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595条记录
基于典型案例的农业与食品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农业工程 2021

摘要:农业与食品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在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担任重要角色。以典型案例为例,剖析国内3种类型农业与食品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现状、特点,以及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实施差异化战略、完善运行管理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 新型研发机构 农业 食品 产业链 创新链 技术转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梨园农药减量增效关键技术

现代园艺 2021

摘要:江西梨园病虫害发生多、化学农药用量大。选择好梨树树形,掌握梨园病虫害发生特点,在关键时期运用弥雾机喷药,注重物理防治、梨园生草是梨园农药减量增效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梨园 农药 减量增效 关键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行比配置对鲜食玉米-绿豆套种甘薯体系产量效益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2021

摘要:为实现红壤旱地鲜食玉米—绿豆套种甘薯立体种植体系产量和效益的最大化,筛选出较鲜食玉米—绿豆轮作(CK1)和甘薯单作(CK2)增产程度最高的行比结构,设计了1∶1、3∶2、2∶1的行比套种甘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套种提高了系统产量、土地当量比、产出和纯收益,经济效益较CK1增加6.12%~72.46%,较CK2增加132.91%~279.07%,增收显著;随着行比值的增加,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但绿豆和甘薯产量逐渐下降,导致系统产量、土地当量、产出和产投比均下降。综合来看,在鲜食玉米—绿豆套种甘薯模式中保持玉米和绿豆的行株距,按照1∶1的行比套种甘薯能获得最高的系统产量、土地当量比、经济效益和产投比,适宜在红壤旱地区域推广应用。

关键词: 行比配置 间作套种 鲜食玉米 绿豆 甘薯 红壤旱地 农艺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摄食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温度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摄食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克氏原螯虾幼虾(3.11±0.04 g)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4个温度处理组(23、26、29、31℃),通过加热棒调节养殖水体温度,试验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幼虾的体长与体重在26℃条件下增长最快,显著高于另外3个温度条件(P<0.05),在29℃和31℃条件下体长与体重增长较快,均显著高于23℃(P<0.05)。温度差异对克氏原螯虾肥满度并未产生显著变化(P>0.05)。在温度为23℃条件下,克氏原螯虾幼虾成活率最高,可达100%,显著高于另外3个温度条件(P<0.05),其中31℃条件下幼虾的成活率最低,仅为89%。在4个温度条件下,23℃饲料系数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个温度条件(P<0.05),而26℃饲料系数最低,显著低于23℃(P<0.05)。克氏原螯虾摄食率在4个温度条件下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随着温度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逐渐下降的变化。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温度 生长 摄食 消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鹰潭市余江区早稻生产现状及对策

现代农业科技 2021

摘要:鹰潭市余江区作为江西省双季稻主产区之一,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市推进早稻生产的号召,多措并举,顺利完成了早稻生产目标任务。本文介绍了余江区早稻生产概况、采取的措施,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当地早稻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早稻生产 措施 问题 对策 江西鹰潭 余江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茶籽油氧化稳定性研究进展

江西农业学报 2021

摘要:油茶籽毛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且含有维生素、植物甾醇、多酚类等多种活性物质,其氧化稳定性较好.在经过精炼加工后,油茶籽毛油活性物质损失较大,氧化稳定性大幅下降.在贮藏期间,油茶籽油易受氧、光照、温度、金属离子、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氧化速度加快,如果贮藏不当,更易氧化.为减缓油茶籽油氧化速度、提高其氧化稳定性、延长贮藏货架期,众多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包括探索加工工艺、储存容器材质的选择、最适合的贮藏条件、研发利用各种抗氧化剂等.因此,从油茶籽油的特性、影响抗氧化性能的因素、各种抗氧化剂的应用等方面,综述了提升油茶籽油抗氧化性能的研究进展,展望了今后油茶籽油氧化稳定性研究方向.

关键词: 油茶籽油 贮藏 抗氧化 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壤旱地食用型甘薯主要农艺性状的稳定性分析及适应性评价

江西农业学报 2021

摘要: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2年间8个不同食用型甘薯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测定结果进行稳定性分析,并建立了一个适宜红壤旱地食用型甘薯品种的评价模型,以期揭示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规律,并为红壤旱地食用型甘薯品种的筛选与选育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年度间总的农艺性状变化差异较小.供试所有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基因型效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且均大于年份效应,但仅还苗期的年份效应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显示,干物率与蔓长呈显著性正相关,与食味评价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分枝数呈显著性负相关,薯干产量与封垄期和分枝数呈显著性负相关.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建立了食用型甘薯品种在红壤旱地适应性的综合评价模型,能有效提高食用型甘薯品种适应性评价的科学性,应用于生产与育种实践.

关键词: 红壤旱地;食用型甘薯;稳定性;适应性;评价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种化学杀菌剂与木霉及其组配制剂对辣椒疫病防控效果研究

生物灾害科学 2021

摘要:【目的】为对比化学杀菌剂、木霉及杀菌剂与木霉组配制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控效果。【方法】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测试了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687.5 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两种杀菌剂,木霉及两杀菌剂分别与木霉的复配制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控效果及持效性。【结果】烯酰吗啉与氟菌·霜霉威药后7d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木霉,药后21 d的防治效果与木霉无显著差异。烯酰吗啉、氟菌·霜霉威分别与木霉复配后,其药后7 d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与两种杀菌剂单剂无显著差异,药后21 d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两种杀菌剂单剂及木霉。【结论】烯酰吗啉、氟菌·霜霉威分别与木霉复配能显著提高对辣椒疫病持效性且未降低其速效性,因此可以在辣椒疫病防治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辣椒疫病 杀菌剂 木霉 病害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低温耐低氧萌发野败不育系赣野A的选育

杂交水稻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赣野A是江西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将东乡野生稻的耐冷性和耐低氧萌发能力导入抗稻瘟病保持系赣香B后再与赣香A测交和回交育成的野败型三系籼稻不育系。该不育系败育彻底,异交结实率高,配合力较强,具有较强的耐冷性和耐低氧萌发能力,在直播杂交稻育种中应用前景广阔。2019年通过了江西省品种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不育系 赣野A 耐低温 耐低氧萌发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测定茶叶中黄酮醇糖苷种类及含量

江苏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UPLC-QqQ-MS/MS)联用技术对茶叶中黄酮醇糖苷(FGs)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提取方式和检测条件进行优化。用75%(体积分数)甲醇水溶液提取目标化合物,再用Waters Acquity HSS T3色谱柱(粒径为1.8μm,长度×内径为100.0 mm×2.1 mm)分离目标化合物,以含有0.1%(体积分数)甲酸的乙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源(ESI+)与质谱多反应监测(MRM)方法对成品茶中15种FGs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在0.1~20.0μ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FGs的基质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其检测限(LOD)为0.08~0.23μg/L,定量限(LOQ)为0.25~0.76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0%~2.80%,出峰时间为3.60~7.40 min。与现有最优检测技术相比,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具有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可为提高茶叶品质成分的检测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叶 黄酮醇糖苷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 质谱多反应监测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