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发酵菜籽粕对番鸭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草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日粮添加不同比例的发酵菜籽粕对白羽公番鸭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将480只同批次、体重相近的28日龄健康白羽公番鸭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用12%、16%和20%的发酵菜籽粕等氮代替基础日粮中的豆粕,试验期为期21 d.结果表明:1)对照组和16%组番鸭的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05),对照组番鸭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05).2) 16%组番鸭血清总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12%组(P <0.05);16%组番鸭血清的谷丙转氨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12%组(P <0.05),而血清甲状腺激素含量则相反.3) 16%组番鸭血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而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显示,日粮中适当添加发酵菜籽粕替代豆粕不会影响番鸭的生长性能,其中添加16%的效果较好.
江西省猪伪狂犬病原流行病学调查及其gB、gE及TK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江西省猪伪狂犬病原流行情况及遗传变异情况,对2017—2018年收集的疑似伪狂犬样品,以1对针对猪伪狂犬病毒gE基因的检测引物进行病原检测,并随机挑选15株PRV阳性样品,对PRV病毒复制必需的糖蛋白gB基因和主要毒力基因gE与TK基因克隆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用以探究其遗传变异关系.临床结果显示:猪伪狂犬病毒检出率由2017年的4.76%提高到了2018年的7.54%,检出率较低,无明显的季节性.15株PRV gB/gE/TK全基因序列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调查的15株伪狂犬病毒毒株与中国株处于同一分支,与美国株Bartha差异较大.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15株PRV gB基因相互间同源性为98.9%~100%;与参考毒株的gB基因的同源性96.7%~100%;gE基因相互间同源性为99.1%~100%;与参考毒株的gE基因的同源性98.1%~100%;TK基因变异相对较小,相互间同源性为100%,与参考PRV毒株的gE基因的同源性99.1%~100%.研究结果表明,gB基因和gE基因存在较多的变异,可能是当前流行毒株抗原变异及毒力增强从而使现有疫苗免疫保护力不佳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毒 gB基因 gE基因 TK基因 遗传进化
2016—2017年江西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2016—2017年江西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感染状况和猪伪狂犬病免疫状况,应用ELISA方法对江西32个规模化猪场1 820份血清开展猪伪狂犬抗体血清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猪场血清样品PRV gE样品总阳性率为37.4%,场阳性率为65.6%;公猪、母猪、哺乳仔猪、保育仔猪、育肥猪及后备猪的血清样品野毒总阳性率分别为35.8%、44.2%、33.5%、29.2%、48.9%和32.7%;不同地区猪场PRV野毒感染情况不同,九江市野毒感染率最高(52.2%),其次依次为抚州、宜春、南昌、赣州、吉安、新余,上饶; 4个季度的PRV gE阳性率均在30%以上,其中第四季度PRV gE阳性率最高(43%); PRV gB抗体检测结果显示gB抗体阳性率与gE野毒阳性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这也表明较高的gB抗体阳性率并不能说明猪群未受到伪狂犬野毒的感染,结果表明,近年来江西地区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压力很大,猪伪狂犬病的控制与净化形势严峻。
使用无针注射器对猪群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 2017
摘要:传统的有针注射器易损坏,使用时劳动强度大,给猪群注射疫苗过程中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无针注射器是借助高压射流透过皮层将药物注射动物体内,具有药液吸收效果好、防止交叉感染、防止针头断裂、提高肉品质量、减少动物保定、提高注射效率等优点,在畜牧养殖行业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广
鲜猪肉冷藏过程中沙门氏菌生长预测模型的选择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 2015
