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学报
》
2003
摘要:对水稻恢复系品种"752"与转bar基因抗Basta稳定品系("转嘉59"和"转嘉99")杂交后代的遗传规律进行了连续跟踪研究,结果在F2~F5代中大部分株系的抗感分离比例符合3∶1的分离规律,但也有少数符合1∶1、2∶1、5∶3和5∶1。转基因水稻的抗除草剂特性可以遗传至高世代,通过有性杂交和低世代开始高压淘汰选择,可以在中、高世代获得抗性稳定株系,其中有75.9%的抗性稳定株系自交下一代抗性没有分离,抗性发生了3∶1分离的株系只有24.1%。
关键词:
抗除草剂
bar基因
遗传
水稻
《分子植物育种
》
2003
CSCD
摘要: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植物病理学中的广泛应用 ,为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 4 0个植物抗病基因结构与功能的明确 ,有利于深入研究病原菌与寄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制定更为有效的植物病害防治措施。本文对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策略、结构与功能、抗病分子机制 ,以及植物抗病基因在转基因分子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抗病基因
克隆
抗病机制
植物
《江西农业学报
》
2003
摘要:用平板抑菌法测定了壳聚糖对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oracapsici)和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moniliforme)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壳聚糖稀释250~500倍对辣椒疫霉病菌菌丝的抑制效果达59.1%~91.7%,而对水稻恶苗病菌菌丝的抑制效果只有14.6%~68.4%。
关键词:
辣椒疫霉病菌
水稻恶苗病菌
抑制作用
壳聚糖
《生物技术通报
》
2002
摘要:对野生稻中抗 (耐 )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等许多有用的遗传性状 ,抗病虫、耐非生物胁迫环境、高产和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等优异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研究进行了综述 ,评价了野生稻中的这些优异基因的利用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分子标记定位
基因利用
优异基因
野生稻
《生物工程进展
》
2001
摘要:随着水稻遗传转化技术的发展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获得抗病虫草害及逆境水稻品种成为可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水稻抗性转基因的技术、方法和策略等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对水稻抗性转基因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也作了评价。
关键词:
转基因
抗性
水稻
《江西农业学报
》
2000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 ,大豆锈病在江西主要分布于浙赣铁路线以南 ,特别是以赣南山区、吉泰盆地发生最为严重 ,以为害 (夏 )秋播大豆为主 ,年发病面积 4万hm2 左右 ;一般年份大豆锈病为害造成的产量损失率达 1 0 %~ 40 % ,与施药保护区相比 ,品种“八月黄”的产量损失率达 1 6 .8% ;推广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大豆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玉山青皮豆”、“日向”、“中油 84-87”、“中油R -34”、“九月黄”、“SK1”等品种的表现较好 ,抗性较强 ,可在江西推广利用
关键词:
大豆锈病
发生
防治
江西
《今日科技
》
2000
《江西科学
》
2000
摘要:随着水稻遗传转化技术的发展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获得抗病水稻品种成为可能。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水稻抗病转基因的技术、方法 ,对水稻抗病转基因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也作了评价。
关键词:
转基因
抗病性
水稻
《江西农业学报
》
2000
摘要:用基因枪法对籼型杂交水稻恢复系“75 2”进行了bar基因的遗传转化 ,共获得可育的抗除草剂Basta的转基因株系 6个。PCR检测结果表明 ,抗性转基因植株表现为阳性 ,而非转化的对照表现为阴性 ,证明T0 代转基因水稻基因组中整合有bar基因。转基因植株的抗性能遗传至后代 ,在T1 代中观察到了抗、感分离现象
关键词:
转基因
抗Basta
基因枪
籼型恢复系“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