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饲粮中添加益生菌对努比亚山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瘤胃发酵的影响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 2021
摘要:为研究饲粮中添加益生菌对努比亚山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瘤胃发酵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2月龄左右努比亚山羊(母羊)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试验羊饲喂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试验Ⅰ组)、0.5‰(试验Ⅱ组)和1.0‰(试验Ⅲ组)的益生菌。试验期70 d,其中预饲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正试期第60天,试验Ⅱ组的胸围和管围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而体高则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其他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山羊的体重、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Ⅱ组高于其他两组。(2)正试期第10天,试验Ⅲ组山羊生长激素(GH)和瘦素(LEP)浓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浓度有高于其他两组的趋势(P=0.07)。正试期第30天,试验Ⅰ组山羊血糖(GLU)浓度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而GH浓度则相反;试验Ⅰ组山羊高密度脂蛋白(HDL)浓度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Ⅲ组LEP浓度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正试期第60天,试验Ⅱ组山羊GLU和HDL浓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而甲状腺激素T4浓度则相反。(3)试验Ⅲ组的异丁酸和丁酸浓度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或P<0.05),其他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Ⅱ组山羊瘤胃嗜淀粉瘤胃杆菌、栖瘤胃普雷沃菌、溶纤维丁酸弧菌、乳酸菌和黄色瘤胃球菌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试验Ⅲ组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综上说明,益生菌可能会通过促进山羊激素分泌和改善瘤胃发酵来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关键词: 努比亚山羊 益生菌 生长性能 血液生化指标 瘤胃发酵


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优化芦笋果糕加工工艺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芦笋加工新途径,提高资源利用率,该研究以芦笋、高酯果胶、琼脂粉、卡拉胶等为原料互配,结合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确定芦笋风味果糕工艺参数,通过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优化芦笋果糕工艺,并测定优化后芦笋果糕的质构特性.结果表明,芦笋果糕最优配方为高酯果胶0.50%,卡拉胶1.80%,琼脂粉2.60%,芦笋粉1.80%.在此条件下,感官评分为96.70分;质构指标测定值分别为硬度(8062.88±377.08)g,黏性(-141.09±15.30)g·s,弹性0.71±0.02,凝聚性为0.52±0.01,胶黏性4875.11±203.19,咀嚼性3132.20±126.01,回复性0.24±0.00.在此工艺条件下,制成的芦笋风味果糕,含有芦笋膳食纤维及生物活性成分,营养功能丰富.
关键词: 芦笋;果糕;质构特性;模糊数学;感官评价


光谱技术分析尿素对BSA糖基化反应的影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牛血清白蛋白(BSA)和葡萄糖为原料,采用光谱技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不同浓度尿素(0~7 mol·L-1)对BSA糖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BSA经过尿素处理后,其糖基化产物的自由氨基含量和内源荧光强度均显著下降;同步荧光光谱表明BSA与尿素的结合点更接近于色氨酸(Trp)残基;紫外光谱分析表明经尿素处理后BSA的糖基化产物的紫外吸收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三维荧光光谱表明随着尿素浓度的增加,BSA的最大发射波长产生先红移再蓝移的变化趋势,说明其结构展开,促进了BSA的糖基化反应.结果表明,尿素处理会使BSA的空间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伸展,且当尿素浓度为3 mol·L-1时BSA的糖基化反应程度最大.


大豆蛋白含量新位点qPRO-19-1的定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其籽粒蛋白约为40%,是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之一。国产大豆主要用于食用,提高大豆蛋白含量是主要的育种目标。因此,发掘大豆蛋白含量相关基因,对开发分子标记并培育高蛋白食用大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低蛋白大豆品种中黄35为母本,以源自日本的高蛋白大豆十胜长叶为父本,构建了重组自交系(RIL,recombination inbred lines)群体。利用集群分离分析法(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在3条染色体筛选出9个与蛋白含量相关的SSR标记,其中位于19号染色体的QTL尚未见报道。进一步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ADD)分析RIL群体F2:15和F2:16,在19号染色体重复定位了1个蛋白质含量相关QTL qPRO-19-1,位于分子标记SSR1938和SSR1959之间,LOD值分别为3.43和3.98,贡献率分别为7.81%和14.87%,高蛋白等位基因来自于高蛋白亲本十胜长叶。qPRO-19-1的定位区间长度为385 kb,共有注释基因36个。本研究定位了蛋白质含量相关的新位点qPRO-19-1,为大豆高蛋白基因的图位克隆及分子标记育种奠定了基础。


