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742条记录
FST对猪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凋亡及激素分泌的影响

畜牧兽医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明确卵泡抑素(follistatin, FST)对猪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凋亡和激素分泌的影响,以期为探讨FST在猪卵泡生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永生化猪卵巢颗粒细胞为试验材料,将细胞分为过表达对照组、过表达组、干扰对照组和干扰组共4个试验组,每个试验组设置3个重复孔,根据FST基因的mRNA序列构建过表达质粒和设计siRNA,通过将其转染至颗粒细胞中,验证过表达及抑制效果。使用CCK-8和流式细胞法分析转染24、48和72 h后颗粒细胞增殖及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中雌二醇和孕酮含量变化,并进一步利用RT-PCR和WB法分别检测此过程中增殖、凋亡和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构建的过表达质粒和siRNA可显著改变细胞中FST的表达水平(P<0.01),且转染至猪卵巢颗粒细胞后,FST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可显著降低细胞中增殖凋亡相关基因FSHR、GDF9、BCL2、CDKN1B的mRNA(P<0.05)和蛋白表达水平(P<0.01)。而干扰FST后,卵巢颗粒细胞中雌二醇和孕酮的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且STAR、CYP11A1、CYP19A1、3β-HSD、17β-HSD等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同样极显著升高(P<0.01)。综上所述,在猪卵巢颗粒细胞中,FST基因表达水平的降低可有效促进细胞的增殖及雌二醇和孕酮的分泌,这一作用发挥可能与上调增殖凋亡相关基因和激素合成限速酶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 FST 颗粒细胞 增殖凋亡 雌二醇 孕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食料对二化螟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应用昆虫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不同食料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用人工饲料、水稻和茭白分别饲养二化螟,比较个体生长发育速度、整齐度和繁殖力。【结果】取食人工饲料、水稻和茭白的二化螟,其幼虫历期分别为32.3、26.0和22.5 d,6龄幼虫重量分别为69.8、71.9和75.5 mg,取食人工饲料与茭白的二化螟幼虫历期和6龄幼虫重量之间都有显著差异(P<0.05)。取食茭白的幼虫重量和蛹重量频率分布较为集中,具有更好的整齐度。人工饲料饲养二化螟的蛹历期为8.3d,相比在水稻和茭白上显著延长(P<0.05)。人工饲料、水稻和茭白饲养二化螟的幼虫存活率、化蛹数、蛹重和成虫数均依次递增,茭白能够使更多的二化螟个体完成生活史,并且具有更高的个体重量和产卵量。3种食料中,二化螟成虫产卵量和卵孵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取食茭白的二化螟生长发育速度最快,个体质量和整齐度也较好,具有最高的繁殖力。

关键词: 二化螟 人工饲料 水稻 茭白 幼虫历期 繁殖力 频率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薪菇'赣茶AS-5'担孢子单核体菌株的交配型鉴定及菌丝生长速度

微生物学通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茶薪菇(Cyclocybe chaxingu)具有较高的食药用价值,加强优良菌种培育是推动茶薪菇产业发展的前提。杂交育种是目前食用菌育种常用的手段,单核体的获取及其交配型鉴定是杂交育种的基础性工作。【目的】开展茶薪菇单核体菌株的交配型鉴定,研究交配型对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为茶薪菇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茶薪菇‘赣茶AS-5’为研究对象,利用前期原生质体单核化获得的原生质体单核体菌株,进行互配确定标准测交菌株;收集‘赣茶AS-5’担孢子,将标准测交菌株与担孢子单核体配对及担孢子单核体互配后,进行担孢子单核体菌株交配型的分类;利用橡树木屑浸汁琼脂-榨橘汁(oak wood extract-squeezed orange juice, OWE-SOJ)琼脂培养基转换技术、核迁移及分子标记试验鉴定担孢子单核体的交配型;同时根据鉴定结果,随机选取不同交配型中可亲和的担孢子单核体进行杂交配对,考察其子实体形成情况。【结果】收集分离鉴定茶薪菇‘赣茶AS-5’的担孢子单核体共420株,交配型鉴定为T1、T2、T3和T4型的分别有69、126、148和77株,所占比例分别为16.43%、30.00%、35.24%和18.33%。OWE-SOJ技术、核迁移试验及分子鉴定交配型的结果一致,T1、T2、T3和T4的交配型分别为A1B1、A2B2、A2B1和A1B2,根据鉴定结果随机挑选的可亲和担孢子单核体杂交配对组合均可形成子实体。菌丝生长速度结果表明,A和B因子均显著影响担孢子单核体的菌丝生长速度,并且B因子对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效应大于A因子。【结论】OWE-SOJ、核迁移及分子标记技术均可准确鉴定茶薪菇担孢子单核体菌株的交配型,并且交配型存在偏分离现象,茶薪菇的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与交配型之间存在关联。

