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isolation(模糊匹配)
29条记录
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比较及抗病种质资源的筛选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筛选出一种简单迅速且行之有效的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在同一条件下,采用6种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对25个未知抗性油菜品种进行鉴定比较,进而明确最佳鉴定方法,然后利用该法对25份油菜育种材料进行鉴定和筛选。结果表明,初花期活体叶片菌丝块接种法、花期琼脂块叶腋接种法和盛花期牙签茎秆接种法与大田接种法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954 0、0. 941 6、0. 860 4,这3种方法均可有效反映抗、感品种的差异,2种苗期鉴定方法的鉴定效果较差。根据抗性鉴定方法的比较结果,选用初花期活体叶片菌丝块接种法,对25份油菜育种材料进行抗性鉴定,筛选获得了2份高抗材料。

关键词: 油菜 菌核病 抗病性 鉴定方法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个水稻耐冷主效QTL-qCT10的分离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东乡野生稻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耐冷性最强的稻种资源之一,研究耐冷性遗传特征,挖掘耐冷基因,对把耐冷优良特性应用到水稻育种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合前人对东乡野生稻耐冷性定位结果,以东乡野生稻为供体亲本,协青早B(XQZB)为受体亲本,结合分子标记,回交构建近等基因系,再用耐冷近等基因系与协青早B杂交加自交,得到F2群体作为试验材料,对耐冷主效QTL-qCT10进行分离鉴定。最后把qCT10界定在第10染色体分子标记In Del10-9与InDel10-22间224.5 kb范围内,是一个新主效耐冷QTL。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探明东乡野生稻强耐冷性遗传机制,为培育强耐冷水稻品种打下基础。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耐冷性 QTL 分离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云英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中内参基因的选择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中,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先决条件。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基因组信息匮乏,内参基因的选择尤为重要。本研究筛选了7个持家基因GAPDH、Cons7、ELF1B、Tubulin、Ubiquitin E2、Actin A以及Actin 20,利用qRT-PCR技术研究持家基因的表达情况,并采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 Keeper软件,分析其在紫云英不同组织(根、茎、叶、花和荚果)和不同非生物胁迫(干旱胁迫、涝胁迫、盐胁迫、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胁迫)条件下叶片中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7种内参基因在紫云英不同的组织器官和不同的胁迫处理分析中,稳定性表现不尽相同。Cons7在盐胁迫和涝胁迫处理下最稳定,Tubulin、Actin 20和GAPDH分别在不同组织、ABA处理和干旱胁迫下表达最稳定。因此,采用qRT-PCR分析紫云英不同器官组织中的基因表达差异时,可选择Tubulin作为校正内参基因;而比较脱落酸处理、盐胁迫和涝胁迫处理时,可选择Cons7作为校正内参基因;比较干旱胁迫处理时,选择GAPDH作为校正内参基因。本研究结果为研究紫云英不同生理过程中目的基因表达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内参基因。

关键词: 紫云英 实时荧光定量PCR 内参基因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夹竹桃天蛾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病毒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开发新型的夹竹桃天蛾的生物杀虫剂,本文从自然死亡的夹竹桃天蛾幼虫分离到病原微生物。通过电镜观察、FLAC(Full Length Amplification of cDNAs)技术以及病原体的基因组S2和S10片段的同源性分析,初步确认该病原体是一种质型多角体病毒(Daphnis nerii Cypovirus,DnCPV))。该病毒基因组电泳分析显示病毒基因组由10条dsRNA组成,大小在89 2bp和(约)4 160bp之间,其条带大小与现有的22类型均不相同。采用FLAC技术克隆了一种该CPV的基因组cDNA,并完成了基因组S2片段和S10片段序列测定工作。测序结果显示,DnCPV基因组S2片段编码RNA聚合酶,S10片段编码多角体蛋白。两者末端保守序列相同,正链5’端和3’端分别存在末端保守序列5’AGUCAAA·AGC3’。基于RNA聚合酶和多角体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该质型多角体病毒与19型和5型质型多角体病毒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但是电泳型上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推测该病毒是一种多角体病毒新类型,暂命名为夹竹桃质型多角体病毒南昌株(DnCPV-NC)。

关键词: 夹竹桃天蛾 质型多角体病毒 分离与鉴定 FLA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坦布苏病毒江西株的分离与鉴定