不同杀线剂对山药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其理化性质的影响
《植物保护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苗期山药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土壤线虫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为分析指标,探究6种杀线剂对山药土壤环境的影响,旨在为山药线虫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6种杀线剂对山药土壤含水量、pH、有机质、铵态氮及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均可显著降低土壤速效磷含量。与清水处理(CK)相比,6种杀线剂不仅可大幅提高土壤中有益的食细菌类线虫的相对丰度,也使有害的植物寄生类线虫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且对拟丽突属Acrobeloides的促生作用以及对根结属Meloidogyne和短体属Pratylenchus的灭杀作用最为明显,尤其是10.5%阿维·噻唑膦颗粒剂和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但其也均使有益的食细菌类线虫真头叶属Eucephalobus和丽突属Acrobeles相对丰度显著降低70%以上。对土壤线虫生态指数分析表明,10.5%阿维·噻唑膦颗粒剂和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处理的土壤线虫丰富度指数(SR)和瓦斯乐斯卡指数(WI)均显著升高,植物寄生线虫指数(PPI)和成熟度指数(MI)无显著变化,但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营养类群指数(TD)均显著降低;2.5亿孢子/g厚孢轮枝菌颗粒剂、50亿孢子/g淡紫拟青霉颗粒剂、20%辣根素水剂和10亿孢子/g茶枯抑线生物菌肥(解淀粉芽胞杆菌)不仅可显著降低土壤线虫PPI和PPI/MI、大幅提高SR,对土壤线虫H′、J′和WI和MI影响不大,但50亿孢子/g淡紫拟青霉颗粒剂和10亿孢子/g茶枯抑线生物菌肥(解淀粉芽胞杆菌)处理的TD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速效磷含量与土壤线虫数量、属数及植物寄生类线虫相对丰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6种杀线剂可有效控制植物寄生类线虫种群数量,但2种化学杀线剂还会对土壤有益线虫、土壤养分及线虫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等产生明显负作用,对土壤环境干扰较大。


离子对反相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畜禽肉中5种硒形态含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一种测定畜禽肉类中硒代胱氨酸、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硒代蛋氨酸、硒酸根和亚硒酸根含量的离子对反相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方法。样品中有机硒通过胰蛋白酶和蛋白酶(XIV,链霉蛋白酶)酶解提取,无机硒通过碘乙酰胺溶液提取,于55℃水浴200 r·min-1振荡提取20 h,提取液高速离心后再经超滤管离心净化,C18反相色谱柱分离,30 mmol·L-1磷酸氢二铵、 0.5 mmol·L-1四丁基溴化铵和5%(V/V)甲醇为流动相,用20%(V/V)甲酸调节流动相溶液pH至6.0,离子对反相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样品溶液中5种硒形态含量。采用与标准样品对照法定性,峰面积外标法定量。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峰面积定量。硒代胱氨酸、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硒代蛋氨酸、硒酸根和亚硒酸根在5~200μg·L-1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其检出限分别为0.89, 0.78, 0.55, 0.94和0.70μg·L-1,加标回收率为76.8%~109%,批内精密度和批间精密度分别为2.7%~7.8%和3.5%~12.3%。本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和准确等优点,适用于畜禽肉类样品中硒形态分析测定。
关键词: 离子对反相液相色谱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 畜禽肉 硒形态


新余蜜桔自然四倍体叶片形态与生理特异性分析
《中国南方果树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初步评价新余蜜桔自然四倍体材料,从组织形态学、光合作用、抗逆性及激素含量等生理生化角度,对新余蜜桔自然四倍体和新余蜜桔二倍体叶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新余蜜桔二倍体,新余蜜桔自然四倍体叶片叶形指数显著变小,叶片增厚,气孔器密度变小,但气孔开口变大;叶绿素含量显著升高;木质素及酚类物质等抗性相关物质含量显著升高,叶片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茉莉酸(JA)及异戊烯基腺嘌呤(IP)含量均显著升高,表现出高抗逆性潜能。新余蜜桔自然四倍体具备成为无核育种的优良亲本的条件。


一个东乡野生稻苗期耐旱主效QTL-qDR7的分离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东乡野生稻作为迄今世界上分布最北的野生稻,具有耐旱、抗病虫、耐冷等优良抗逆特性,是宝贵的稻种资源。定位耐旱性相关QTL,对阐明其耐旱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东乡野生稻与9311构建的遗传群体为试验材料,开展东乡野生稻耐旱QTL定位研究。在7号染色体定位到一个耐旱主效QTL-qDR7,含有qDR7的株系在干旱条件下株高、最长根长、根表面积和根鲜重均比不含该QTL的株系要高,耐旱性明显强于不含有q DR7的株系。进一步分离鉴定过程中,把qDR7定位于7号染色体分子标记Indel8与Indel13间554.4 kb范围内。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把东乡野生稻耐旱性优良基因导入栽培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蜂巢提取物的制备及其抑菌性、抗氧化活性
《食品科技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获得蜂巢提取物的最佳制备方案,并探究蜂巢提取物的抑菌、抗氧化活性。方法:对在不同提取条件下所获得蜂巢提取物中的黄酮、总多酚及氨基酸提取率进行检测,选择蜂巢提取物中黄酮、总多酚及氨基酸提取含量相对较高的制备条件,在最佳蜂巢提取物制备方案的基础上,检测蜂巢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羟基自由基抑制率和还原能力。结果:研究得到蜂巢提取物的最佳制备方案为:提取时间30 min、料液比1:30 g/mL、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为50 ℃,并且验证值与其没有显著差异。蜂巢提取物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为明显(P<0.05)。相对于Vc,蜂巢提取物有更加显著的抗氧化能力(P<0.05)。结论:蜂巢提取物作为一种天然资源,在抗菌、抗氧化方面能发挥巨大作用,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和使用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