关键词: 茶薪菇 交配型 OWE-SOJ技术 核迁移试验 分子鉴定 菌丝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靶斑病的病原菌鉴定及不同药剂毒力测定

中国植保导刊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形态学观察、致病性验证与ITS序列分析,对黄瓜靶斑病的病原进行了鉴定,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该病原的室内毒力。研究结果显示,引起江西采样地黄瓜靶斑病的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供试的10种杀菌剂对黄瓜靶斑病菌的抑制效果差异明显,其中250g/L咪鲜胺乳油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091μg/mL;其次为250g/L苯醚甲环唑乳油和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EC50分别为0.878μg/mL和1.753μg/mL;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500g/L异菌脲悬浮剂、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的抑制作用一般,EC50介于3.907~7.278μg/mL;43%氟菌·肟菌酯抑制效果较差,EC50为60.404μg/mL;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和250g/L嘧菌酯悬浮剂对病菌的菌丝生长几乎无抑制活性。

关键词: 黄瓜靶斑病 病原菌 多主棒孢 毒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叶片解剖结构性状的17份江西茶树种质资源综合评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基于叶片解剖结构性状,对江西地方茶树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江西茶树新品种选育及特色茶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及优异资源。【方法】以17份江西茶树资源为材料,对16项叶片解剖结构性状进行观测与遗传多样性分析,并间接鉴定其抗逆性、适制性和生产力水平,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聚类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7份江西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88~2.09,变异系数范围为7.73%~63.70%,抗寒性平均得分为1.35,生产力平均指数为2 031.43。近一半的茶树资源适制绿茶和乌龙茶,少数适制红茶或红、绿茶兼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茶树抗旱性指标进行评价,发现抗旱性前6位茶树资源由强至弱依次为赣茶3号、程风绿、赣茶2号、遂川种、靖安白叶和杏林。经主成分综合得分计算结合聚类分析表明,排名前3的茶树依次为赣茶3号、程风绿、杏林,主要聚在第Ⅰ、Ⅱ类,其叶片栅栏组织较发达,适制绿茶、乌龙茶;而得分较低的2份修水野生茶树资源九龙1号和九龙2号,主要聚在第Ⅲ类,其叶片海绵组织较发达,可作为宁红茶品种改良的亲本材料。【结论】17份江西茶树种质资源展现出较强的耐寒、抗旱能力及高潜在生产力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赣茶3号、程风绿、杏林综合性状优良,可在江西绿茶品种选育及茶产品开发方面加以利用。

关键词: 茶树种质资源 江西 叶片解剖结构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法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户油菜种植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稳定发展油菜产业事关我国食用油安全战略,为扩大全国油菜种植面积,需要对农户油菜种植行为展开研究.基于江西省325份油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二元选择Logit模型,从农户生产特征、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等维度实证分析影响农户油菜种植意愿的因素.研究表明:油菜种植面积、机械化水平、菜油售价、肥田效果、旅游开发增收效果、直接补贴力度、农机补贴情况和农业保险参保情况对农户油菜种植意愿具有正向影响,种植成本和水稻补贴力度则具有负向影响.其中菜油售价、旅游开发增收效果、农机补贴情况和农业保险参保情况在1%水平上显著,机械化水平和直接补贴力度在5%水平上显著.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可从加大补贴力度、完善农业技术支持体系、推广机械化种植、提高农业保险覆盖率、开发油菜观光旅游项目等方面制定政策措施.

关键词: 江西省 油菜 种植意愿 影响因素 Logit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92个茶树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农艺性状的评价

微生物学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筛选优良的茶树菇新品种,采用菌株拮抗试验方法观察了92株茶树菇菌株间拮抗反应及其类型,ISSR-PC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PCR)分子标记方法对92株茶树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综合分析。拮抗试验将92株茶树菇菌株分为27组;筛选出的20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317条清晰条带,多态性条带平均比率为82.60%;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42时,ISSR分子标记分析可将92株茶树菇划分为6大类群,拮抗试验和ISSR分子标记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对比农艺性状分析,初步筛选出滇农5、滇农14、茶5-800、白茶、闽农5及滇农8作为工厂化生产茶树菇菌种。结果表明茶树菇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结合栽培出菇试验可为茶树菇品种选育和杂交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 拮抗反应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 遗传多样性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方式及生长年限的铜鼓多花黄精营养品质分析及其评价体系的构建

