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595条记录
松针的生理学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广东饲料 2016

摘要:松针是一种非常具有开发价值的中药饲料添加剂,近来在畜禽生产中应用广泛。本文对松针的活性成分、生理学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松针 生物学功能 畜禽生产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缓/控释肥对双季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缓/控释肥(slow/controlled-release fertilizer,CRF)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连续2年在南方双季稻区第四纪红壤发育的水稻土上进行双季稻大田试验,比较了不施氮肥(CK)、推荐分3次施肥(OF)、一次性基施缓/控释肥(100CRF)和一次性基施80%缓/控释肥(80CRF)条件下,双季稻的产量形成、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2年4季产量平均表现为80CRF>100CRF>OF>CK,其中80CRF、100CRF和OF分别比CK增产25.32%、23.93%和22.54%(P<0.05),而各施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年籽粒平均吸氮量中,早稻100CRF、80CRF处理均显著高于OF处理(P<0.05),晚稻100CRF处理显著高于OF处理(P<0.05),但80CRF处理与OF无显著差异,秸秆吸氮量与籽粒一致。100CRF、80CRF处理下氮肥吸收利用率均显著高于OF处理(P<0.05);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以80CRF最高,显著高于100CRF和OF处理(P<0.05);2012年晚季80CRF的氮肥生理利用率、土壤氮素依存率最高,显著高于100CRF处理(P<0.05),2013年早晚稻均以OF处理最高,显著高于100CRF处理(P<0.05);2年定位试验中的80CRF处理与OF处理氮素生理利用率无显著差异。因此,一次性施用缓/控释肥产量水平与推荐分次施肥水平相当,但施用缓/控释肥能显著提高水稻氮素吸收量和含量。全量施缓/控释肥虽能提高早晚稻氮肥吸收利用率,但氮素生理利用率降低;在推荐施肥的基础上减量20%施用缓/控释肥的早晚稻氮肥吸收利用率、农艺利用率、偏生产力均显著提高,氮肥生理利用率与推荐施肥无差异;即在稳产的基础上,提高了氮素的利用效果,是值得推荐的施肥方式。

关键词: 缓/控释肥 产量 吸氮量 氮肥利用率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学打顶对芝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可替代人工打顶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于芝麻播种后60 d进行人工打顶和化学打顶处理,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芝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打顶处理比不打顶处理增产5.65%;多效唑(PP333)对芝麻无增产效果,不能替代人工打顶;喷施三碘苯甲酸(TIBA)、矮壮素(CCC)、丁酰肼(B9)处理芝麻每蒴粒数、每蒴粒质量和粒壳比显著升高,秕子率显著降低,可促进芝麻增产,且TIBA、B9处理芝麻空梢长显著缩短;人工打顶和化学打顶对芝麻籽粒中粗脂肪、粗蛋白含量以及脂肪酸构成均无显著影响;人工打顶和TIBA处理导致芝麻素含量显著降低;CCC对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6-BA处理提高了芝麻林素含量;B9处理芝麻素、芝麻林素含量分别升高14.29%、17.38%。综上,B9对芝麻产量和品质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增产12.72%),最适宜芝麻化学打顶的推广。

关键词: 芝麻 植物生长调节剂 化学打顶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芦笋秸秆提取物对蛋鸡生长发育、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肠道形态学结构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据报道,芦笋中所含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衰老、提高免疫力、降血脂等功效[1]。人们食用芦笋嫩茎,剩下约占76.5%的秸秆、叶、果等被视作产业"垃圾",随意丢弃或焚毁,不仅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而且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芦笋秸秆等废弃物中同样富含黄酮、多糖、萜类等活性成分。试验就芦笋秸秆提取物对蛋鸡生长性能、免疫机能、肠黏膜形态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相关指标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为芦笋废弃物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秸秆生物质炭对酸化茶园土壤N_2O和CO_2排放的短期影响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秸秆生物质炭对酸化茶园土壤改良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研究了小麦秸秆生物质炭添加(对照CK:0 g·kg~(-1);低生物质炭B1:8 g·kg~(-1);中生物质炭B2:24 g·kg~(-1);高生物质炭B3:48 g·kg~(-1))对茶园土壤pH值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相比,添加生物质炭显著抑制了酸性茶园土壤N2O的排放(P=0.000),但抑制效应并未随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加强,培养期间各处理N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CK 2.366 mg·kg~(-1),B1 0.444mg·kg~(-1),B2 0.142 mg·kg~(-1),B3 0.207 mg·kg~(-1)。低生物质炭(8 g·kg~(-1))和中生物质炭(24 g·kg~(-1))处理的综合增温潜势(GWP)分别比对照组CK降低了33.45%和25.77%,而高生物质炭处理(48 g·kg~(-1))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这表明施用中低量生物质炭更有利于茶园土壤的固碳减排。此外,生物质炭显著提高了酸化茶园土壤p H值,生物质炭添加比例越大,p H值越高,故施用作物秸秆生物质炭有利于酸化土壤改良。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N_2O排放与pH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p H值的升高可能是引起N_2O排放量降低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酸化茶园 小麦秸秆生物质炭 pH值 N_2O排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理化因素对风信子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理化因子对风信子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采用体外试验,以风信子‘Woodstock’花瓣为材料,研究了温度、光照、pH和金属离子等各因素对风信子花瓣中花色苷呈色及光谱特征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风信子‘Woodstock’花色苷不耐高温和强光,温度升高及延长加热时间均使花色苷降解褪色,且随着pH增大,花色苷最大吸收波长朝长波方向移动;Fe~(3+)、Fe~(2+)、Al~(3+)和Cu~(2+)均使花色苷变色,但Mg~(2+)对其无明显影响,Ca~(2+)和Zn~(2+)则在高浓度时有增色效应,Pb~(2+)会破坏花色苷的稳定性而产生白色沉淀。除了Fe~(2+)和Pb~(2+)产生蓝移外,其他金属离子都使花色苷发生不同程度的红移。

