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595条记录
江西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生产综合效益分析

农机化研究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旨在评价分析江西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生产综合效益,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提供参考。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江西丘陵山区水稻生产存在小型农机具数量多、机具质量较差及大中型农机具少等问题,并选取水稻机插秧模式和人工抛秧模式为重点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者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水稻机插秧模式省工、节本增产效果明显;同时,提出丘陵山区下一步应在推广应用现有农机具的基础上,加快推广适合丘陵山区水田作业农机具,使农机农艺配套技术成为丘陵山区主要推广方向。

关键词: 丘陵山区 水稻机械化 效益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壤旱地毛叶苕子不同翻压量下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

草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翻压量的毛叶苕子在红壤旱地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采用尼龙网袋埋田法在江西东乡红壤甘薯地进行了180d的田间腐解试验,研究了低(15000kg/hm~2)、中(22500kg/hm~2)、高(30000kg/hm~2)3个翻压量下毛叶苕子的干物质腐解规律和养分释放率。结果表明,总体上毛叶苕子腐解存在前期迅速、后期缓慢的现象,翻压180d后毛叶苕子干物质的最终腐解率达到70.19%~84.18%。碳、氮、磷、钾、镁、硫、铜、锌均在翻压后的前20d大量释放,钙、锰的释放较慢,铁在翻压前期出现"富集"现象。增加翻压量不会改变毛叶苕子整体的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但会对养分的释放率和释放速率产生影响。不同翻压量下毛叶苕子碳、氮、磷、钾的释放率和释放速率分别可用幂函数y=ax~b和指数衰减模型v=v_0e~(-kx)进行拟合,回归分析表明增加翻压量对毛叶苕子碳、氮完全释放的延缓效应最大(延缓354~406d和791~1358d)、磷次之(延缓87~122d)、钾最小(延缓16~27d)。增加翻压量可以显著提高毛叶苕子碳、氮、磷、钾的释放速率,但仅局限于翻压后的前10或20d。增加翻压量后毛叶苕子大部分的养分仍在翻压后的前20d释放,后期的释放量并未得到大幅提高,为后茬作物"持续"供应养分的能力有限。因此,实际生产中应充分结合后茬作物的需肥特性,制定毛叶苕子合理的翻压量。本研究可为中国南方红壤旱地绿肥作物的科学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毛叶苕子 红壤旱地 翻压量 腐解特征 养分释放

气候变化对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生长影响研究——以冬小麦、夏玉米为例

江西农业学报 2016

摘要:为了探讨未来气候变化对华北平原区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收集了中国科学院栾城试验站15年的田间试验资料,下载了Had CM3气候模式A2、B2情景下2050s以及2080s气象资料,将降尺度后的气象资料输入DSSAT模型,模拟了未来冬小麦、夏玉米生育期、耗水量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未来气候情景下,栾城日均温将明显升高,冬小麦、夏玉米的生育期均将缩短,耗水量总体上均减少,冬小麦产量增加,夏玉米产量下降;将现有的中熟玉米品种调整为晚熟品种后,在未来气候情景下,冬小麦的生育期将缩短,耗水量将减少,产量将明显增加,而夏玉米的生育期将延长,耗水量将增加,产量将与现在相差不大。因此,调整作物品种是华北平原未来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耗水量 生育期 产量 冬小麦 夏玉米 华北平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重金属处理对烟草中As、Cd、Hg和Pb的累积与分布的影响

中国烟草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不同重金属处理烟草中重金属的累积及分布特征,进行了高、中、低浓度的砷(As)、镉(Cd)、汞(Hg)、铅(Pb)及其复合处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烟叶中As、Cd和Pb元素含量随时间变化规律为:初期>收获期、中期,Hg为中期>收获期>初期。重金属污染胁迫下,烟草中重金属累积分布特征为:As和Pb为根>茎>叶,Cd为茎>根>叶,Hg为根>叶>茎(对照:叶>根>茎)。烟草中重金属(除Hg)含量总体随外源添加浓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p<0.05)。复合处理烟叶中重金属含量低于单元素处理。烟叶中重金属增幅顺序为As>Cd>Pb>Hg,As和Cd处理间烟草(根、茎和叶)中As和Cd含量均差异显著。可见,烟草对土壤As和Cd污染最为敏感,烟草种植时应尽量选择土壤As和Cd含量较低的区域以避免其过度累积。

