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491条记录
生猪生产应急技术

农村百事通 2020

摘要:我国生猪产业在遭受非洲猪瘟疫情重创后,"元气"大伤.现在新冠肺炎疫情又突然来临,对整个生猪产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生猪产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因运输问题造成原料、饲料、生猪产品进出难及员工返工难上.现在运输受阻现象已有好转,生猪养殖企业和养殖户要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在确保人员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尽快恢复生猪生产,保障生猪产品的供给.

关键词: 生猪生产 生猪产品 非洲猪瘟 生猪产业 应急技术 疫情防控 健康安全 肺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光谱的双季稻分蘖数监测模型

农业工程学报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阐明双季稻分蘖数与冠层反射高光谱间的定量关系,构建基于高光谱的双季稻分蘖数监测模型。基于不同早、晚稻品种和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于关键生育期(分蘖期、拔节期和孕穗期)测定早、晚稻分蘖数,同步使用FieldSpec HandHeld 2型高光谱仪采集早、晚稻冠层反射高光谱数据,分别利用光谱指数法和连续小波变换构建新型光谱指数和敏感小波特征对双季稻分蘖数进行监测,建立双季稻分蘖数光谱监测模型,并用独立试验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新型光谱指数和敏感小波特征对双季稻分蘖数的监测效果优于其他类型光谱参数(植被指数和"三边"参数),其中位于红边区域的小波特征db7(s9,w735)监测早稻分蘖数时表现最优,监测模型R~2为0.754,模型检验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为0.128;位于红边区域的小波特征mexh(s6,w714)监测晚稻分蘖数时表现最优,监测模型R~2为0.837,模型检验RRMSE为0.112。研究结果可为双季稻分蘖数快速无损监测和群体质量精确调控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

关键词: 双季稻 分蘖数 高光谱 小波特征 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USP18基因表达规律及其与产仔数性状 的关联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8基因(USP18)在猪不同妊娠时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关系,并分析其多态性与产仔数性状的关联性,为揭示USP18基因在猪妊娠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PCR扩增猪USP18基因编码区(CDS)序列及开展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USP18基因在梅山猪和大白猪妊娠15、26和50 d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通过体外细胞试验检测分析雌二醇和孕酮联合处理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USP18基因表达的影响,并采用PCR-RFLP和SPSS 19.0检测猪USP18基因多态性与产仔数性状的关联性.[结果]猪USP18基因CDS序列为966 bp,共编码322个氨基酸残基,编码蛋白分子量为37 kD,理论等电点(pI)为6.74;猪USP18氨基酸序列与牛USP18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2%,二者的遗传距离最近.USP18基因在妊娠15和26 d梅山猪和大白猪子宫内膜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妊娠50 d,且在妊娠26和50 d,USP18基因在梅山猪子宫内膜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在大白猪子宫内膜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P<0.05,下同).以10-10 mol/L雌二醇和10-8 mol/L孕酮联合处理子宫内膜上皮细胞,USP18基因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呈上调趋势,且显著高于激素处理前的相对表达量.在猪USP18基因CDS序列953 bp处存在1个SNP位点(T/G错义突变),其不同基因型与产仔数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经产母猪中,TG基因型母猪产活仔数最多,GG基因型母猪产活仔数最少,且差异显著.[结论]猪USP18基因在附植期子宫内膜中高水平表达,且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受雌激素和孕激素诱导,表明USP18基因在妊娠早期建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USP18基因在梅山猪和大白猪间的差异表达可能是导致梅山猪产仔数高于大白猪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USP18基因 子宫内膜 上皮细胞 妊娠 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密度矮化调控对芝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2020

摘要:研究了芝麻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矮化调控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矮壮素能有效降低芝麻株高、始蒴部位,缩短芝麻果轴长度;还能提高芝麻叶片叶绿素含量;但同时也会导致芝麻单株蒴果数、每蒴果粒数的减少,从而使芝麻产量降低.

关键词: 芝麻 密度 矮化调控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洲栽培稻垩白粒率耐热性QTL的定位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定位一个稻米垩白粒率高温耐性QTL,为外观品质育种及解析垩白粒率高温耐性的遗传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非洲栽培稻耐热品种IRGC102309(Oryza glaberrima Steud.)和籼稻品种R9311(O. sativa L. subsp. indica Kato.)为亲本构建的栽培稻种间染色体片段导入系CSIL05-23为材料构建次级分离群体,结合人工气候室模拟灌浆期高温胁迫处理,采用垩白粒率高温钝感值为评价指标,对非洲栽培稻垩白粒率高温耐性QTL进行检测。【结果】在BC_6F_2分离群体,利用单标记分析,发现第5染色体上的SSR标记RM1200与垩白粒率耐热性状极显著正相关(P=0.0005)。进一步利用BC6F3和BC6F4分离群体,采用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和复合区间作图法在水稻第5染色体上的SSR标记RM1200-RM5796区间重复检测到一个灌浆期垩白粒率耐热性QTL,命名为qHTCGR5,分别解释11.4%和17.5%表型变异。根据BC6F4分离群体的纯合重组体表型分组,利用置换作图方法将目标QTL同样定位在SSR标记RM1200-RM5796之间,遗传图距为1.3 cM,物理图距约为333.4 kb。【结论】控制垩白粒率耐热性的qHTCGR5是一个能够用于稻米外观品质育种的新QTL。

