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亚热带水田土壤团聚体有机质对长期秸秆还田的响应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长期秸秆还田处理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和固碳效率的变化情况,以江西省进贤县稻田红壤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常规处理和常规+秸秆还田处理,利用元素分析仪测定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的碳、氮含量,并通过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固存量和累积碳投入量计算土壤固碳效率.结果表明:①稻田红壤的优势团聚体粒级为[0.250,2.000)mm,质量占比为40.64%~47.04%.与常规处理相比,常规+秸秆还田处理对各级团聚体的质量占比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均无显著影响.②相比于常规处理,常规+秸秆还田处理下全土的SOC和总氮(total nitrogen,TN)含量分别显著增加 13.60%和 10.17%,但全土的C/N以及各级团聚体的SOC含量、TN含量和C/N均未发生显著变化.③相比于常规处理,常规+秸秆还田处理下土壤的SOC固存量和累积碳投入量分别显著增加55.37%和 216.76%,但固碳效率显著降低 50.85%.综上,在南方亚热带红壤双季稻种植区,秸秆还田有利于SOC的固存,但降低了土壤固碳效率,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亚热带水田 秸秆还田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固碳效率
湖羊与三元杂交绵羊夏杜湖、夏澳湖肉质特性比较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探究湖羊与三元杂交绵羊夏杜湖、夏澳湖肉质特性.本研究选择健康且出生体重相近的公羔((3.61± 0.65)kg)随母哺乳至45天后集中断奶.断奶后分成3个处理组(湖羊组、夏澳湖组和夏杜湖组),每个处理15只公羔,3个处理的45只羔羊混合饲养至6月龄屠宰,并分析背最长肌组织形态及背最长肌的肉品质及营养成分.试验期饲喂全混合基础日粮.结果表明:1)相对于湖羊,三元杂交绵羊背最长肌亮度(L*)显著降低,熟肉率显著提高(P<0.05),但其对背最长肌pH、剪切力、失水率、红度(a*)和黄度(b*)无显著影响(P>0.05).2)相对于湖羊,三元杂交绵羊背最长肌纤维直径和平均面积显著提高,但肌纤维数量和密度显著降低(P<0.05).3)相对于湖羊,三元杂交绵羊背最长肌中粗蛋白、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但对总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及微量元素(铜、铁、锌和锰)无显著影响(P>0.05).4)夏杜湖和夏澳湖在背最长肌pH、剪切力、失水率、熟肉率、肉色、肌纤维数量、肌纤维面积、肌纤维密度、常规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微量元素(铜、铁、锌和锰)、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总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三元杂交绵羊能够显著改善肉品质,增加背最长肌中粗蛋白和氨基酸水平,具有培育生产优质羊肉的潜力,且同一终端父本杂交后代在肉质特性中无明显差异.
饲粮添加5-氨基乙酰丙酸对肉鸡生长性能、血常规指标、免疫功能和肠道形态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5-氨基乙酰丙酸(5-ALA)对肉鸡生长性能、血常规指标、免疫功能和肠道形态的影响.选取300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公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各组分别饲喂5-ALA添加水平为0(对照)、15、30、45和60 mg/kg的饲粮,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ALA对肉鸡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无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60 mg/kg的5-ALA能显著降低肉鸡料重比(F/G)(P<0.05);且随饲粮中5-ALA添加水平的增加,F/G呈线性降低趋势(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45和60 mg/kg的5-ALA能显著提高21日龄肉鸡血液中血红蛋白(HGB)含量;随饲粮中5-ALA添加水平的增加,21和42日龄肉鸡血液中HGB含量和红细胞数(RBC)呈线性升高趋势(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5 mg/kg 5-ALA显著提高了21日龄时肉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45和60 mg/kg 5-ALA显著提高了21日龄时肉鸡血清中补体3(C3)和补体4(C4)含量(P<0.05);且21日龄肉鸡血清中C3和C4含量呈线性升高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和45 mg/kg 5-ALA显著提高了42日龄时肉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IgM和IgG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5-ALA显著提高了21日龄时肉鸡血清中干扰素-γ(INF-γ)含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ALA显著提高了21日龄肉鸡肝脏鸡源Cathelicidins抗菌肽1(CATH1)、鸡源Cathelicidins抗菌肽2(CATH2)、鸡源Cathelicidins抗菌肽3(CATH3)、禽β-防御素1(AvBD1)、禽β-防御素4(AvBD4)和禽β-防御素7(AvBD7)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和60 mg/kg 5-ALA显著提高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V/C)(P<0.05);且随饲粮中5-ALA添加水平的增加,42日龄肉鸡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呈线性升高趋势(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5-ALA能促进肉鸡HGB的形成,提高肉鸡的免疫功能,改善肠道形态结构.在本试验条件下,肉鸡饲粮中5-ALA的适宜添加水平为45~60 mg/kg.