关键词: 风信子 理化因素 金属离子 花色苷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凋落茶叶对华中地区酸化茶园土壤N_2O与CO_2排放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研究了凋落茶叶添加(0、5、10 g·kg-1和20 g·kg~(-1))对酸化茶园土壤N_2O和CO_2排放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添加水平下,N_2O和CO_2排放通量分别为0.24~3.92μg·kg~(-1)·h~(-1)和0.33~1.84 mg·kg~(-1)·h~(-1);凋落茶叶的添加显著促进了酸化茶园土壤N_2O和CO_2排放(P<0.05),且两种气体的排放通量随着凋落茶叶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凋落茶叶显著提高了酸化土壤pH值(P<0.05),且添加量越多,pH值变幅越大,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茶园土壤酸化现象。茶园土壤铵态氮与N_2O排放通量呈极显著相关,而硝态氮与N_2O排放通量未呈显著相关性。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与N_2O和CO_2排放通量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茶园土壤N_2O排放通量和CO_2排放通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凋落茶叶对茶园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规律,且对了解茶园生态系统碳氮循环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 凋落茶叶 酸化茶园 N_2O排放 CO_2排放 pH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秸秆栽培灵芝的品种与配方筛选试验

中国食用菌 2016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棉秆栽培灵芝(Ganoderma lucidum)的优良品种和适宜配方,采用常用的5种灵芝品种、4个棉秆替代木屑栽培配方,进行以棉秆为主料栽培灵芝的品种与配方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赤芝、中华灵芝、美国灵芝3个灵芝品种适合以棉秆为主料进行栽培;配方3(棉秆60%、棉籽壳20%、麦麸15%、玉米粉2%、石膏粉1%、磷肥1%、石灰1%)是棉秆栽培灵芝的适宜配方。

关键词: 灵芝 棉花秸秆 栽培 筛选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对水稻土不同功能有机质库碳氮分布的影响

土壤学报 2016 CSCD

摘要:土壤有机质(SOM)对于维持农业生产力、提高土壤质量和增加土壤固碳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红壤水稻土35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借助近期发展的物理―化学联合分组方法,探讨了长期施肥对水稻土不同功能SOM库含量、SOM库碳氮含量变化和分配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尤其是有机无机配施处理显著增加了未保护游离SOM库(cPOM和fPOM)和纯物理保护SOM库(iPOM)在土壤中的含量以及它们的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含量。未保护游离SOM库的SOC和TN含量占总有机碳和全氮比例在有机无机配施处理下最高,分别达35.9%和33%。与CK相比,有机无机配施使生物化学保护库非水解游离粉...

关键词: 有机质 长期肥料试验 物理保护有机质库 学保护有机质库 生物化学保护有机质库 土壤固碳

江西省油菜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模式研究

农机化研究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从区域分布、装备水平等角度出发,概述了江西省油菜机械化生产发展现状,研究了关键技术模式在江西的应用推广情况。同时,比较分析油菜生产各环节机械化技术模式的经济效果,提出技术模式的优化方向为:耕种环节选择能较好适应机械化作业的品种;有条件的地方结合机械开沟免耕直播技术,加大推广机械联合精量直播技术;收获环节同步发展机械联合收获和分段收获技术,农机农艺部门结合,规范农艺技术,明确将机械收获作为主推技术,加快改进机械装备,降低机械收获损失率。

关键词: 油菜 机械化 技术模式 江苏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