差异,微波加热得到的糖基化卵清蛋白在贮存30d后发生明显降解,尤其是K47和K56赖氨酸上的糖基化侧链会逐渐丢失水分子和醛基等。
关键词: 传导加热 微波加热 糖基化卵清蛋白 液相-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LC FT-ICR MS) 一级结构


2003—2011年江西省审定早稻品种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近年江西审定的优良早稻品种和指导江西早稻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对江西省2003—2011年审定的130个早稻品种的育种方法,不育系和恢复系利用,选育单位,产量、米质及抗性性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三系杂交早稻品种81个,占62.3%;两系杂交早稻品种30个,占23.1%;常规稻品种19个,占14.6%;杂交早稻是江西早稻选育的主要方向,三系法仍然是当前江西省早稻育种的主要方法,两系法呈现良好前景。111个杂交早稻品种利用了34个不育系,其中,三系不育系23个,两系不育系11个,‘金23A’、‘株1S’、‘优IA’、‘中9A’、‘荣丰A’和‘五丰A’等6个不育系是目前江西杂交早稻选育中应用的主要不育系,利用了87个恢复系,恢复系应用面广、数量多,突出的少,遗传多样性较低。第一选育单位有52家,分为种业(种子)公司、研究所(院)和学院(大学)等5类,其中,种业(种子)公司和研究所(院)审定了115个品种,两者占88.46%,是江西早稻品种选育的主要力量;分布在江西、湖南、浙江和北京等8省市,其中,江西省单位最多,有37家,审定品种94个,育种总体实力强。筛选到具有高产、优质和抗性等主要性状的优良品种90个次,其中,高产品种24个,抗性品种42个,优质品种12个,具有综合2个性状的优良品种12个。


顶空-三重串联四极杆气-质联用法测定靖安白茶香气成分
《食品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靖安白茶的香气成分,采用顶空自动进样器对靖安白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使用三重串联四极杆气-质联用(GC-QQQ-MS)技术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样品在90℃平衡30min后,共分离并鉴定出37种香气成分,其中烷烃类7种、酯类6种、醇类6种、酮类6种、烯烃类4种、酸类3种、醛类2种、酚类1种,其他挥发性成分2种;香气成分中薄荷醇、柠檬烯、薄荷酮、异胡薄荷醇、壬醛、正己酸乙酯、长叶烯、芳樟醇、胡椒酮、棕榈酸的含量较高。靖安白茶香气成分主要为醇类和烯烃类,其中薄荷醇含量远高于其他组分。
关键词: 顶空吸附 靖安白茶 三重串联四极杆气-质联用 香气成分


一些重要作物拟茎点霉属病原生物学及致病机制研究概况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拟茎点霉属(Phomopsis)是腔孢纲球壳孢科真菌中的一个大属,含有100多个不同的种,可寄生于70多种不同科的植物。该属病原菌地域分布广泛,引起植物的叶枯、枝枯、烂茎、溃疡及果腐等严重病害,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综述了一些主要作物的拟茎点霉属真菌病害在发生特点、致病症状及特性、生活周期循环、病害生化防控及病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今后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认为今后应加强从组织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明确其致病机制,鉴定该属的致病特异性,并构建抗病分子育种技术体系等为病害安全、高效防控提供基因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