关键词: 5-氨基乙酰丙酸 肉鸡 生长性能 免疫功能 肠道形态
减肥增密对三熟制直播油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促进三熟制油菜生产提质增效,探究缓释型配方肥减施配合密植对三熟制直播油菜生长发育、产量构成的影响,以甘蓝型冬油菜中油607为材料,采用缓释型配方肥施用量(F)和密度(D)两因素裂区试验,主区为缓释型配方肥施用量,设置F1当地农民习惯施用量(750 kg/hm2)和F2农民习惯施用量减少20%(600 kg/hm2)2个水平,副区为密度处理,设置D1农民习惯种植密度(30万株/hm2)、D2增密50%(45万株/hm2)和D3增密100%(60万株/hm2)3个水平,调查油菜农艺性状、养分吸收和抗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与F1D1相比,减肥增密处理F2D3因个体生长不足导致油菜苗期根颈粗、SPAD值、绿叶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成熟期株高、分枝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显著下降,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菌核病发病率和倒伏指数,但充分发挥了群体优势,从而获得高产,其产量为2 064.7 kg/hm2,比F1D1处理高9.3%,N、P、K肥料偏生产力分别比F1D1处理高36.5%、36.6%、36.5%。因此,缓释型配方肥施用量600 kg/hm2配合种植密度60万株/hm2可协同提高本试验区域内三熟制直播油菜产量与肥料偏生产力,同时兼顾了化肥减施和产量效益,可为油菜绿色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不同头季施氮水平下菌根共生稻的再生能力与产量形成特征
《杂交水稻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赣菌稻1号(菌根共生稻品种)和中早35(受体水稻品种)为材料,设置3个施氮水平(N1 112.5 kg/hm~2、N2135.0 kg/hm~2、N3 150.0 kg/hm~2),比较不同头季施氮量下菌根共生稻与其受体品种的再生能力和产量形成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与中早35相比,赣菌稻1号在不同施氮处理下的根系伤流量和再生力均处于更高水平,尤其在常规施氮处理(N3)下,赣菌稻1号的根系伤流量和再生力分别比中早35高17.30%和8.31%;头季稻中,赣菌稻1号N1、N2、N3处理下的干物质量较中早35分别高6.33%、5.67%、5.75%,再生季分别高25.21%、19.43%、12.11%;赣菌稻1号N1、N2、N3处理的头季稻产量较中早35分别高2.81%、3.07%、5.28%,再生季分别高14.64%、19.62%、14.97%。综上可知,在头季高氮条件下,菌根高效共生水稻品种根系活力强,能够促进水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保障地上部干物质量的积累和有效穗数的增加,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再生力,特别是再生季,菌根共生稻的生长和产量优势愈加明显。
芦笋对烟粉虱的抗性品种筛选及抗性机制研究
《植物保护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芦笋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的抗性机制,为芦笋抗性品种的选育及烟粉虱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收集的16份芦笋品种为材料,于苗期人工释放烟粉虱后测定各品种抗性相关指标叶绿素a、叶绿素b、POD、SOD、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单宁、类黄酮、总酚和表皮蜡质等的含量,利用“隶属函数法”“虫量比值法”和“表型观察法”对其抗虫性进行鉴定并研究其抗性机制。结果表明,释放烟粉虱后不同时间,品种间烟粉虱数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芦笋品种对烟粉虱诱集能力不同;各生化指标在烟粉虱为害下变异程度较大,变异系数变幅在24.46%~47.43%;16个芦笋品种中,‘浙丰1号’‘阿特拉斯’和‘紫色激情’的抗虫能力相对较强。12个生化指标降维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4.136%;相关分析表明:芦笋抗虫性与单宁、表皮蜡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OD活性、总酚、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丙二醛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他性状无明显相关性。选育单宁、总酚、表皮蜡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高、POD活性高、丙二醛含量低的品种,可提高芦笋对烟粉虱的抗性。
饲粮中添加芦丁对努比亚山羊体尺指标、瘤胃发酵和器官发育的影响
《中国饲料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饲粮中添加芦丁对努比亚山羊体尺指标、瘤胃发酵和器官发育的影响,试验选择2月龄健康、体重相近的努比亚山羊母羊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羊.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25 mg/kg芦丁(试验Ⅰ组)和基础饲粮+50 mg/kg芦丁(试验Ⅱ组).试验预饲期10 d,正试期60 d.饲养结束后进行屠宰.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正试期第10天试验Ⅰ组和Ⅱ组山羊管围分别显著提高5.57%(P<0.05)、6.93%(P<0.05),正试期第60天试验Ⅱ组管围和体高分别显著降低6.54%(P<0.05)、8.23%(P<0.05),试验Ⅱ组体长相对于Ⅰ组显著提高3.69%(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山羊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分别显著降低42.14%(P<0.05)、21.62%(P<0.05).试验Ⅱ组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分别显著降低29.23%(P<0.05)、29.43%(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山羊瘤胃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乳酸菌和黄色瘤胃球菌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提高 271.57%(P<0.01)、1686.09%(P<0.05)、280.00%(P<0.01)和 16226.73%(P<0.01),试验 Ⅱ 组白色瘤胃球菌、溶纤维丁酸弧菌、栖瘤胃普雷沃菌、乳酸菌和黄色瘤胃球菌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提高130.56%(P<0.01)、381.74%(P<0.05)、188.00%(P<0.01)、546.00%(P<0.01)、25624.75%(P<0.01),嗜淀粉瘤胃杆菌基因相对表达量降低57.89%(P<0.05).