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连续种植翻压紫云英减施化肥对江西早稻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化肥减施下紫云英不同翻压量对南方双季稻区早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南方稻田化肥减施和优质稻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多年定位试验始于2008年,试验点位于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设冬闲不施肥对照(CK)、冬种紫云英不施肥(MV)、施用100%化肥(F100,常规施肥)、施用15000kg/hm2紫云英+80%化肥(G1F80)、22500 kg/hm2紫云英+80%化肥(G1.5F80)、30000 kg/hm2紫云英+80%化肥(G2F80)、37500 kg/hm2紫云英+80%化肥(G2.5F80)共7个处理。分析了减施化肥条件下翻压不同量紫云英对水稻多年产量、产量构成以及2020年早稻稻米外观品质、淀粉、蛋白质、脂肪含量以及氨基酸组分的影响。【结果】化肥减量20%条件下,翻压不同量的紫云英提高了水稻产量和有效穗数,G2F80和G2.5F80处理相对常规施肥处理(F100)水稻多年平均产量分别增加了6.3%和8.0%,其中G2.5F80处理的产量达7.17 t/hm2,有效穗数较F100处理显著提高7.4%。翻压不同量紫云英能够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其中G2F80处理能在维持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基础上,较F100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13.1%、全氮12.8%。减量化肥条件下紫云英翻压量较低时,会降低稻米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G2.5F80处理稻米外观品质与蒸煮食味品质与F100处理无显著差异。相较F100处理,G2.5F80处理稻米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分别提高了19.1%和59.4%,MV处理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提高了49.8%;G1.5F80处理的赖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最高,相较F100处理分别增加了147.6%和145.7%。【结论】化肥减施下翻压紫云英能够有效改善土壤肥力,进而提高水稻产量和稻米的营养品质,但紫云英翻压量较低时在一定程度影响了稻米的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其中翻压37500 kg/hm2紫云英配施80%化肥综合效果最好。


沼液施用对土壤及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为研究沼液施用对土壤和农产品重金属累积的影响,以水稻和皇竹草为供试材料,在江西省不同地区设计试验,分析沼液施用对土壤和农产品中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Hg未被检出,Zn、Cu、Cd、Cr、Pb和As均被检出,其中Zn、Cu含量最高,且均未超出NY/T 2596—2014中相应的限量值。土壤和农产品重金属结果表明,水稻种植土壤中,Hg潜在风险最高,其次是Cd、As、Cu、Zn,而Cr、Pb的潜在风险最低;需监测沼液长期施用对土壤中Cd、As、Cu、Zn的累积情况;皇竹草种植土壤中,Pb和Zn的潜在风险较高,其次是As和Cd,而Hg、Cr和Cu的潜在风险较低;沼液中Zn含量较高,需监测沼液长期施用对土壤中Zn的影响;对于糙米和皇竹草,Hg未被检出,Zn、Cu、Cd、Cr、Pb和As均被检出,其中Zn含量最高分别为17.844~23.073和9.665~35.913 mg/kg;其次是Cu分别是2.638~3.323和2.816~9.392 mg/kg; Cr、As、Pb和Cd的含量相对偏低;皇竹草中重金属受沼液施用的影响,且与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正相关性。


芝麻杂交制种技术研究Ⅰ:亲本行比与产量的关系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理想的父母本行比,增加芝麻杂交种的制种产量,以芝麻隐性核雄性不育系1615A为材料,开展了不同亲本行比与产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在父母本行比为1:10、2:10、3:10、4:10和5:10的试验中,在授粉不够充分的情况下,母本(不育系)不育株表现出非正常成熟和基部无效分枝的异常植株生长形态,且非正常成熟植株比率和基部无效分枝植株比率随着距离父本的行数增加而增加,和与父本距离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和父本行数的关系较小,在与父本邻近的1~3行或1~4行的不育系植株中非正常成熟植株比率和基部无效分枝植株比率均相对较低;父本行数、与父本距离对母本的每蒴粒数和单株产量影响最为显著,父本行数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父本距离和每蒴粒数、单株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随着与父本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在与父本邻近的1~3行或1~4行的母本植株每蒴粒数和单株产量均相对较高。可见,芝麻父本花粉在邻近的3~4行母本植株上可以得到高效传播,使不育系植株得到较充分的授粉。(2)在父母本行比为1:2、1:3、1:4、1:5、1:6和1:7的6个试验组合中,母本的每蒴粒数和单株产量均表现为逐渐减少,理论产量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在1:5时达到最高;在2:4、2:5、2:6、2:7、2:8、2:9和2:10的7个试验组合中,母本的每蒴粒数和单株产量同样逐渐减少,理论产量也先上升后下降,在2:6时达到最高;综合试验结果认为,芝麻隐性核不育杂交种制种的父母本行比为1:4、1:5和2:6、2:7,制种的理论产量分别为425.54 kg/hm2、429.30 kg/hm2和473.61 kg/hm2、469.23 kg/hm2。


