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红壤旱地不同栽培措施对甘薯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与评价
《作物研究 》 2021
摘要:为了探索红壤旱地甘薯适宜的栽培方法,以常规栽培为对照,比较分析不同栽培措施对甘薯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不同栽培措施的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相比常规栽培,其它栽培措施均能增加地上部分产量、鲜薯产量、生物产量、蔓长和单薯鲜质量,降低经济系数、单株结薯数、干物率和R/T值,但仅黑膜覆盖和增施钾肥两项措施的产投系数高于常规栽培。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栽培措施在促进植株生长的同时会降低干物率,而促进光合产物的转化能提高单株结薯数,促进地上部分生长能提高单薯鲜质量。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6.27%,分别为产量性状、经济性状和光合产物性状。综合评价模型结果显示,在本试验气候条件下,黑膜覆盖和增施钾肥综合得分较高,为适宜在红壤旱地应用的甘薯栽培措施,保水剂应用和稻草覆盖综合得分为负数,不适宜在红壤旱地应用。


基于农田土壤镉污染修复后糙米镉的指标筛选
《土壤通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农田土壤镉污染修复以降低糙米镉含量为标准,而忽略了其变化的关键性的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指标。基于此,采用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通径分析、随机森林和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土壤pH值、有机质、容重、阳离子交换量、速效养分、质地、微团聚体、酶活性、微生物数量等23个土壤指标对土壤有效态Cd和糙米Cd含量重要性排序。结果表明,总体上施用土壤调理剂提高了土壤pH值、容重和阳离子交换量,改变了土壤质地组成,增加了大粒级团聚体,并影响了微生物环境,有效降低了土壤有效态Cd和糙米Cd含量,但抑制了部分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通过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pH值和放线菌可以解释土壤有效态Cd 64.32%的变化,阳离子交换量、速效钾、有效磷和蔗糖酶可以解释糙米Cd 82.10%的变化;通径分析表明大粒径团聚体、有机质、黏粒、砂粒、放线菌和真菌对土壤有效态Cd和糙米Cd的直接效应较大;随机森林分析表明土壤pH值是影响土壤有效态Cd和糙米Cd含量的主导因素;结构方程模型表明糙米Cd含量主要受土壤pH值、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效磷的影响,土壤有效态Cd主要受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不同分析方法侧重点不同,总体上对糙米Cd含量影响较大的是pH值、阳离子交换量、有效磷和有机质等,对土壤有效态Cd含量影响较大的是pH值、放线菌和有机质等。
关键词: 土壤调理剂 糙米Cd 土壤指标 随机森林 结构方程模型


基于养分专家系统的水稻磷肥减施潜力研究
《杂交水稻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下磷肥用量的减施潜力,进而为不同肥力水平稻田磷肥减施提供理论依据,在高、中、低肥力稻田上,通过在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基础上增减15%、30%、45%磷肥用量开展双季稻田间试验,并分析磷肥用量与水稻产量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在高、中、低肥力稻田上,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处理的早、晚稻产量均呈高肥力>中肥力>低肥力的趋势,而与之比较,在其基础上磷肥增施15%、30%、45%处理对早、晚稻产量均无显著增产效应,减施15%处理未显著减产,但磷肥减施45%处理在各肥力水平稻田上均显著减产,降幅为4.06%~15.15%。高、中、低肥力稻田上早、晚稻产量潜力对应磷肥合理用量呈低肥力>高肥力>中肥力稻田的趋势,且在95%的产量潜力下,在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量基础上,早稻季不同肥力水平稻田上可减施磷肥27.09%~57.58%,晚稻季可减施磷肥33.25%~50.53%,其中早、晚稻磷肥可减施比例高肥力稻田为27.09%、49.51%,中肥力稻田为36.20%、50.53%,低肥力稻田为33.25%、57.58%。在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量基础上,可在不同肥力水稻田上实现磷肥减施,但减施比例有所差异,整体上高肥力稻田磷肥可减施比例较中、低肥力稻田低。


