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595条记录
烯效唑喷施方式对无土基质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20

摘要:为探究合理的秧苗调控方式,以华优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烯效唑喷施浓度(C_0,0 mL/L,喷施等量清水;C_1,25 mL/L;C_2,50 mL/L;C_3,100 mL/L)和喷施时期(T_0,播种时;T_1,5 d秧龄;T_2,10 d秧龄),研究了不同烯效唑喷施方式对无土基质育秧秧苗株高、叶绿素含量、根系长度、根系数量、根系活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烯效唑显著降低了秧苗株高,喷施浓度越高,控苗效果越佳,喷施时间推迟控苗效果减弱;烯效唑浓度过高会降低秧苗叶绿素含量;喷施烯效唑可显著增加秧苗根长和数量,并增强秧苗根系活力,但浓度过高则抑制根系的生长。综合秧苗株高、叶绿素含量、根长、根数及根系活力等指标,播种后5 d喷施50 mL/L稀效唑(T_1C_2)对秧苗素质提升效果最佳。

关键词: 烯效唑 喷施方式 基质育秧 秧苗素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双季稻区不同复种方式对稻田综合温室效应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南方双季稻区不同复种方式对稻田综合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影响,试验设置油菜-一季中稻(R-MR)、冬季绿肥(紫云英)-早稻-晚稻(GM-ER-LR)、冬闲-早稻-晚稻(WF-ER-LR)3个处理,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监测周年温室气体排放,探明不同复种方式对周年作物产量、稻田全球增温潜势(GWP)、籽粒能量产出(GEY)和全球增温潜势强度(GWPI)的影响。结果表明,与R-MR相比,GM-ER-LR和WF-ER-LR显著增加了CH_4累积排放量(分别提高1.27倍和1.18倍),显著降低了N_2O累积排放总量(分别降低34.1%和49.4%),GM-ER-LR和WF-ER-LR的CH_4和N_2O累积排放量无显著差异。与R-MR相比,GM-ER-LR和WF-ER-LR显著提高了周年GEY(分别提高28.6%和27.0%)。在100年时间尺度上,GM-ER-LR和WF-ER-LR的稻田GWP分别是R-MR的1.27倍和1.18倍,GWPI分别较R-MR提高100%和50%。因此,GM-ER-LR和WF-ER-LR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但会增加稻田综合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鉴于双季稻区中稻面积有增大的趋势,综合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油菜-一季中稻减排增效效果更好。

关键词: 复种方式 双季稻 排放通量 综合温室效应 全球增温潜势强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功能区蔬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风险评价

生态环境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调查和分析了江西某城市工矿区、污水排灌区、城郊和一般农区蔬菜地土壤重金属Cr、Pb、As、Cd、Hg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地累积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其污染程度,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蔬菜地土壤Cd和Hg含量均超过江西背景值,其中工矿区、污水排灌区和城郊土壤Cd均超过国家标准值;地累积指数表明研究区蔬菜地Cd、Hg污染程度较重,Pb和As为无污染,其中工矿区和污水排灌区Cd为中度污染;工矿区土壤Cr、Pb、Cd和As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以背景值为标准,单因子污染指数为Cd>Hg>Cr>Pb≈As;内梅罗综合指数表明工矿区、污水排灌区和城郊分别存在60.71%、33.33%和20.93%的重度污染;工矿区Cd和Hg生态风险指数强危害以上分别有71.43%和21.43%,污水排灌区为53.34%和33.34%,城郊为34.89%和18.61%;综合潜在生态危险指数表明工矿区、污水排灌区和城郊中等及以上危害分别为85.71%、53.33%和41.86%.以标准值为参比,只有工矿区有10.71%达到中等危害,其他地区属于低生态危害.总体上,工矿区蔬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最严重,其次为污水排灌区和城郊,一般农区较轻,但仍需要注意一般农区整体污染程度和生态危害呈加重趋势.

