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粳稻垩白性状的QTL检测
《中国水稻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大粒粳稻DL115与小粒粳稻XL005杂交获得的F2群体200个单株为作图群体,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利用SSR标记对稻米垩白性状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座(QTL)检测。研究结果表明,稻米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在F3株系均呈连续分布,表现为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检测到与稻米垩白性状相关的QTL 8个,分别位于第3(5个)、第5(2个)和第6(1个)染色体上,包括与垩白粒率有关的QTL 3个,与垩白大小相关的QTL 2个,与垩白度有关的QTL 3个。其中位于第3染色体RM6832-RM411、RM15456-RM6832和RM6266-RM15456区间的qPGWC3、qACE3 b和qDEC3 b,分别解释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表型变异的43.89%、18.83%和19.57%,为主效QTL。上述3个主效QTL所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与前人研究结果均不一致,认为是新的QTL。所检测到的8个QTL中,除qPGWC6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无垩白亲本XL005外,其他7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垩白性状值较大的亲本DL115。垩白粒率和垩白大小基因作用表现为部分显性,垩白度基因作用表现为加性。
水菖蒲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物对储粮害虫的活性
《湖北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水菖蒲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对储粮害虫玉米象、谷蠹、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长角扁谷盗和锯谷盗的触杀、驱避和熏蒸活性。结果表明,水菖蒲萃取物对长角扁谷盗触杀活性强,处理24 h后的校正死亡率达100%;对杂拟谷盗和赤拟谷盗的触杀活性最弱,处理96 h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8.31%和24.44%;对谷蠹、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长角扁谷盗和锯谷盗的驱避效果较好,驱避率均在90%以上;对玉米象的驱避效果较差,驱避率为76.09%;对谷蠹、长角扁谷盗、锯谷盗的熏蒸作用最明显,处理120 h后的校正死亡率均达100.00%,显著高于其他试虫,对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的熏蒸作用最差,校正死亡率分别为33.33%和32.22%。试验表明水菖蒲根茎萃取物对6种主要储粮害虫均具有较高的活性,有望开发成为储粮害虫的防护剂或熏蒸剂。
关键词: 水菖蒲萃取物 储粮害虫 触杀活性 驱避活性 熏蒸活性


辣椒花器性状与果实性状的遗传相关及因子分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掌握1 a生辣椒花器性状和果实性状的变化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对1 a生辣椒4个变种29份材料的8个花器性状和4个果实性状进行了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花器性状和果实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其变异系数(CV)范围为13.10%(花纵径)~86.81%(单果重);遗传力在30.81%(果纵径)~88.73%(子房横径);8个花器性状与4个果实性状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相关关系。因子分析表明:12个花器及果实性状集约于3个主因子上,F1为横茎/重量因子,F2为纵径因子,F3为形态指数因子,这3个主因子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4.83%,保持了12个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


芥蓝与菘蓝族间原生质体融合及杂种愈伤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聚乙烯乙二醇(PEG)和二甲基亚砜(DMSO)共同诱导融合的方法,成功获得芥蓝与菘蓝原生质体融合的再生愈伤。利用9对SRAP随机引物对亲本和再生愈伤DNA进行扩增以鉴别再生愈伤的基因组成,结果表明:在再生愈伤的DNA条带中,与供体菘蓝相同的带占93.07%~94.16%,与受体芥蓝相同的条带占70.24%~75.78%,并有少量新增带和缺失带出现,再生愈伤的DNA带型为双亲的叠加,为真正的族间杂种愈伤。类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表明,5个杂种愈伤明显聚在一起,其遗传组成十分相似,与菘蓝的遗传关系较近,而与芥蓝的遗传关系稍远。


不同有机肥源对红壤旱地耕层土壤性质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3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肥源对红壤旱地耕层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腐熟猪粪和粉碎秸秆作为2种不同有机肥源,均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pH值,增加总孔隙度和物理性粘粒含量;2种有机肥均能提高红壤旱地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的含量,而腐熟猪粪配施化肥处理的速效氮、磷、钾含量均显著高于纯施猪粪处理和纯施秸秆处理(P<0.05)。有机-无机配合施用是提高红壤肥力的基本途径;2种有机肥源均能提高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固氮菌、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数量,增加其活性,与纯施化肥处理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2种有机肥提高了红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而不同的有机肥源处理之间各种酶的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
三种改良提取长雄野生稻根叶总RNA方法的比较研究
《分子植物育种 》 2009 CSCD
摘要:为探讨野生稻总RNA的提取,笔者尝试了改良SDS、CTAB和TRIzol三种提取方法分别提取长雄野生稻根和叶总R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分光光度计检测,比较这三种方法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改良SDS、CTAB法提取的根总RNA的电泳条带清晰,几乎没有污染,无明显降解,OD260/OD280在1.75~2.0之间,能满足一般的分子操作要求,但所提取的叶片总RNA则有明显的DNA污染和少量的蛋白质污染。用TRIzol法提取的总RNA,无论是根还是叶片,均有不同程度蛋白质污染。若要进行下一步的分子操作,需先进行RNA的纯化,以去除蛋白质。可见改良SDS、CTAB法提取根的总RNA是首选。


瘦素对体外培养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中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解剖学杂志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瘦素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中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1、 10和100NMOL/L)的瘦素处理体外培养大鼠DRG神经元;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神经元中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0和100NMOL/L的瘦素能促进DRG神经元中BCL-2蛋白的表达;瘦素对BAX蛋白表达没有影响.结论:瘦素能促进DRG神经元中BCL-2蛋白的表达,提示瘦素可通过提高BCL-2蛋白表达来抑制BAX的促凋亡作用,从而改善DRG神经元的存活.这对进一步研究瘦素对DRG功能调节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瘦素 背根神经节 BCL-2蛋白 BAX蛋白 免疫印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