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491条记录
彩叶桂花新品种'永福金彩'

园艺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桂花(Osmanthusfragrans)新品种‘永福金彩’是从广西桂林的桂花实生后代中选育而来的彩叶新品种。新梢紫红色,嫩叶叶柄紫黑色,随着叶片生长发育,幼叶由紫色渐变为黄绿色,后呈绿白相间的花叶状态,成熟叶最终变为深绿色。整个生长季彩叶观赏期久,具有广阔的园林应用前景。

关键词: 桂花 彩叶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关系评价及其差异化分析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目的]考察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差异化特征,对实现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文章基于2004—2018年长江流域省级面板数据,分别构建了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CRITIC—熵权组合权重法测算两者的综合发展水平,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和Dagum基尼系数法,对两者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差异特征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1)2004—2018年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均呈上升态势,但农业经济系统发展较为滞后,且两者在总体上、区域间、省份间各有差异.(2)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具有高度耦合特征,且耦合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不同区域表现有所差别.(3)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上呈阶梯式上升,协调等级常年稳定在初级协调状态,且中游相较于上、下游协调发展水平更好,区域内差异更小.(4)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差异呈现出波动走势,且基尼系数有扩大趋势,超变密度贡献率均值最大,但在考察期内,区域间差异与超变密度轮换构成影响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结论]应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突破区域发展壁垒,推动农业资源要素在自由流动,激发区域农业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新动能,进一步缩小农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区域间差异.

关键词: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CRITIC—熵权组合权重法 综合发展水平 耦合协调度 Dagum基尼系数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中添加芦丁对湖羊肝脏抗氧化能力和腿肌营养成分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芦丁对湖羊肝脏抗氧化能力和腿肌营养成分的影响.选择3月龄左右、健康且体重相近的湖羊36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1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和100 mg/kg BW的芦丁,预试期14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相比对照组,添加100 mg/kg BW的芦丁显著提高湖羊肝脏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但饲粮中添加芦丁对肝脏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总抗氧能力均无显著影响.饲粮中添加芦丁对湖羊腿肌中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芦丁对湖羊腿肌中营养成分无显著影响,但能够提高肝脏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改善肝脏抗氧化的能力.

关键词: 芦丁 湖羊 抗氧化 氨基酸 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近年来禽蛋产品主要药物风险因素分析及控制

中国动物检疫 2022

摘要:通过收集近年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禽蛋产品监督抽检的监测数据,结合国内有关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评估机构开展禽蛋产品检测研究获得的数据,发现鲜鸡蛋、土鸡蛋、乌鸡蛋、鹅蛋等禽蛋产品中,氟苯尼考(胺)、恩诺沙星(以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之和计)、氧氟沙星、甲砜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总量)、甲氧苄啶、甲硝唑、地美硝唑、多西环素、呋喃唑酮代谢物[3-氨基-2-噁唑烷基酮(AOZ)]、金刚烷胺等药物存在残留安全风险.针对这些主要药物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有关控制对策建议:加强对国家法律、法规、公告的宣贯和培训;倡导建立集约化、标准化的蛋禽养殖场;建立蛋禽场良好生物安全体系,落实《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方案》;增强禽蛋产品生产主体的责任意识,切实落实好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加强对养禽过程中药物使用的监管,强化养殖环节的监督检查和产品抽检;建立禽蛋产品跨省、跨地区流通监管机制,强化禽蛋产品市场准入和市场流通监管等.

关键词: 禽蛋产品 主要药物 风险因素分析 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畜禽养殖机械化调查及对策研究

南方农机 2022

摘要:畜禽养殖机械化是实现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的重要内容,能提高企业员工作业效率,为畜禽产品产量、质量提升提供技术支撑,促进畜禽业高质量、健康、快速发展。课题组对江西主要畜禽养殖机械化示范县生产应用进行梳理分析,发现畜禽养殖机械化技术与装备应用的不足,如不同规模企业在机械化应用方面差异显著,牛、羊、鹅、珍禽等的养殖机械化程度明显偏低等。针对上述问题并结合江西畜禽养殖机械化发展实际,提出了加大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发展养殖全程机械化技术、建设标准化养殖体系、提升科技投入、加强人员技术培训、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促进机械化、智能化生产新技术推广应用等发展对策,以促进江西畜禽养殖机械化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畜禽养殖 全程机械化 科技投入 政策 资金扶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甜玉米剥皮机安全作业技术规程

南方农机 2022

摘要:新鲜甜玉米收获后,通过鲜食甜玉米剥皮机将玉米果穗外表皮剥落.笔者针对鲜食甜玉米剥皮机的机器要求、安全作业注意事项、作业、作业质量、保养存放等进行了阐述,以便作业人员安全作业.