中国家禽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2015年9月,江西省乐平市等地相继暴发了以产蛋量大幅下降为特征的传染病,为了明确病因,对病原进行了鉴定、特异性目的基因片段扩增和动物回归等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毒(命名为JX01株)能致死鸭胚和鸡胚,不凝集鸡红细胞;对病料和接毒鸭胚尿囊液进行RT-PCR,可扩增出特异性基因片段,其核苷酸序列与鸭坦布苏病毒BYD-1株的相似性为92.1%;用鸭胚分离毒接种300日龄蛋鸭,能够复制出产蛋量下降病例。分析表明,分离毒为鸭坦布苏病毒,该病毒是引起此次鸭病疫情的病原。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江西株 分离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壤旱地和水田土壤用量对线虫分离效果的影响

土壤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群落研究中样方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调查的结果,而对于地下部生态系统可能存在同样的问题。土壤动物的分离效率是研究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的基础。至今在土壤线虫分离研究方面仍缺乏关于土壤样品最佳用量范围的优化。本研究选择江西红壤地区旱地和水田两种典型农业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基于改进的贝尔曼漏斗法,即浅盘分离法,选择10、30、50、100、150、200、300、500 g(对应0.70~3.51 cm的土壤厚度)的土壤用量梯度,旨在探讨土壤线虫分离中土壤用量对于线虫群落特征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200 g(0.70~1.51 cm)土壤用量之间单位土壤线虫数量无显著差异,而大于200 g时显著下降(P<0.05)。线虫属数随着土壤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线虫营养类群比例在10~200 g(0.70~1.51 cm)之间几乎没有显著性差异。线虫群落的丰富度指数、成熟度指数、富集指数和结构指数等生态指数在30~500 g(0.72~3.51 cm)之间基本无显著差异。土壤厚度在10~150 g之间无差异,大于150 g各处理间均形成显著差异。总之,基于土壤线虫群落特征的不同参数与样品用量关系的权衡,建议在分离线虫时选择土壤样品量在50~150 g范围内或保证土壤厚度低于1.00 cm条件下增加土壤用量,以获得对供试土壤线虫群落的全面了解。

关键词: 线虫群落 分离方法 土壤厚度 旱地 水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丁草胺降解菌BTC-3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15

摘要:从长期生产丁草胺的农药厂排水口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能够降解丁草胺的细菌,将其命名为BTC-3。在以丁草胺为唯一碳源的基础盐培养基中,6 d内可将100 mg/L的丁草胺降解85%以上。经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R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菌株BTC-3降解丁草胺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 H值为7;当接种量≤3%时,接种量越大,降解率越高;当丁草胺初始浓度≤100 mg/L时,浓度越高,降解效果越好。

关键词: 丁草胺 芽孢杆菌属 微生物降解 分离鉴定 降解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15

摘要:从霉变甘蔗叶中分离到1株纤维素降解菌,对其部分重要培养条件和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降解菌最适培养条件为碳源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碳源浓度2.0%、氮源酵母粉、培养温度20℃、培养p H 6.5,培养时间96 h。该降解菌所产滤纸酶和CMC酶的酶活性最适温度为40℃,最适p H为5.5。

关键词: 纤维素降解菌 筛选 纤维素酶 酶学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种质疫病抗性鉴定及防治药剂的筛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了游动孢子灌根法对70份辣椒材料进行了疫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材料的抗病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感病材料32份,中抗材料15份,抗病材料10份,高抗材料13份,VC42-1、VC48-1、线边H、中21×X8F等材料具有极高抗性。采用菌落直径法测定8种药剂对辣椒疫霉的毒力,结果表明,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和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对菌丝抑制作用相对较强,其EC50值分别为0.124 2,5.063 0,8.003 5μg/mL。对8种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和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最好。对比分析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可用于生产上防治辣椒疫病的2种药剂烯酰吗啉和精甲霜·锰锌,防治效果在70%以上。

关键词: 辣椒疫病 鉴定 药剂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芦笋茎枯病菌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再生

植物保护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原生质体的制备是真菌遗传转化的基础,为了解芦笋茎枯病菌Phomopsis asparagi的遗传转化体系,以芦笋茎枯病菌Pa1100为供试菌株,研究了细胞壁裂解酶、酶解时间、稳渗剂等对芦笋茎枯病菌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及稳渗剂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可制备芦笋茎枯病菌原生质体较为适宜的条件是:CM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分生孢子3 d,以1.5%裂解酶、1%崩溃酶和1.5%蜗牛酶为组合酶解液,33℃水浴酶解4.5 h,以PBS(pH 6.98)与1 mol/L MgSO4混合液为酶解稳渗剂。含0.6 mol/L蔗糖的PDA培养基较适合于芦笋茎枯病菌原生质体的再生。

关键词: 芦笋茎枯病菌 原生质体 制备 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