关键词: 蔬菜地 重金属 工矿区 污染特征 生态风险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行为监测技术及分类方法研究进展

江西农业学报 2020

摘要:综述了声音监测技术、机器视觉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牛行为监测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了支持向量机(SVM)、K均值聚类(K-means)、人工神经网络(ANNs)等3种牛行为识别分类算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1)机器视觉技术具有无接触的识别,不外带装置,可以对动物行为进行识别,对牛活动影响小,但对图像视频环境要求苛刻,动物行为识别精准度不高;(2)无线传感器技术应用广、技术成熟,可以监测畜禽采食、反刍、休息、活动等行为,但适合动物穿戴、长期可靠工作的无线网络传感器技术有待突破;(3)支持向量机计算简单,理论完善,所需样本数据少,且识别精度高,分类效果好.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学习规则简单,非线性拟合能力较强,但数据不足易出现运算时间长、过学习、容易陷入局部最小值等情况.

关键词: 传感器 机器视觉 行为监测 行为分类 支持向量机 K均值聚类 人工神经网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省梨园施肥现状及化肥减量增效技术

江西农业 2020

摘要:树体营养充足是梨树优质高产的基础.而合理施用肥料能够提高土壤的供肥能力,促进树体生长发育,提高梨果产量与品质,进而提高梨园的经济效益.基于此,对江西省梨主产区有代表性的梨园施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摸清江西省梨园土壤与树体营养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化肥减量增效技术.

关键词: 梨园 土壤 施肥 减量增效 江西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钾对双季玉米钾素吸收利用和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玉米(Zea mays L.)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钾素营养.研究长期大量投入钾素对玉米钾素吸收利用以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旨在保障该地区双季玉米的高产高效和土壤钾库平衡.[方法]红壤钾肥长期定位试验位于江西省进贤县,始于1986年,种植制度为一年两季玉米.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对照(CK),氮磷化肥处理(NP),氮磷钾化肥处理(NPK),2倍量的氮磷钾化肥处理(DNPK),氮磷钾化肥+有机肥处理(NPKM)和单施有机肥处理(OM).每季收获后,调查分析玉米产量和钾素含量,以及耕层土壤有效钾含量,计算玉米钾素吸收量、钾肥利用率、钾肥收获指数、钾肥农学效率和土壤钾素表观平衡;并以每10年为一个阶段,分析玉米产量、钾素吸收利用等指标及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钾素表观平衡等的变化规律.[结果]在试验的33年(1986—2018)间,NPK、DNPK、NPKM和OM处理的玉米年均产量和年均吸钾量均显著高于NP处理.在试验的第一个10年(1986—1995年)间,各钾肥处理间玉米产量和吸钾量无显著差异;而在第3个10年(2006—2015)和后3年(2016—2018年)间,NPKM处理的玉米年产量和年吸钾量分别比NPK处理提高了129.9%~246.7%和55.2%~62.1%.33年玉米的年均钾肥利用率以OM处理最高,而DNPK处理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在2006—2015和2016—2018年,NPKM处理的钾肥利用率显著高于DNPK处理,在2016—2018年间分别比NPK和DNPK处理显著增加了56.0%和119.2%.与NPK处理相比,1996—2005、2006—2015和2016—2018年间NPKM处理的年钾肥收获指数分别提高了61.6%、53.5%和35.8%,年钾肥农学效率分别增加了23.3%、227.8%和445.5%.除了1986—1995年间OM处理土壤钾素为亏缺外,其他施钾处理的土壤钾素均为盈余,NPKM处理的钾盈余量比NPK处理增加了53.2%~211.6%.钾素盈余量与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相关(P<0.001),钾素盈余量每增加1 kg/hm2,2016—2018年间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2.60 mg/kg,明显高于1996—2005和2006—2015年的1.40和1.18 mg/kg.[结论]除前10年的单施有机肥处理外,其他施用钾肥处理在试验期间土壤钾素均处于盈余状态,钾肥施用量和钾肥来源对玉米钾素的吸收量没有显著影响.试验20年之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玉米产量、吸钾量和钾肥利用率的提升优势逐渐凸显.同时,长期施用钾肥导致的钾素盈余量增加会进一步提升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且随着试验年限的延长,钾素盈余量对耕层土壤速效钾的提升作用逐渐增加.

