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595条记录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努比亚山羊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努比亚山羊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将36只健康、体重相近的努比亚母羊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羊。每组试验羊分别饲喂精粗比为40∶60 (L)、50∶50 (M)和60∶40 (H)的全混合日粮,试验为期70 d。结果表明:1) 3组共产生1 901个OTU (操作分类单元,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其中共有OTU为1 348个,占总OTU数量的70.91%。L组的OTU数量显著高于H组(P <0.05),OTU数量随日粮精粗比升高呈下降趋势。2) Chao指数和Ace指数均随日粮精粗比升高呈下降趋势,其中L组的Ace指数显著高于H组(P <0.05),而各试验组的香农指数和辛普森指数均无显著差异。3)通过聚类树分析,L组和H组的瘤胃菌群结构较近。4)在门水平上,L组的迷踪菌门(Elusimicrobia)、黏胶球型菌门(Lentisphaerae)、 TM7、蓝藻菌门(Cyanophyta)、螺旋体门(Spirochaetes)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H组(P <0.05),而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相对丰度则相反;L组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M组(P <0.05)。5)在属水平上,L组的vadinCA11和Sphaerochaet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H组(P <0.05),而新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as)和甲烷微球菌属(Methanimicrococcus)相对丰度则相反。6)在种水平上,M组的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 D168、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反刍兽新月单胞菌(Selenomonas ruminantium)和栖瘤胃普雷沃菌(Prevotella ruminicol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L组(P <0.01或P <0.05),而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相对丰度则相反。综上,日粮不同精粗比日粮能够影响山羊瘤胃细菌菌群结构,进而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关键词: 营养水平 粗饲料 精饲料 全混合日粮 纤维降解菌 蛋白降解菌 瘤胃发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推进江西规模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农业经济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江西规模农业已形成"土地集中型、服务协作型、共享经营权型"发展模式,快速发展同时仍存在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力、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引领力、规模农业利益驱动力、土地流转与适度集中力、金融扶持及服务力、农业科技支撑服务力等突出问题.要推动江西规模农业高质量发展,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规模农业与小农户经营的关系;也要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因地制宜推行差异化、高效规模农业经营模式,并注重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科技创新机构、财政支农组织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 江西 规模农业 问题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ESM1基因对崇仁麻鸡生长性状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利用崇仁麻鸡差异性状的重测序结果,筛选与其生长性状相关的SNP、SV和InDel等位点或结构信息并进行大群验证。结果发现: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基因在崇仁麻鸡群体中检测到3个多态位点,对崇仁麻鸡的生长性状有着显著或极显著影响。ESM1基因在崇仁麻鸡的多个组织中均能检测到表达,经软件预测发现,ES-3位点变异可能会引起ESM1蛋白结构或功能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ESM1基因对崇仁麻鸡的生长性状有一定影响,但能否作为崇仁麻鸡生长性状的分子标记还需要进一步的确认。

关键词: 崇仁麻鸡 ESM1基因 生长性状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乡村振兴战略的农业科技创新支撑研究——以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安徽农业科学 2020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出路是科技,关键在创新。分析了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作用;介绍了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成效;分析了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战略支撑作用的对策。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 科技创新 江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套袋处理对马家柚果实色泽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20

摘要:通过比较单层绿色、蓝色、黄色、白色纸袋及不套袋5种处理条件下马家柚发育时期的果实色泽变化特征来帮助筛选出提高马家柚果实品质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果实套袋有助于增加果面亮度,色差值鉴定表明不同套袋处理下果皮和果肉颜色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套袋处理选用黄色果袋对果实外观品质的改善显著优于其他处理方式,而蓝色果袋处理对果肉色泽积累最优.分析表明黄色单层果袋同时在提高外观品质和果肉色泽上在5种处理中效果最好.