关键词: 鲜食甜玉米剥皮机;安全作业;技术规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粳稻种质资源籼粳属性鉴定及其对表型性状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当前江西省发展粳稻生产急需本土化优质粳稻品种的现状,为明确籼粳基因频率与表型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适用于江西粳稻育种的优质粳稻核心种质.[方法]利用30对InDel籼粳特异性标记对来自国内外的360份优异粳稻资源进行籼粳属性分析,并调查结实率、理论产量、粒型等8个表型性状,分析籼型基因频率与表型性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60份优异粳稻资源中有典型粳稻312份、粳稻42份、偏粳型5份、偏籼型1份.籼型基因频率与表型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籼型基因频率与4个表型性状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3个表型性状呈显著相关(P<0.05),说明粳稻种质资源籼粳属性与表型性状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结论]引入10%左右的籼型血缘可能有利于控制其对粳稻产量的负面作用,最终选取123份粳稻种质作为江西省粳稻育种核心亲本,为有效且合理地用粳稻资源用以改良水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及育种材料.

关键词: 粳稻;籼粳基因频率;表型性状;育种核心种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来源大豆种质资源的田间鉴定与筛选

西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评价不同生态区大豆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为亲本选择和品种改良提供科学依据.以1 580份来源于国外和中国北方、黄淮海、南方生态区的大豆种质资源为对象,分析21 个形态描述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对 13 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相关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1 个描述型性状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在国外、中国北方、黄淮海、南方及总资源群体中分别为 0.345 9、0.347 1、0.345 9、0.322 4、0.357 7,荚色 Simpson多样性指数最大,叶色 Simpson多样性指最小.底荚高度、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株高、百粒质量、单株粒质量的遗传变异系数均大于 30%,初花时间、主茎节数、茎粗、荚长、荚宽的遗传变异系数为 20%~10%,生育时间的遗传变异系数小于 10%.13 个数量性状的 Simpson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在国外、中国北方、黄淮海、南方及总资源群体中分别为0.813 6、0.831 1、0.825 9、0.836 9、0.826 5,说明该批大豆种质资源多样性丰富.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粒质量与其他 12 个重要农艺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发现百粒质量、单株粒数对单株粒质量的正向效应最大,其次为茎粗、单株荚数,而荚宽、株高、初花时间有负向效应.本研究揭示了该批大豆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以大豆单株产量构成性状为综合指标,结合生育时间表现,筛选出 30份高产特异大豆种质,为合理选择亲本形成优势性状互补以进行大豆高产品种改良和选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豆;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鉴定;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省秀珍菇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江西农业 2021

摘要:通过对秀珍菇产业的调研,首先阐述了全国和江西省秀珍菇及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全国食用菌产量和产值持续上升,秀珍菇产量和产值近年来不断下降;江西省秀珍菇产业近年来发展形势较好,产量、产值稳步提升;江西省秀珍菇产量和产值总体偏低.其次,进行省域对比:近年来,江西省秀珍菇产量和产值同福建、山东及浙江3省差距不断缩小;江西省秀珍菇产量和产值总体偏低,与福建、山东及浙江相比,仍存在显著差异.最后,针对秀珍菇产量规模偏小、产业链较短等短板问题,提出未来江西省秀珍菇产业发展需从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和产业集群化等角度着手思考.

关键词: 秀珍菇产业 市场体系 产业链 江西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壤区旱地和水田土壤磷素状况及其流失风险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红壤一般偏酸且铁铝富集,磷与铁、铝形成Fe-P、Al-P,降低了红壤磷的有效性。施磷提高红壤供磷能力,但是未被作物利用的磷积累在土壤中,对水体环境构成威胁。研究红壤磷素状况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已有很多关于红壤磷素状况方面的报道,但是很少将红壤磷素状况与水体磷进行关联分析。在典型红壤区江西省余江县布点采集了旱地和水田土样各54份,周边水样24份,分析了土壤有效磷(Olsen-P和Bray-P)含量、水溶性磷(CaCl2-P)含量和水样总磷含量。结果表明,以Olsen-P为指标,11%的旱地和39%的水田土壤缺磷,61%的旱地和39%的水田土壤磷适合作物生长,11%的旱地和11%的水田土壤处于高磷状态。以Bray-P为指标,11%的旱地和33%的水田土壤缺磷,6%的旱地和33%的水田土壤磷适合作物生长,77%的旱地和6%的水田土壤处于高磷状态。Olsen-P、Bray-P与CaCl2-P三者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对Olsen-P与Ca Cl2-P、Bray-P与CaCl2-P分别进行回归分析,求得土壤磷流失突变点的Olsen-P和Bray-P含量分别为56.31和118.4 mg·kg-1。依据这两个标准,水田土壤有效磷均未超过磷流失突变点,旱地土壤Olsen-P和Bray-P超过突变点的样品比例分别为50%和33%。水田周边排水沟渠水的总磷含量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标准。总之,调查的红壤区水田土壤整体较为缺磷、磷流失风险低,旱地土壤有效磷含量和磷流失风险都较高。

关键词: 旱地 水田 流失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