关键词: 水稻 垩白粒率 耐热性 数量性状位点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吴城大板籽瓜提纯复壮研究初报

现代园艺 2020

摘要:针对江西永修县主栽籽瓜品种吴城大板籽瓜出现种性混杂退化,瓜子商品性差的现状,选取"吉山村""荷溪村""丁山村"和"同兴村"4份籽瓜资源,采用单株套袋隔离提纯选种技术进行复壮,并对考种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综合籽瓜的产量,在"同兴村"籽瓜资源中选出最能体现品种特性,且产量较高,品质较好品种,可作为吴城大板籽瓜的生产原种.

关键词: 种性退化 吴城大板籽瓜 提纯复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黑色特种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坤两优22

杂交水稻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坤两优22是江西科源种业有限公司和广西恒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两系不育系坤S和恢复系G022配组育成的紫黑色特种两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株叶形态好,茎秆粗壮,剑叶挺直,稃尖紫色,种皮紫黑色,谷壳灰褐色,后期落色好等特点,稻米花青素、β-胡萝卜素、硒含量较高.2018和2019年分别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特种稻 紫黑色 坤两优22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下红壤旱地解钾菌变化及其驱动因子

土壤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南方红壤区,研究长期施肥下土壤解钾菌的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可为该地区土壤钾素资源管理和钾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基于红壤旱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始于1986年),选取不施肥(CK)、施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和氮磷钾肥配施有机肥(NPKM)处理,分析玉米开花期根际土壤的解钾菌类型和解钾能力及其有机酸和激素含量,并结合玉米根系特性和根际土壤理化性质探讨影响红壤旱地解钾菌变化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与NPK处理相比,NPKM处理的根长、根表面积、根直径和根体积分别增加了112.3%、174.4%、32.43%和291.5%,根际土壤pH提高了0.67个单位,有机质、非交换性钾和交换性钾分别增加了29.50%、19.34%和53.89%。各施肥处理根际土壤中均存在解钾菌,CK和NP处理的解钾菌均为类芽孢杆菌属,NPK和NPKM处理则均为纤维菌属。与CK处理相比,NP、NPK和NPKM处理下根际土壤解钾菌的解钾效率分别增加了162.4%、139.0%和105.6%,其中NP处理解钾菌的解钾效率最高。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的结果显示,根系和施肥可同时调控解钾菌的解钾效率。冗余分析(RDA)进一步表明,根系长度和表面积与土壤解钾菌特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因此,红壤旱地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不仅直接影响玉米根系发育特征和根际土壤理化性质,还能显著改变土壤解钾菌群落及其解钾能力,其中根系长度和表面积是调控玉米根际土壤中解钾菌的关键因子。

关键词: 解钾菌 红壤 长期施肥 根际土壤 玉米根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护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野生稻是水稻基础研究与育种的战略性资源,野生稻的保护与利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我国是世界上野生稻种质资源分布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野生稻栖息地遭到严重破环,一些重要居群濒临灭绝.自1996年开始,农业农村部设立专项对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和收集,并实施了异位保存和原生境保护项目.本文全面总结了全国野生稻种质资源调查、取样、异位保存与原生境保护的技术、方法和成效,并通过对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现状评估和未来水稻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了我国野生稻保护与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 野生稻 种质资源 调查收集 保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少毛钝绥螨的生物学特性及rDNA ITS序列分析

植物保护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少毛钝绥螨Proprioseiopsis asetus是在国内有分布的一种捕食螨,其研究尚不深入。为明确其生物学特性,在25℃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少毛钝绥螨对芦笋蓟马1龄若虫、柑橘全爪螨低龄若螨、椭圆食粉螨1龄若螨和丝瓜花粉的食性。结果表明:少毛钝绥螨可以取食以上4种食物,其中对粉螨和芦笋蓟马的捕食量较大,对柑橘全爪螨捕食量较小。少毛钝绥螨及其近缘种的rDNA ITS序列在61~85、116~159、177~198、224~254、277~317、531~549、438~445 bp和580~594 bp等ITS区段存在差异性碱基。少毛钝绥螨及其近缘种分为两个组群。Proprioseiopsis、Neoseiulus、Amblyseius聚为一个组群(GroupⅠ),而Euseius单独聚为一个组群(GroupⅡ)。少毛钝绥螨与N.womersleyi和N.agrestis亲缘关系较近。

关键词: 少毛钝绥螨 生物学特性 rDNA ITS 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