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嗜淀粉瘤胃杆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白色瘤胃球菌、溶纤维丁酸弧菌、栖瘤胃普雷沃菌和乳酸菌基因相对表达量对比差异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黄色瘤胃球菌基因相对表达量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山羊心脏重量、瓣胃重量和指数分别显著降低14.50%(P<0.05)、24.00%(P<0.05)、20.00%(P<0.05),试验 Ⅱ 组肝脏重量和指数分别提高 12.54%(P<0.01)、14.95%(P<0.01),瓣胃重量和指数分别显著降低29.41%(P<0.05)、28.57%(P<0.05).(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山羊十二指肠VH/CD和回肠VH分别显著降低0.13%(P<0.05)、15.42%(P<0.05),试验Ⅱ组十二指肠VH、CD、回肠VH、VH/CD 分别显著降低 29.19%(P<0.05)、20.92%(P<0.05)、18.23%(P<0.05)、26.14%(P<0.05),空肠 CD 显著提高15.63%(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高剂量芦丁可以增加努比亚山羊部分瘤胃菌群的数量,影响瘤胃发酵,对胃肠道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 芦丁 山羊 体尺 瘤胃发酵 细菌菌群 器官重量 肠道发育
基于OPLS-DA模型分析不同养殖方式下宁都黄鸡肌肉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养殖方式下宁都黄鸡肌肉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将试验鸡随机分为笼养组和平养组,饲喂同一日粮。试验鸡达上市日龄时对鸡肉进行感官品尝评价和挥发性风味物质检测,并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方法筛选与不同养殖方式相关的差异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平养组和笼养组共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27种,主要为酚类、醇类和烃类。挥发性风味物质中,己醛、1-辛烯-3-醇、E-2-壬烯醛、正己醇、壬醛、2,3-戊二酮、癸醛、2,3-辛二酮、E-2-辛烯醛为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综上,这一研究可为地方鸡肉品质基于风味物质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宁都黄鸡 养殖方式 挥发性物质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井冈蜜柚主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井冈蜜柚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状况,采集江西省吉安市4个主产区18个具有代表性的井冈蜜柚园土壤样品,测定其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Cd、Pb、As、Hg和Cr)含量,采用单因子、地累积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N)评价其污染程度,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肥力呈中下水平,酸化严重,碱解氮较缺乏.0-20cm土壤Cd、Pb、As、Hg和Cr平均含量为0.23、63.81、13.95、0.10 和 167.28 mg·kg-1,为背景值的 2.30、1.99、1.35、1.25 和 3.49倍;20-40 cm 平均含量为 0.26、62.40、13.51、0.10和167.87 mg·kg-1,为背景值的2.60、1.94、1.31、1.25和3.50倍;不同深度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小.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地累积指数均表明研究区土壤Cr、Pb和Cd累积程度较为严重,其中Cd有11.11%的属于重度污染.以标准值为参比,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主要呈轻度污染,属低生态危害程度;以背景值为参比,研究区土壤主要为中、重度污染,属中等、强危害程度.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重金属Cr与Pb、As具有较好的同源性.冗余分析表明,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井冈蜜柚土壤重金属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总体上,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较轻,但部分果园存在土壤重金属超标和Cd、Cr和Pb的累积程度较严重的问题,果农和有关部门需引起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其生态风险.
关键词: 井冈蜜柚园 重金属 污染特征 环境因子 潜在生态风险
调酸培肥技术对井冈蜜柚果园土壤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井冈蜜柚是江西省果业三大品牌之一,生产中不合理的肥料施用导致的土壤酸化是柚园土壤退化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制约蜜柚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选取江西省吉安市6年树龄金沙柚,在2020—2022年开展田间定位试验,试验设置农民习惯施肥技术和调酸培肥技术(有机肥替代30%化肥+石灰+硅钙钾镁肥+绿肥周年间作)2个处理,研究调酸培肥技术对土壤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技术相比,采用调酸培肥技术3年,土壤p H平均提高了0.93(P<0.05),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了19.17%(P<0.05),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镁、交换性钙含量显著增加,土壤质量指数显著提高了0.25(P<0.05),蜜柚叶片氮、钾、镁和钙含量均随之显著提高。同时,施用调酸培肥技术蜜柚产量显著提高了25.99%(P<0.05),果实维生素C含量和糖酸比分别提高了5.85%和23.60%(P<0.05),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降低。此外,采用调酸培肥技术3年,产值平均增加了3.41万元·hm-2,经济效益平均增加了2.28万元·hm-2。综上,调酸培肥技术能够降低红壤区蜜柚果园土壤酸度,提高土壤和叶片养分含量,改善树体营养,提升果实产量和品质,提高果园经济效益,是改善土壤质量、实现井冈蜜柚果园提质增效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