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595条记录
油-稻-稻种植制中钾肥合理投入的研究

土壤通报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在第三纪红砂岩发育的红砂泥田水稻土上设置裂区设计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供钾水平极低的情况下,油菜、早稻、晚稻施钾增产效果十分明显,施钾的后效作用很大.以后效钾量校正各季作物的实际施钾量,可以节省钾肥投资46.98%。油菜—早稻—晚稻最高产量的实际施钾比例为1∶0.60∶0.55。本文还提出“油菜、早稻重施,晚稻轻施”的施钾原则。

关键词: 后效钾量,轮作施肥,裂区设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种鹅肥肝生产性能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1995

摘要:选用同批自行孵化、育雏、肥育的110日龄朗德鹅、莱茵鹅、丰城灰鹅及朗莱、朗丰、莱朗、菜丰杂交一代肉用仔鹅,在5月阴雨季节,经25天强制填肥,平均肥肝重分别为518.33、288.33、295.00、392.50、362.50、473.33、287.50g,料肝比相应为27.59:1、48.23:1、45.78:1,36.75:1、39.27:1、29.29:1和49.61:1。结果表明,朗德鹅、莱朗杂交一代肉鹅是肥肝生产的理想品种(组合)。朗莱、朗丰杂交一代肉鹅均可作为大规模肥肝生产品种(组合)。

关键词: 纯种鹅;杂种鹅;产肝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锰对猪睾丸曲细精管精子密度及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1995

摘要:采用Jaswant酶测定法、组织学方法及显微镜检测法,就日粮中锰对公猪血清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及睾丸曲细精管中精子密度和精液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缺锰的I组(添加Mn0mg/kg)或高锰的Ⅲ组(添加Mn400ng/kg),致使血清SDH活性下降。组织学观察表明:I、Ⅲ组与Ⅱ级(添加Mn40mg/kg)相比,睾丸曲细精管精子数降低(p<0.05)。精液品质检查表明,日粮中缺锰或高锰造成精子总数和活力降低,精子畸形率增加。

关键词: 锰;琥珀酸脱氢酶;曲细精管;精液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脲酶抑制剂在稻田中的应用效果

土壤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室内及田间试验表明,在晚稻田上施用氮肥抑制剂,能降低氮素挥发损失,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在供试抑制剂中,以涂层尿素>硼砂+氢醌>20%乙草胺>硼砂=氢醌,它们分别比单施尿素的稻田增产10-20%之间,并提高尿素氮利用率9.4-30.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新种质资源—单基因品系在南昌生态试验效果

大麦科学 199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氟银猪皮~(60)Co辐照灭菌的研究

核农学报 1995

摘要:辐照氟银猪皮,采用白色健康仔猪活杀制成0.4~0,8mm断层皮片,经氟哌酸、硝酸银等药物处理,用铝箔复膜袋包装,再经(60) ̄Co辐照,剂量为25kGy,其灭菌效果可靠,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对猪皮弹性、粘合刀、透水性、猪皮组织无不良影响,使用方便,深受烧伤病人和医护人员欢迎,具有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辐照,氟银猪皮,辐照灭菌,烧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壤旱地的钾、钼营养对花生产量与品质影响的探讨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5

摘要:在田间条件下进行了红壤旱地钾、钼施肥水平对花生产量、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及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钾、钼均显著地影响花生产量,且钾、钼存在相互正效应,以中钾、中钼配施产量最高,花生茎叶、籽粒钾、钼浓度和吸收量与施钾、钼水平有关,高钼水平时,不同施钾水平促进钼的吸收,低钼和中钼水平上,高钾则抑制钼的吸收,缺钾和低钾水平时,低钼量能促进钾的吸收,任一钾水平,配施高钼,吸钾量下降。钾肥能提高花生粗脂肪和人体必需脂肪酸的含量,单施钼会降低粗脂肪的含量。

关键词: 花生;钾营养;钼营养;相互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洋参丸辐照后的灭菌效果与品质变化

江西农业学报 1995

摘要:洋参丸经 ̄(60)Co-γ射线8kgy辐照后,灭菌效果显著,含菌数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人参皂甙含量略有减少,为4.60%,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辐照洋参丸的自由基含量比对照提高一个数量级,10d后,降到对照差不多的水平;动物毒理试验,血液试验、内脏器官观察和病理检验,结果均无异常改变。

关键词: 洋参丸,皂甙,辐照,自由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旱床育秧高产的生态、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1995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旱床育秧在旱态条体下,秧苗根系发达,有抗逆、早发、早熟、高产的生长优势和生理生化基础,早稻理论产量分析,比水育秧增产8,9%~22.0%,同江西1991年7.89万公顷大面积试验示范、每公顷增产稻谷901.5公斤、增产16.4%的结果相吻合。

关键词: 水稻;旱床育秧;生态生理生化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种间杂交稻的产量形成特性与产量生理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1995

摘要:研究表明,1.亚种间杂交稻与汕优63比较,在产量形成上有如下特点:一是分蘖力弱;二是抽穗前的干物质生产量多,而抽穗后的干物质生产量少;三是库容量大,但叶面积系数不高,高效叶面积率低,抽穗期单位叶面积负担的库容量高;四是每穗粒数多,结实率低,秧数少。2.亚种间杂交稻高产组合选配的主要指标有:分蘖力强、干物质生产能力强、库容量和叶面积均大,但库容量/叶面积比较低。3.亚种间杂交稻高产栽培的对策是增加穗数,减少粒数,在保持较高的库容量的情况下,尽可能扩大叶面积,增加干物质生产量,抽穗后加强田间管理,防止早衰。

关键词: 亚种间杂交稻;产量;产量生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