食品工业科技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系统探究铜鼓多花黄精的营养品质并构建其评价体系,本文比较分析了不同种植方式和生长年限的铜鼓多花黄精23种营养品质指标,并通过相关性、因子和聚类分析构建了其营养品质评价体系。结果显示大棚种植(GP)多花黄精中的醇溶性浸出物、蛋白质、必需氨基酸、药用氨基酸、灰分及5种常量矿物元素含量均最高,且必需氨基酸营养评分也最高。露天种植(OP)多花黄精中的多糖和皂苷含量最高。林下种植(UP)4种微量元素(Fe、Mn、Zn和Se)含量最高。而野生(W)多花黄精的黄酮和总酚含量最高。随着多花黄精生长年限的延长,多花黄精中醇溶性浸出物、脂肪和多糖含量逐渐增加,而皂苷、黄酮和总酚含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但多花黄精的淀粉、粗纤维、蛋白质、灰分、必需氨基酸营养评分、矿物元素等物质含量均与生长年限呈负相关性,其中以GP下降趋势最为明显。通过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将22项营养品质指标简化为13项指标,进而采用主成分分析建立了多花黄精营养品质综合评价模型,发现8种铜鼓多花黄精样品营养品质综合评分(-1.331~1.161)大小顺序为GP-3>UP-3>W-4>GP-5>GP-4>OP-3>UP-4>OP-4,即GP-3的营养品质最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铜鼓多花黄精营养品质综合评分6级标准。本研究成果将为筛选最佳营养品质的铜鼓多花黄精原料进行高价值产品开发或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多花黄精 营养品质 种植方式 主成分分析 评价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0Co-γ辐照对卵清蛋白糖基化体系结构和糖基化产物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60Co-γ辐照对糖基化体系结构和糖基化产物的影响,以卵清蛋白(OVA)-葡萄糖体系为研究对象,经0,25,50,75,100 kGy的60Co-γ辐照后,采用SDS-PAGE、荧光光谱、圆二色谱测定其分子质量、三级结构及二级结构的变化.借助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光谱法测定其体系内产生的有害糖基化产物(果糖胺、丙烯酰胺、荧光性AGEs、戊糖素、类黑精)的含量.OVA分子质量和表面疏水性的增加、内源荧光强度和α-螺旋含量的降低、β-结构(β-折叠和β-转角)含量的增加表明,60Co-γ辐照呈剂量依赖性,促进了 OVA与葡萄糖的糖基化反应.此外,60Co-γ辐照后体系内产生的果糖胺、丙烯酰胺的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辐照剂量为50 kGy时达到最大值.荧光性AGEs、戊糖素、类黑精的含量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增加.综合来看,为了减少辐照加工过程中蛋制品内有害糖基化产物的含量,提高其安全性,需将60Co-γ辐照的剂量控制在25 kGy以内.本研究结果为未来扩展食品辐照技术在蛋制品方面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卵清蛋白 60Co-γ辐照 糖基化体系 结构 糖基化产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镉胁迫对粉葛幼苗生长、生理特性及镉富集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镉污染严重威胁农业生态与人类健康,探究作物对镉的累积效应及生理机制对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意义重大。以赣葛1号为材料,探讨镉胁迫下粉葛幼苗的生长、镉富集特性、耐受性及生理响应。【方法】本研究采用水培试验,检测分析了不同浓度镉(0,10,25,50,100 mg/L)胁迫对粉葛幼苗镉含量、叶片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介质中镉对粉葛幼苗的生长具有“低促高抑”的作用,叶片(叶长、叶宽)日增长率随介质中镉浓度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在25 mg/L浓度时达最大。总体上,随着镉浓度的升高,粉葛叶片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先升后降再升”的变化趋势,其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加了174.90%~200.13%;过氧化氢酶、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粉葛根系、叶片中镉含量均随着镉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根系和叶片富集系数分别为24.42~28.36和5.24~8.39;相关性表明粉葛幼苗根系、叶片中镉含量与介质中镉含量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粉葛是一种潜在的镉忍耐植物,具备较强的镉富集能力,并通过调节抗氧化系统和根系固持来缓解镉毒害。该研究结果为寻找合适的植物修复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镉胁迫 粉葛 生理特性 过氧化物酶 富集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