关键词: 马家柚 套袋 果实 色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RGB颜色空间的早稻氮素营养监测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双季稻区水稻过量施肥带来环境污染和成本提高问题,设计不同品种氮肥梯度大田试验,应用数码相机获取早稻冠层数字图像,研究不同色彩参数及早稻氮素营养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以期确立双季早稻氮素营养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同一氮肥处理下图像色彩参数差异不大;拔节期数字图像参数对氮素营养指标敏感;模型构建结果显示,图像参数INT与水稻氮素营养指标构建的模型决定系数(R2)最大,模型预测效果最佳,R2分别为0.895 7和0.924 7;进一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BP神经网络分析法进行预测,预测效果均较好。对预测结果进行检验,发现品种对于模型的构建影响不大,以BP神经网络分析法构建的叶片氮浓度(LNC)模型和以INT为敏感色彩参数构建的叶片氮积累量(LNA)回归模型效果最优,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则效果不佳。早稻冠层RGB颜色空间敏感参数与氮素营养指标间相关性较好,可以实现氮素营养的无损监测诊断。

关键词: 早稻 图像 氮营养 RGB颜色空间 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芋头收获机设计及仿真分析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目前芋头机械化收获程度低,主要依靠人工挖掘,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问题,研究一种可实现芋头挖掘、输送和芋土分离功能的芋头收获机。通过对振动挖掘机构、夹持输送机构和芋土分离机构等关键部件进行设计,确定振动机构的振动频率为12 Hz,偏心轴的偏心距为4 mm,明确挖掘铲结构为三面异型结构,铲侧曲面采用仿生设计,确定夹持带安装倾角为40°,夹持带张口角为120°,带间距为25 mm,夹取点高度为120 mm,确定芋土分离机构曲柄半径为60 mm,曲柄转速为180 r/min,筛面安装倾角为0°。同时,利用ADAMS软件对芋土分离机构进行动力学仿真,获得不同工作参数下芋头的运动情况。通过分析,筛面倾角为0°时芋头在筛面上停留的时间最长,曲柄转速为180 r/min时可兼顾芋头抛起高度和碰撞次数,曲柄半径为60 mm时有利于芋头与土壤分离。仿真结果表明,芋土分离机构的参数选择合理。

关键词: 芋头收获机 挖掘铲 振动 夹持 芋土分离 动力学仿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因果链分析法在谷物收集机创新设计上的应用

农机化研究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目前,谷物收集和晾晒是我国现存的一大问题。主要针对现存的谷物收集机存在的问题,采用TRIZ理论进行因果链分析,再结合谷物收集机的专利分析及采用TRIZ理论的"物理矛盾、物质-场模型、完备性法则、专利分析"等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工具对现有的谷物收集机进行创新设计,并给出具体的创新与实施方案。

关键词: 谷物收集机 TRIZ理论 机械设计 因果链分析法 专利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化栽培模式提高双季稻产量

江西农业学报 2020

摘要:通过稀播培育壮秧、宽行窄株、前氮后移、间歇灌溉加80%够苗晒田等措施,形成了一套优化栽培模式.通过田间试验,以双季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了该优化栽培模式(OPT)与农民习惯模式(FP)对水稻产量形成、分蘖成穗、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吸收利用等的影响.结果 表明:早、晚稻的产量均表现为OPT>FP;在节省氮、磷肥10%的条件下,应用OPT仍能增产10%以上.该模式主要提高了稻株对氮素吸收利用的能力,优化了群体分蘖成穗的条件,提高了抽穗至成熟期的光合物质积累量,优化了穗部性状,通过协调出高的群体颖花量并保持较高的结实率,最终实现增产.

关键词: 双季稻 栽培模式 产量 分蘖成穗 穗部性状 氮素 吸收与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省品牌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20

摘要:阐述了江西省品牌农业创建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品牌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整体效益挖掘不够、标准化覆盖面不全、营销整体能力不强、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品牌资产维护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创新品牌农业发展理念,落实"品牌强农战略";保障农产品优质安全,做到"标准规范生产";添加品牌价值要素,彰显"品牌多维价值";壮大本土经营主体,打造"绿色赣字品牌";强化品牌兴农保障,完善"品牌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江西特色 农业品牌 存在问题 发展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