不同母质发育及pH的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
《环境生态学 》 2021
摘要:土壤母质和pH是影响土壤重金属变化的重要因素,以江西某地区一般农田为对象,共采集1 392份0~20 cm表层土壤,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土壤母质和pH与土壤重金属Cr、Pb、Cd、As和Hg的相互关系,为农田土壤重金属管控及修复治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均较高,紫红色砂页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重金属均较低,而土壤pH较高,近代河湖冲积物发育的土壤pH和Cd含量较低,但土壤Hg和As含量偏高;土壤重金属在pH>7.5时含量最低,土壤Cr、Pb和Cd含量在pH<4.5时最高,土壤As在pH为5.5~6.5时含量最高,土壤Hg在pH为4.5~5.5时含量最高。土壤母质、pH及二者交互作用对土壤重金属Cr、Cd和As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土壤Pb和Hg受土壤母质影响大,土壤Cr、Cd和As受土壤pH影响大。


粉葛废弃物对土壤重金属镉的钝化效果研究
《环境生态学 》 2021
摘要: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粉葛废弃物(质量比:1%、2%、3%、4%、5%)对镉(Cd)污染农田土壤p H、有机质及Cd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经49 d修复后,与对照相比,添加粉葛废弃物处理的土壤p H升高了0.34~1.19,有机质增加了2.23~10.00 mg/kg,Cd弱酸提取态降低了6.61%~26.64%,Cd残渣态增加了1.26%~59.44%,而Cd可还原态和Cd可氧化态影响较小。同时,土壤p H、有机质与Cd弱酸提取态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Cd残渣态呈显著正相关(p<0.05)。总体上,培养时间对Cd弱酸提取态并无明显影响;钝化效果随添加比例的增加逐渐增强;综合降镉效果和添加量,以3%处理最优。粉葛废弃物对Cd污染农田土壤具有较好的钝化效果,这为Cd污染农田土壤修复和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提供了参考。


基于WebGIS的数字农业园区信息系统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2021
摘要:针对农业园区生产管理和服务的需求,开发了基于WebGIS的数字农业园区信息系统.系统采用Openlayers开发WebGIS前端,实现地理图形展示绘制和属性处理等功能,以Geoserver和PostGIS作为地图服务器,MySQL为业务数据库系统,采用Java开发服务器管理端应用系统,实现了农业园区生产的数字化管理、分析和信息服务.该系统功能模块包括资源维护、业务管理、统计信息、农技信息服务和系统管理,目前,该系统已在江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安农业园区示范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农业园区的高效管理和农技服务的信息透明,对转变农业生产和管理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WebGIS;数字农业;农业园区


苦瓜枯萎病病原的鉴定与防治药剂筛选
《江西农业学报 》 2021
摘要: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江西乐平市采集的苦瓜枯萎病植株中分离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致病性测定;另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7种杀菌剂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导致乐平市苦瓜枯萎病发生的病原为尖孢镰刀菌苦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momordicae).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99%噁霉灵、50%多菌灵对苦瓜枯萎病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分别为0.0352、0.3037 mg/L;而50%异菌脲的抑制作用最弱,其EC50值为419.0041 mg/L.推荐99%噁霉灵、50%多菌灵为江西省苦瓜枯萎病的防治药剂.
关键词: 苦瓜;枯萎病;尖孢镰刀菌;药剂;筛选


基于田块尺度上糙米镉含量差异性分析
《环境生态学 》 2021
摘要:通过对糙米镉含量的差异性分析和合理采样数量研究,为农用地污染效果评估提供依据和指导。将采样量设置了10个水平(依次为:10、20、30、40、50、60、70、80、90和100),在江西省新余市4 hm~2范围内镉污染农田进行稻谷采样,并分析不同采样量对糙米镉含量、超标率、变异系数等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采样量下糙米镉含量为0.01~0.78 mg/kg,均值为0.20~0.29 mg/kg,标准差为0.10~0.13,变异系数为35.87%~63.88%,与采样量为10个相比,糙米镉含量随采样量的增加而递减,其降幅为7.14%~25.93%,研究区糙米镉含量均超过限量值(0.20 mg/kg)。相关性表明,糙米镉含量变异系数与采样量呈极显著正相关(y=29.45+0.35x,r=0.97,p<0.001);而糙米镉含量超标率与采样量呈显著负相关(y=80.76-0.46x,r=-0.98,p<0.001)。综合糙米镉含量、超标率、变异系数等因素,以及考虑人力、物力、时间等因素,采样量为50时,能较好地代表研究区糙米镉含量的整体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