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Correlation analysis(模糊匹配)
50条记录
水稻大粒型材料lg1的表型和生理特性与遗传分析(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6

摘要:研究对一个大粒型水稻材料lg1的表型、生理和遗传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粒材料lg1田间表现为植株高大,穗长粒大,千粒质量达47.58 g;光合能力较强,但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较对照9311分别小32.1%,3.94%;lg1为同步灌浆,强、弱势粒早、中、后期灌浆贡献率相差不大,强势粒灌浆时间比弱势粒长;遗传分析表明,F2群体的粒长、粒宽、长宽比、粒厚和千粒质量均呈连续变异的正态分布,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相关分析表明,粒宽与粒长呈极显著正相关,粒长、粒宽和粒厚与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长宽比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推测粒宽、粒长、长宽比、粒厚和千粒质量性状同时受一个或多个共同的QTL控制。研究结果为大粒型材料lg1在超高产育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稻 大粒 光合 灌浆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根基粗适宜取样量及其与抗倒伏性状的相关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典型的籼粳交(窄叶青8号/京系17)的F1代花培加倍单倍体(DH)分离群体为材料,通过水培法在齐穗期考查了与抗倒伏相关根基粗等性状。根基粗在DH群体中呈明显的连续性变异分布。根基粗总平均数与10、20、30、40、50、60、70、80、90、100个最粗根基粗平均数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且根基粗总平均数(Y)与10~100个最粗根基粗平均数(X)两者关系符合直线回归方程Y=a+b X。根基粗总平均数与30、40个最粗根基粗平均数的相关系数最大。根基粗与水稻抗倒伏相关的地下部根系性状以及地上部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根基粗与总根数、最大根长、根干物质量、根冠比等根系性状之间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除分蘖数外,根基粗与地上部株高、株周长、单蘖直径、地上部干物质量之间也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根基粗与地上部性状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根基粗只与单蘖直径、地上部干物质量成显著线性关系,这说明单蘖直径和地上部干物质量对根基粗的影响较大。本研究旨在寻求水稻根基粗的最适调查方法,为水稻根系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水稻 根基粗 取样量 抗倒伏性状 相关分析

不同生育期水稻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的关系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

摘要:为了研究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与产量的关系,以水稻合美占、粤晶丝苗2号品种为试验材料,采取比叶质量法对叶面积指数进行了测定,并对水稻不同生育期LAI与产量及其产量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LAI与产量、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呈正相关,与千粒质量和结实率呈负相关,决定系数平均达0.4~0.9以上,且粤晶丝苗2号决定系数整体高于合美占;提高不同生育期LAI,不能同步提高产量4因素.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dex,LAI) 产量及构成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头季关键生育期的NDVI值诊断再生稻的生长状况

江西农业学报 2015

摘要:明确再生稻头季光谱数据与再生季生长的相关性,是一种预测和诊断再生稻生长状况的便捷方法。研究采取主动式的Greenseeker光谱仪,测定了不同再生稻品种(组合)关键生育期的NDVI,结合再生稻的生理指标分析计算了头季抽穗前后的NDVI和再生季抽穗后的干物质、LAI和叶片氮含量(累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头季抽穗后的NDVI与再生季抽穗后的绿叶生物量、LAI、营养器官和绿叶的氮累积具有显著的指数正相关,且不受再生稻品种(组合)类型的影响。利用不同密度试验的数据对方程进行了较充分的验证和检测,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符合度较高,估算精度为0.9765,估计的RMSE为1.464,平均相对误差为-0.1191,RRMSE为0.1814。

关键词: 再生稻 光谱分析 冠层NDVI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烤烟基肥施用时间与氮肥利用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烤烟是一种氮素敏感型的品质作物,对氮素的需求非常严格。氮肥的合理施用不仅有利于提高烤烟对氮素养分的吸收利用,也有利于提高烤烟烟叶品质。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在湖北省烤烟主产区研究了基肥在3个不同施用时间(烤烟烟苗移栽前0 d、15 d和30 d)对烤烟氮肥利用参数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烤烟地上部烟叶和茎秆中干物质累积量和氮素含量均随着基肥施用时间的提前而表现出增加趋势。与移栽当天(0 d)施用基肥相比,提前15 d、30 d施用基肥,烤烟烟叶中干物质累积量和氮素含量分别平均增加16.4%、22.6%和1.5%、8.7%;茎秆中则分别平均增加2.5%、12.7%和13.4%、33.9%。提前施用基肥有提高烤烟氮肥表观利用率的趋势,但是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烤烟烟苗移栽前15 d、30 d施用基肥显著降低烤烟地上部氮肥农学利用率(35.2%、37.4%)和生理利用率(35.4%、41.6%)(P<0.05)。另外,基肥施用时间与氮肥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表现出显著或者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氮肥农学利用率与生理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以及氮肥生理利用率与偏生产力之间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在烤烟烟苗移栽时适当提前基肥的施用时间(15~30 d)有利于提高烤烟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促进烟叶中干物质的累积。