关键词: 红壤 玉米 钾素表观平衡 耕层土壤速效钾 长期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升江西省休闲农业经济发展质量的探索

现代园艺 2020

摘要:现阶段,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攻坚阶段,所谓的攻坚阶段要求企业投入更多的精力,做好准备,克服所有的困难.而休闲农业已成为了当下十分流行的一种旅游模式,休闲农业的发展不但使旅游模式更多元化,也改变了市场的形态,经济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江西省休闲农业优化调整了产业结构,休闲农业作为一种农业发展的新形态,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在农业生产中落实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主要以提升江西省休闲农业经济发展质量为重点进行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 休闲农业 经济发展 质量 探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缓释肥侧位深施及用量对油菜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红壤稻田直播油菜缓释肥(N-P2O5-K2O:25-7-8)侧位深施效果及适宜用量,该研究连续2 a在两熟制和三熟制2种种植模式下开展缓释肥侧位深施效果对比试验(设置不施肥、土表撒施和侧位深施3个施肥方式)和施用量试验(设置0、300、450、600、750和900 kg/hm2共6个施肥水平),研究缓释肥侧位深施及不同用量对油菜产量形成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方式对红壤稻田油菜产量形成和肥料利用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且对两熟制油菜影响更为显著.相比传统土表撒施,侧位深施显著促进了油菜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提高(P<0.05).缓释肥侧位深施明显提高了各时期油菜干物质量,尤其是显著增加了初花期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P<0.05),促进了花后根部与地上部干物质同步增长;促进了根系对N、P、K的吸收,提高了油菜产量和肥料利用率.菜籽产量与缓释肥用量呈线性加平台关系,适宜施肥量可保证较大的收获密度,并协同产生较多的每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从而提高籽粒产量、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两熟制和三熟制油菜缓释肥侧位深施的适宜用量分别为715.39和586.39 kg/hm2,产量潜力可分别达2438.94和1708.22 kg/hm2.研究表明,侧位深施适量缓释肥可显著提高红壤稻田直播油菜生产力,建议结合机械化种植因地制宜推广应用.

关键词: 机械化 作物 产量 缓释肥 侧深施肥 直播油菜 肥料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镉污染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差异性分析

环境工程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萍乡市2 hm2 Cd污染稻田中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和酶活性的空间差异性及相关性特征.结果表明:糙米Cd变异系数大于土壤有效态Cd和总Cd,且晚稻变异性大于早稻,属于中等变异性.土壤pH和容重变异系数较小,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速效钾、有效磷和碱解氮变异系数为22.82% ~35.60%,属于中等变异性;除过氧化氢酶变异性较小外,土壤酶活性、机械组成和微团聚体变异系数为10.54% ~38.21%,属于中等变异性;土壤微生物(52.59% ~84.64%)变异性较强,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砂粒、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与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黏粒、有效磷、速效钾、真菌和脲酶具有较强的负相关;而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黏粒、有效磷、速效钾、真菌和脲酶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发现:pH、有机质、容重、速效钾和碱解氮是土壤理化性质的关键因子.

关键词: Cd污染 稻田 土壤理化性质 微生物 酶活性 空间变异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冠肺炎疫情对江西农户油菜生产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浙江农业科学 2020

摘要:为充分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江西油菜生产的影响,通过微信、 网络问卷、 电话访谈等形式对江西油菜主产区的种植户、 经纪人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总体上江西油菜长势良好,病虫害偏轻发生,疫情暂时未对油菜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为保障农业生产正常有序进行,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油菜生产造成的影响,提出以下应对措施:设立省市县油菜技术服务热线,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全面技术指导;制作技术辅导微视频广泛传播,通过新媒体渠道滚动播放;提前做好油菜观光、 采收与销售等工作预案,确保油菜籽销渠道顺畅;落实好绿色通道确保油菜生产有序,允许油菜种植户、 农资生产销售人员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跨区域作业,及时开展油菜田间管理.

关键词: 新冠肺炎 油菜 病虫害 微视频 绿色通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