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491条记录
江西双季稻不同品种搭配模式对产量与效益的影响

杂交水稻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双季高产为目标,在江西开展早、晚稻不同品种搭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不同熟期品种合理搭配,适当延长双季周年生育期,不但有利于提高双季总产量,还有利于提高光温、肥水资源利用效率。在江西南部,"早籼(中熟)+晚籼(迟熟)"模式及"早籼(中熟)+晚粳"模式较佳;在江西北部,"早籼(早熟)+晚粳"模式及"早籼(中熟)+晚籼(中熟)""早籼(中熟)+晚粳"模式较佳;具体采用何种搭配模式,可结合当地实际条件而定。

关键词: 双季稻 品种搭配 产量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NA干扰技术在昆虫学领域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RNA干扰(RNAi)是生物体内源基因发生转录后特异性降解的一种生理现象,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RNAi主要由小干扰RNA诱发阻碍目的基因的翻译或转录,造成目标信使RNA沉默.RNAi具有高效、特异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昆虫基因功能研究,并显示出了开发新型病虫害管理策略的巨大潜力.主要阐述了RNAi的沉默机制,双链RNA转入昆虫体内的几种方式,以及RNAi技术在不同目昆虫中研究的最新进展.最后,对RNAi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简单总结,还对RNAi技术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害虫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RNA干扰 昆虫 转运机制 害虫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耐迟播油菜新品种赣油105的选育

作物研究 2021

摘要:为培育适合南方双季稻区生产的早熟油菜品种,选用Altex为母本,川油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对杂交后代进行系统选育,培育出早熟、稳产、优质、成熟期熟相好、耐迟播、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早熟油菜新品种赣油105,于2020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2015—2016年度江西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和2016—2017年度江西省油菜新品种联合测试试验表明,赣油105两年平均产量为1719.8 kg/hm2,比对照中油杂12号增产3.1%,两年平均产油量为715.5 kg/hm2,比对照中油杂12号增产3.0%.该品种全生育期183.2 d,株高145.8 cm,单株有效角果数134.6,每角果粒数21.9,千粒质量3.8 g,芥酸含量0.1%,籽粒硫代葡萄糖甙含量15.2μmol/g,含油量42.5%.赣油105适宜在江西和湖南省南部等南方双季稻三熟制冬油菜区种植.

关键词: 油菜 育种 赣油1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TRIZ理论在粮食收集机设计中的应用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粮食摊晒和收集的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想要实现收集与摊晒并存,效率与收净率兼顾的复杂功能,给机器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采用TRIZ理论对粮食收集与晾晒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转化通用参数寻找创新设计中存在的技术矛盾.根据冲突解决原理分析,解决了系统中矛盾冲突,对收集模块、行走模块及存储晾晒模块进行创新设计,并研究了粮食收集晾晒过程的"物-场模型",确定了集粮毛刷与晾晒挡板的具体设计方式,使粮食收集机实现收集与晾晒一体,效率与收净率并存的强大功能.最后通过建模将机体创新设计转化为虚拟样机,从而加工实体样机,经实际操作表明:机器操作性能良好,功能要求基本达到,可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TRIZ理论 粮食收集机 创新设计 矛盾矩阵 物-场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藏区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和稻米品质特性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2021

摘要:通过对西藏自治区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和品质特性进行分析,为雪域高原水稻品种的选择提供依据,更好地推动藏区水稻产业的发展.以14个粳稻和7个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以当地品种"芒白(音译)"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20年4~10月在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开展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的试种试验,考察指标包括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稻米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和RVA谱特征值等.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WJ313、赣73优8601、赣宁粳1号和莲香早等12个品种产量达7500 kg/hm2以上,较对照增产75.9% ~122.3%,其中粳稻品种在藏区更具增产优势;对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穗实粒数是影响藏区水稻产量的重要构成因子;在供试材料中仅8个品种的整精米率达到国优稻谷标准,除WJ313外其他参试品种的垩白度均达到国优稻谷标准,粳稻中直链淀粉含量达到国优稻谷标准的有8个,籼稻则全部达到国优稻谷标准.综上,藏区种植水稻应在适宜穗数的基础上,主攻大穗,并兼顾结实率与千粒重;优质稻引种应首选整精米率高的水稻品种,同时直链淀粉含量也是藏区粳稻选种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西藏;水稻;产量;稻米品质;特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省番茄绵疫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检测及抗性风险分析

农药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番茄绵疫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18—2019年从江西省番茄主产区采集分离得到的58株绵疫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并以敏感菌株YD5为亲本,通过紫外线诱导获得了4株抗性突变体,研究了突变体的生物学性状;进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敏感菌株YD5及其4个抗性突变体对烯酰吗啉和甲霜灵的EC50值,分析嘧菌酯与烯酰吗啉和甲霜灵是否存在交互抗性.结果表明:嘧菌酯对绵疫病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对58个绵疫病菌的EC50值介于0.1867~1.6239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8606±0.3318)μg/mL,58个菌株对嘧菌酯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正态分布,表明番茄绵疫病菌对嘧菌酯仍然较为敏感.通过紫外线诱导获得4个抗性突变体,突变体的抗药性能够稳定遗传,且在致病力与游动孢子萌发率方面与亲本菌株无显著差异,产孢量较亲本菌株显著下降.嘧菌酯与烯酰吗啉和甲霜灵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药性.研究表明,番茄绵疫病菌对嘧菌酯具有中等抗性风险,一旦田间出现抗性菌株,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菌群的转移扩散.同时,需加强番茄绵疫病菌对嘧菌酯的田间抗性监测,在生产过程中轮用或混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以避免或延缓抗药性的发展.