摘要:本文选择修正的Gompertz模型和Baranyi&Roberts模型两种初级模型,分别通过Origin8.0软件和DMFit软件,将沙门氏菌在4、7、10、12和15℃鲜猪肉上的生长曲线进行拟合。以平方根方程为基础建立二级模型,描述猪肉冷藏温度对沙门氏菌最大生长速率的影响,通过偏差因子(Af)、准确因子(Bf)及均方根误差(RMSE)分析进行检验,选取最适生长模型。结果显示,在4℃条件下,沙门氏菌在鲜猪肉上未见生长,无法进行生长曲线拟合。其余温度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均能通过修正的Gompertz模型和Baranyi&Roberts模型进行很好地描述。通过对二级模型的验证,结果显示,基于Baranyi&Roberts模型所建立起的二级模型的偏差因子(Af)1.03、准确因子(Bf)0.97及均方根误差(RMSE)0.0035均优于修正的Gompertz模型所建立的二级模型的偏差因子(Af)1.12、准确因子(Bf)0.90及均方根误差(RMSE)0.0483。因此可以得出,Baranyi&Roberts模型比修正的Gompertz模型能更好地预测7~15℃冷藏温度下鲜猪肉中沙门氏菌的生长情况。
鲜猪肉冷藏过程中沙门氏菌的生存模型
《肉类研究 》 2014
摘要:以鲜猪肉为基质,测定在冷藏温度(4、7、10、12、15℃)条件下沙门氏菌的生长规律,采用Curve Expert 1.4软件,分析生长数据,选取4种模型(Gompertz、Logistic、Richards、MMF)进行S形曲线拟合,确定最适用模型。结果表明:在4℃条件下,沙门氏菌在鲜猪肉片上未见生长,7℃条件下贮藏后期出现缓慢生长。7℃和10℃条件下,Richards模型拟合效果最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6 9和0.994 0。12℃和15℃条件下MMF模型拟合效果最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7 4和0.998 2。
基于多级熵权投影决策法的禽肉沙门菌风险分级模型研究
《中国兽医杂志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构建基于熵权的投影决策法的禽肉沙门菌风险分级模型,探究影响禽肉沙门菌风险评估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强弱顺序,并对待评估地区的奶牛布病风险水平进行分级。从养殖管理、屠宰环节、运输与贮存环节、销售环节四个维度,设定了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6个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了禽肉沙门菌风险调查,应用熵权投影决策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二级指标加权权重按由大到小顺序为:U23>U13>U12>U31>U44>U41>U22>U11>U45>U32>U21>U42>U43,在当前大环境下,这6个地方发生实际沙门菌风险概率分别为14.50%,12.26%,13.78%,12.91%,9.14%,12.78%。按照本文等级划分标准,可知6地沙门菌实际风险等级均为Ⅲ级或Ⅳ级。表明将熵权投影决策法引入到沙门菌风险评估中,用于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分级,使得分析结果更客观,更接近实际。
关键词: 熵权投影决策法 禽肉沙门菌 影响因素分析 风险分级
畜禽沙门氏菌药敏性研究及两种测定方法比较
《江西农业学报 》 2013
摘要: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以下简称K-B法)和梅里埃公司的ATB 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以下简称ATB法),测定了36株畜禽源沙门氏菌对1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ATB法和K-B法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亚胺培南和复方新诺明的测定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其他13种药物的测定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全部菌株耐1种以上的抗生素,58%的菌株耐2种以上的抗生素.得出以下结论:在畜禽源沙门氏菌药敏性研究中,ATB法还不能完全替代K-B法;畜禽源沙门氏菌分离菌株不仅耐药性较强,而且耐药谱也在不断扩大.
一株分离自冻鸡肉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分析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 2013
摘要:本文通过传统生理生化方法和PCR方法相结合,对市售冻鸡肉中病原微生物进行分离判断,确定此份冻鸡肉中含有致病菌沙门氏菌。采用K-B法对该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研究;药敏试验选用了β-内酰胺类和非β-内酰胺类药物中的8大类抗菌药物。结果表明,头孢类药物中的4种全部对该分离菌株有抗菌作用,其余7大类药物中的羧苄青霉素、阿莫西林/棒酸、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四环素、亚胺配能、丙氟哌酸、复方新诺明对该分离菌株在规定的剂量下不起任何抑菌作用,部分药物(包括卡那霉素、链霉素、替卡西林/棒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抗菌作用已开始下降,这说明从市售冻鸡肉中分离出的此株沙门氏菌已出现严重的多重耐药现象,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公共卫生健康已带来了潜在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