适宜南方丘陵双季杂交稻的精量育秧播种装备的研制与试验
《江西农业学报 》 2021
摘要:针对南方丘陵双季稻育插秧这一水稻机械化生产的薄弱环节,为解决双季稻育秧小播量播种均匀性差及落种位置准确性不高的难题,实现双季杂交稻的精量播种育秧。通过开展双季稻精量育秧播种装备的关键部件设计和仿真分析等创新研究,研制出气力式水稻精量育秧播种装备。通过试验表明,精量育秧播种装备能够有效满足双季杂交稻微小播量播种的农艺要求,具有省种、效率高(570盘/h)、播种均匀度高(95.56%)的显著特点,有效实现双季杂交稻的机械化稀播、匀播、定位落种育秧,为双季稻机械化育秧提供了适宜的装备支撑,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低氮条件下密度对红壤旱地秋芝麻产量和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低氮条件下红壤旱地秋芝麻高产栽培的适宜种植密度,2016年-2017年在进贤县和南昌县开展试验,研究6个密度(D1-15.0、D2-22.5、D3-30.0、D4-37.5、D5-45.0和D6-52.5株/m2)对秋芝麻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和叶面积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2017年南昌县试验点D1和D2的单株蒴果数较D4显著增加18.32%和20.27%,其它处理的每蒴粒数较D3显著增加15.92%~25.04%;随着密度的增加秋芝麻产量呈现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2016年进贤点密度为D6时产量较D1显著增加40.78%,2017年进贤点为D2和D6时产量较D3显著增加18.00%和16.74%,2017年南昌点为D2、D5和D6的产量较D3显著增加32.86%~44.15%。D2、D5、D6的产量平均值较D1显著增加20.66%~26.82%。叶面积指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随着芝麻生长发育都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因此,秋芝麻适宜密度应控制在22.5株/m2或45.0~52.5株/m2,才能够构建合理冠层,达到高产效果。


江西番茄烂果病病原菌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番茄是全世界栽培最广泛的农作物之一,其果实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A、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当前,番茄被用作模式植物来研究植物生物学的各个方面,如寄主与病原菌的互作,类胡萝卜素代谢调控等[1]。然而,番茄在栽培过程中烂果现象发生普遍,直接影响到番茄的产量和品质,严重的甚至绝产无收[2]。引起番茄烂果的病害有多种,包括晚疫病、绵疫病、脐腐病、软腐病等。


鲜食糯玉米新品种赣甜糯3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赣甜糯3号是以自交系HNM05为母本,以自交系YN167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鲜食糯玉米一代杂种.株高222.7 cm,穗位高82.5 cm,果穗锥型,穗长18.4 cm,穗粗4.8 cm,穗行数14行;籽粒白色,甜糯型,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的97.81%,每667 m2鲜穗产量800 kg左右.春播出苗至鲜果穗成熟90 d(天),秋播80 d(天),田间对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和玉米螟的抗性与对照苏玉糯5号相当,适宜江西省及东南地区鲜食糯玉米产区种植.


不同生育期芝麻根系分泌物对连作障碍的响应及其自毒作用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芝麻根系分泌物中可能导致连作障碍的化感物质,以江西主栽品种金黄麻为材料,设置正茬与连作处理,研究芝麻现蕾期、盛花期和成熟期根系分泌物的组分变化与差异。结果表明:正茬芝麻根系分泌物对芝麻种子的发芽表现出"低促高抑"现象。正茬和连作芝麻在现蕾期、盛花期和成熟期的根系分泌物中鉴定出18~28种有机物。现蕾和盛花期芝麻根系分泌物均含有酯类、烃类、酸类、酚类、胺类、醇类和酮类物质,以反式-(2,3-二苯基环丙基)-苯亚砜甲酯相对丰度为最高;成熟期比现蕾和盛花期多醚类物质,以辛乙烯二醇单正十二烷基酯相对丰度为最高。酯类物质是芝麻根系分泌物的重要组分,尤其在现蕾期其总相对丰度达到75.12%(正茬)、52.96%(连作)。其中,邻苯二酸二异辛酯和辛乙烯二醇单正十二烷基酯的相对丰度在连作芝麻根系分泌物比正茬中高9.48和5.73个百分点。酸类物质在芝麻成熟期根系分泌物中含量最高,总相对丰度在正茬与连作芝麻根系分泌物中分别达17.53和42.71个百分点。其中,连作芝麻根系分泌物中棕榈酸、亚油酸和硬脂酸的相对丰度依次提高15.78、1.33和1.15个百分点;油酸、肉豆蔻酸仅在连作芝麻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到,相对丰度为10.66和1.62个百分点。与正茬相比,芥酸酰胺在现蕾期和盛花期的连作芝麻根系分泌物中相对丰度分别提高21.68和11.51个百分点;油酸酰胺相应提高2.16和7.44个百分点。综上,连作改变了芝麻根系分泌物组分。


利用东乡普通野生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定位产量相关性状QTL
《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东乡普通野生稻和日本晴为亲本构建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为研究材料, 2019年分别在北京、山东临沂和江西南昌对分蘖数、穗粒数和粒形等11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多环境鉴定,结合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基因型数据定位水稻产量相关性状QTL。3个环境共检测到68个QTL,包括株高4个、穗长5个、分蘖数2个、一次枝梗数7个、一次枝梗粒数8个、二次枝梗数8个、二次枝梗粒数10个、每穗粒数6个、千粒重7个、粒长8个和粒宽3个; LOD值介于2.50~12.66之间,贡献率变幅为4.67%~27.79%,15个QTL的贡献率大于15%;24个QTL与已报道位点/基因位置重叠,44个QTL为新发现位点; 6个QTL在2个环境能被检测到, 1个QTL qTGW2能在3个环境检测到,且是还未报道的新位点。最后,利用BSA法验证了qPH7、qPBPP8-2和qGW10三个QTL的可靠性。本研究将为后续产量相关性状基因克隆以及进一步解析其遗传基础和分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产量相关性状 QTL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