关键词: 辣椒疫霉 嘧菌酯 敏感性 交互抗性 抗性风险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改良剂对土壤Cd活化和稻米Cd吸收的阻控效果(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1

摘要:通过Cd污染环境(土壤Cd含量为1.0 mg/kg)下早稻晚稻种植盆栽试验,比较了有机肥(猪粪、生物黑炭)单施以及与碱性改良剂(石灰、牡蛎壳粉)配施对土壤Cd活化和稻米Cd吸收的阻控效果,并探讨了土壤有效Cd与水稻籽粒Cd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CK (不添加改良剂)相比,施用改良剂后早稻和晚稻的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15.52%~36.01%和12.02%~27.28%,籽粒Cd含量分别降低了24.76%~64.53%和4.93%~58.32%,籽粒Cd累积量分别降低了22.27%~51.76%和33.84%~46.95%(单施猪粪处理除外);其中,生物黑炭的降Cd效果显著优于猪粪,配施牡蛎壳粉的降Cd效果优于石灰处理;早稻和晚稻收获后,施用改良剂后土壤有效Cd含量分别比CK降低了35.00%~65.88%和30.93%~68.57%。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壤有效Cd含量与水稻籽粒Cd含量可以用线性方程进行较好地拟合(R2>0.70, P <0.05)。这表明有机肥与碱性改良剂配施可以通过钝化土壤有效Cd来快速降低水稻籽粒Cd含量,且生物黑炭与牡蛎壳粉配施的效果较好。

关键词: Cd污染土壤 有机肥 碱性改良剂 水稻 籽粒 降Cd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贮藏方式对花生仁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赣花7号花生为试验材料,采用低温贮藏、干燥贮藏、气调贮藏和通风贮藏对花生仁进行处理,检测贮藏期间花生仁的酸价、过氧化值、粗蛋白含量、油亚比、氨基酸含量和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花生仁的酸价、过氧化值和粗蛋白含量都呈上升趋势;油亚比在贮藏后期升高;氨基酸总量在贮藏后期降低;黄曲霉毒素B1含量贮藏前期未检出,后期逐渐升高。气调贮藏、低温贮藏和干燥贮藏能较好地保障花生仁贮藏品质,尤其对抑制花生仁的氧化酸败及其黄曲霉毒素B1防控效果明显。

关键词: 花生仁 低温贮藏 干燥贮藏 气调贮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份江西地方优异冬瓜种质资源的发现

中国种业 2021

摘要:产量是冬瓜育种永恒的研究目标,也是判别冬瓜种质资源优劣性的重要衡量标准。以"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为契机,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种质资源第一调查队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许湾镇下陈村发现了一份大果型冬瓜种质资源,命名为下陈冬瓜,编号为P361027042。下陈冬瓜瓜形长圆筒形,蜡粉厚,微棱,肉质致密,品质优良;瓜纵径约为151.25cm,瓜横径为39.17cm,瓜肉厚为12.5cm,单瓜重可达80~100kg;维生素C含量为311.7mg/kg,可溶性总糖含量为511.8mg/g,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87mg/g,粗纤维含量为1.4%,干物质含量为4.05%,钾含量为1.78mg/kg,钠含量为5.34mg/kg,果肉硬度5.22kg/cm2,每667m2产量9500~12000kg,下陈冬瓜的发现为创制高产冬瓜新品种提供了优异亲本材料。

关键词: 江西 冬瓜 种质资源 地方品种 大果型 优异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评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红壤稻田肥力的提升作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准确评价有机肥料提高农田土壤肥力的效果,是正确选择土壤培肥措施的基础。通过比较两种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评价有机肥培肥效果的可行性。【方法】3年田间定位试验(2015—2017)在长江中下游的红壤双季稻田进行。共设7个处理:不施肥(CK),等氮磷钾投入量下的单施化肥(CF)和一半化肥氮配施一半的牛粪(+CM)、猪粪(+PM)、鸡粪(+ChM)、绿肥(+GM)与秸秆(+SR)。在2017年晚稻收获后,采集耕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生物学性状。筛选用于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用雷达图分析稻田土壤肥力水平的制约因素,采用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I F I)评价不同有机肥料的培肥效果。【结果】1)团聚体结构、pH、有机质3个指标属于弱变异性,其余指标属于中等强度变异,以有效锌、有效磷以及酸性磷酸酶的变异系数较大,对施肥处理的响应比较灵敏;2)由隶属度值制成的雷达图显示,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速效钾与全磷含量是制约稻田土壤肥力水平最主要的3个因子;3)运用全量数据集与最小数据集计算的肥力指数IFI均表明,相对于不施肥CK,6个施肥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肥力指数IFI,5个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IFI均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且+PM与+ChM处理的IFI指数显著高于+CM与+GM处理;在全量数据集下,+SR处理的IFI指数显著高于+CM与+GM处理,而在最小数据集下,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4)全量数据集的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IFITDS和最小数据集的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IFIMDS均与双季稻总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基于全量数据集和基于最小数据集的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IFITDS、IFIMDS)均可客观表征土壤肥力质量。依据该指标,化肥配施猪粪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最佳,其次是配施鸡粪或秸秆,最低是配施牛粪或紫云英绿肥。

关键词: 有机肥料 土壤肥力质量 肥力质量综合指数 稻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