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干旱胁迫对不同耐旱性花生品种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 2016
摘要:以不同耐旱性花生品种为材料,在人工控水条件下,研究了花针期、结荚期干旱胁迫对花生生理特性、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耐旱性花生品种对干旱的响应不同。在干旱胁迫下,耐旱性品种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MDA、CAT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株高、单株结果数、单株果仁重、出仁率、单株产量略有下降,分枝长、分枝数、结果枝数略有减少甚至增加;而敏感性品种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CAT略有增加或下降,MDA含量明显增加,各形态指标和产量指标均大幅下降。不同生育期干旱均影响花生品种的生理特性、农艺性状和产量,其中结荚期对花生的影响相对较大,而花针期的影响相对较小。


不同包装方法对高水分花生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开发高水分花生果贮藏保鲜实用技术,采用高水分花生果PA/PE共挤包装袋充CO2密闭包装与打孔PA/PE共挤包装2种包装方法,研究了贮藏期间不同含水率的花生果失质量率、含水率、过氧化值、酸价、碘值、总糖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含水率的花生果品质均表现为抽真空充CO2气体的PA/PE共挤包装好于打孔PA/PE共挤包装,前者失质量率、水分散失度、过氧化值和酸价均较低;2种包装方式贮藏的花生果总糖含量均上升,碘值变化不明显。其中,含水率11.6%的充CO2气体PA/PE共挤包装花生样品较其他样品具有更好的贮藏特性,失质量率在整个贮藏期为0,含水率下降率低(38.36%),过氧化值、酸价增长率均最低,分别为87.93%、402.39%。可见,抽真空充CO2气体的PA/PE共挤包装对花生果的贮藏效果较好。


红壤旱地施用微孔肥对花生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以一种富含钾硅钙的微孔肥为研究对象,于2012和2013年设置了不同用量微孔肥的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微孔肥施用量对花生产量、秸秆和籽粒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孔肥可以显著提高花生产量,且花生产量随微孔肥的用量增加而增加。与CK相比,ML(600 kg/hm2)、MM(900 kg/hm2)和MH(1200 kg/hm2)处理的花生产量比不施肥增加27.0%~79.25%,比K0处理(施化肥)增加8.9%~53.2%。连续2年的养分分析显示微孔肥可以显著提高花生籽粒和秸秆的养分含量,且微孔肥的用量越高,花生秸秆和籽粒中的氮、磷、钾、硅和钙的含量越高,在2012年,微孔肥处理的秸秆氮、磷、钾、钙和硅含量分别比CK增加51.8%~80.8%、39.6%~45.2%、174.7%~216.8%、34.5%~58.2%和16.3%~34.4%,比K0分别增加46.3%~74.3%、35.2%~40.6%、34.8%~55.4%、17.5%~38.1%和10.4%~27.6%。2013年的结果与2012年基本一致。在花生籽粒中,微孔肥处理的籽粒氮、磷、钾、钙和硅含量均显著高于CK处理,但与K0相比,除了籽粒的磷含量没有显著增加之外,其余养分均显著提高。结果表明:微孔肥是提高红壤旱地花生产量和植株养分吸收能力的重要途径,且用量越高,增产效果越好。


包装方式对花生仁气体密闭贮藏过程中脂肪的影响
《食品与机械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4种包装材料及5种充气方式对花生仁密闭贮藏效果的影响。通过在45℃条件下进行加速老化贮藏试验,以酸价、过氧化值为考察指标,筛选出最佳包装材料和充气方式。结果表明:不同包装材料对抑制花生仁氧化的贮藏效果大小顺序为:PA/PE 5层共挤袋>PA/PE复合12丝袋>PA/PE复合10丝袋>BOPA/LDPE复合袋;不同充气方式对抑制花生仁氧化的贮藏效果大小顺序为:真空氮气包装>真空充混合气体包装>真空二氧化碳包装>真空包装>自然空气包装。通过本次试验表明:PA/PE 5层共挤袋充氮气包装密闭贮藏能有效的抑制花生仁脂肪氧化酸败。


花生白藜芦醇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花生白藜芦醇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及抗脂质氧化能力,并对其活性与Vc、BHT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花生白藜芦醇的抗氧化能力随着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但其抗氧化活性较Vc、BHT小。


控释肥对稻草覆盖红壤花生产量及土壤有效氮平衡的影响
《土壤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稻草覆盖等量施肥条件下,配施控释肥(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CRF)20%(MF20)、40%(MF40)、60%(MF60)、传统一次施肥(MF0)、不施肥(CK1)以及无覆盖分次施肥(CK2)对花生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有效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次性施肥条件下,配施20%控释肥(MF20)处理,花生产量最佳,达到分次施肥产量水平,过多配施控释肥将影响产量;氮素表观利用率随控释肥配施比例的增大先增加后降低,MF20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57.39%),分别较MF0和CK2处理增加20.94%和3.84%。MF20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氮素吸收效率以及花生吸氮量均最高,但随着控释肥配施比例的增加均呈降低趋势,而氮素表观损失率的变化趋势相反。土壤氮盈余则随着控释肥比例增大而明显增加。综合有效氮平衡,本试验的土壤条件下,减氮施肥技术对挖掘花生自身固氮潜力、提高肥料利用率、保证红壤区花生高产稳产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控释肥配施比例对稻草覆盖红壤旱地花生产量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稻草覆盖条件下控释肥配施比例对花生产量、花生氮素积累及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肥料1次性施用(MF0)相比,一次性配施20%(MF20)控释肥显著增加花生产量、单株果重和出仁率,而花生产量与传统二次施肥(CK2)处理相比则无显著差异。MF20处理增加了氮素在花生籽粒中的积累,提高了氮素收获指数,MF20处理氮肥生理利用率高达57.39%,分别比MF0和CK2处理高20.94和3.84个百分点。因此,配施一定量的控释肥有助于提高稻草覆盖条件下丘陵红壤旱地花生的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并可实现田间管理轻简化。


盆栽条件下溶磷菌对花生生长的影响
《土壤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本实验室在红壤茶园土中筛选出的高效溶磷菌B1,以红壤为基质进行花生盆栽试验,研究溶磷菌B1对花生生长的影响。试验设置接种溶磷菌(B1,苏云金芽孢杆菌)、直接添加草酸(OA)、磷酸二氢钾(KP)以及空白对照(CK)处理。结果表明溶磷菌在红壤中定殖能力强、存活性较好;与对照相比,接种溶磷菌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促进花生根瘤的形成以及地下部生长发育,增加根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花生果实的双荚果比例提高5%,百仁重高出3.8 g,果实中粗蛋白的含量增加2.5%。各项指标都显示,接种溶磷菌的效果要显著好于直接添加草酸的效果,而与直接添加可溶性磷源的效果相当。因此开发有效的溶磷菌剂应用于大田生产是可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