关键词: 烤烟 基肥施用时间 氮肥利用 偏生产力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移栽时期与烤烟氮肥效应的相关性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移栽期(5月5日、15日和25日)对烤烟氮素的响应及其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迟移栽期至5月15 25日,烤烟产量和地上部各器官(烟叶与茎秆)中含氮量分别平均显著增加5.1%6.1%和19.8%55.2%,而且其对氮肥的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土壤氮素依存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分别平均增加37.4%49.8%、30.4%54.8%、26.9%29.1%和2.9%5.7%。移栽期与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土壤氮素依存率呈现显著或者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氮肥农学利用率与氮肥生理利用率和土壤氮素依存率以及氮肥生理利用率与土壤氮素依存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推迟移栽期至5月15 25日有利于提高氮素养分的增产能力。

关键词: 烤烟 移栽期 氮肥效应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块根产量性状生态变异及其与品质的相关性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徐薯25"与"徐22-5"去雄杂交得到的105个后代材料,在我国主要甘薯种植区4个不同生态点(徐州市、烟台市、万州市和南昌市)进行种植试验,研究不同生态环境下甘薯产量性状的变异规律及其与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除茎叶干率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外,其余性状的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主要产量性状表现为环境效应远大于基因型效应和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不同生态条件下,主要产量性状的变幅很广,单株鲜薯重变异系数最大,单株干薯重变异系数次之,而薯块烘干率的变异系数最小。在4个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徐州点的茎蔓长与单株分枝数最大,茎粗与单株结薯数最小;烟台点的茎粗、单株茎叶鲜重、茎叶干重和鲜薯重最高,茎叶干率最低;南昌点的茎蔓长、单株茎叶鲜重和茎叶干重最低,薯块烘干率、茎叶干率、单株结薯数及干薯重最高;万州点的薯块烘干率、单株分枝数、鲜薯重和干薯重最小。结合相关性结果可知,在所有供试地点中,单株鲜薯重与蛋白质含量显著负相关,表明甘薯高产、高蛋白质育种工作难度较大。

关键词: 甘薯 基因型 生态环境 产量性状 互作效应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块根特性的生态变异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西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徐薯25与徐22-5杂交后代为试材,研究薯块特性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变异规律,探讨甘薯块根特性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点甘薯块根特性的变异范围很广,其中薯肉色变异最大,薯皮色变异系数最小。所有薯块特性的基因型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薯形的环境效应达极显著水平;薯形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薯皮色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更为显著,而薯肉色主要受其遗传特性与生态环境的共同影响。从相关系数看,薯肉色与总胡萝卜素、还原性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从偏相关系数看,仅有薯肉色与总胡萝卜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他偏相关性不明显。在育种材料的多点评价中,薯皮色设定的标准要严格,薯肉色要适当放宽标准,对薯形不能强求一致,而且薯肉色较深的品系可能富含胡萝卜素。

关键词: 甘薯 块根特性 产量 品质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粳稻米食味品质差异的相关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籼、粳稻是栽培稻的两个亚种,由于其进化过程中所处的生态环境不同,致使其形态结构、稻米的理化性质、食味品质等产生了明显的差异,为探索其影响籼粳稻米食味品质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选择了20份早籼稻、12份晚籼杂交稻、12份粳稻共44份品种,测定了5个粒型指标、8个RVA特征指标、5个理化指标、6个品尝指标共24个参数,对籼、粳稻米食味品质的相关性、通径系数、回归方程进行了分析,发现品尝的7个指标与早籼、晚籼杂交稻、粳稻三组品种品尝值之间的相关系数都比较大,且基本达到极显著水平;外观结构对早籼稻食味品质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硬度对晚籼杂交稻和粳稻食味品质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回归方程显示影响早籼稻、晚籼杂交稻、粳稻食味值的主要理化指标有所不同,在食味品质改良过程中,籼稻和粳稻的选择指标有所偏向。

关键词: 籼稻 粳稻 食味品质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及因子分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掌握甘蓝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以14个不同类型品种为试材,对甘蓝开展度、外叶数、球高、球径、球形指数、中心柱长、中心柱长/球高、紧实度、生育期和叶球质量等10个性状进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甘蓝主要农艺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其变异系数(CV)范围为6.97%(球高)~25.44%(球径);遗传力为22.52%(球高)~97.79%(生育期);除球高外,其他9个性状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相关关系。因子分析表明:10个农艺性状集约于3个主因子上,F1为丰产因子,F2为中心柱长因子,F3为球高因子,这3个主因子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96.38%,保持了10个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

关键词: 甘蓝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因子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