关键词: 烟叶 重金属 累积 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功能保护型智能水田作业机的研制

南方农机 2016

摘要:本文概述了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南方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多功能保护型智能水田作业机研制过程。

关键词: 多功能 保护型 智能 水田作业机 研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省晚稻生产“籼改粳”的战略思考

江西农业学报 2016

摘要:概述了江西省地方稻种资源分类、东乡野生稻的特征特性、弋阳大禾谷种植历史和近年江西省粳稻推广种植现状,提出了江西省晚稻生产"籼改粳"的可行性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关键词: 江西 粳稻 晚稻 籼改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技术在芦笋育种中的应用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CSCD

摘要:旨在为今后芦笋遗传育种工作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生物技术在芦笋育种研究中的应用主要进展,内容包括芦笋的组织培养、花药培养、小孢子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多倍体诱导、分子标记技术及遗传转化等方面的研究,重点总结了生物技术在芦笋育种中发挥的作用及应用现状,并分析芦笋生物技术育种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芦笋生物学特性与产业需求,探讨了未来芦笋生物技术育种工作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芦笋 生物技术 育种 花药培养 分子标记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ITS序列分析18个茶树菇菌株的亲缘关系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ITS序列分析方法,对供试18株(4株野生菌株、7株工厂化栽培菌株、5株经钴60辐照诱变菌株和2株搭载神十的航天诱变菌株)茶树菇菌株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菌种的ITS序列长度为703~721 bp,与Gen Bank数据库中茶树菇菌种的ITS序列相似度为99%以上,在种的水平上证明供试菌种为茶树菇。运用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将供试菌种聚为6个类群,其中Cha3与Cha3shen,AS-2与AS-2-600,AS-1与AS-1shen、AS-1-700,分别聚在了不同的类群,说明这7株茶树菇菌株可能由于辐照或航天诱变后使得ITS序列存在着种内的变异。ITS序列分析结果从系统发育角度反映出了研究菌株的遗传关系,是进行茶树菇菌株遗传分析及科学鉴定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 茶树菇 辐照诱变 航天诱变 ITS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传统生态农业发展概况及现代启示——以江西为例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16

摘要:江西传统生态农业发展历史源远流长,自宋代以来,出现了许多符合生态学原理的"原始"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江西传统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主要有水旱轮作、复种和间作模式,精耕细作模式,循环利用培肥地力模式,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等。上述优良传统,启示我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过程中,要讲究因地制宜、注重资源循环利用以及加强科技支撑和政府支持。

关键词: 传统生态农业 模式与技术 现代启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非结构蛋白p44在Bac-to-Bac系统中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

生物技术通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寻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pCPV 1)p44蛋白的功能,构建了DpCPV 1基因组S8片段的原核表达体系,表达纯化蛋白后免疫家兔制备了多克隆抗体。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了3种重组的杆状病毒质粒(Bacmid-p44、Bacmid-p44-e GFP和Bacmid-e GFP)。转染昆虫细胞Sf9进行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和蛋白的亚细胞定位观察。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Bacmid-S8在昆虫细胞Sf9中表达实际蛋白的大小为35 kD,比在原核系统中表达的蛋白(44 k D)略小;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44-e GFP的融合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发现,融合p44的绿色荧光蛋白(eGFP)主要聚集在细胞质中,而未融合的eGFP则分布于整个细胞,说明DpCPV 1的p44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多克隆抗体 真核表达 细胞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