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595条记录
不同干燥方式对大球盖菇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24

摘要:为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大球盖菇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热风干燥、热泵干燥、真空冷冻干燥3种方式对大球盖菇进行脱水干燥,分析了不同干燥方式对大球盖菇感官品质、复水性能、风味功能成分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处理下大球盖菇的感官总评分为20.81分,复水比为7.09,持水力为5.18 g/g,有机酸含量为258.65 mg/g,粗多糖含量为49.62 mg/g,总黄酮含量为8.63 mg/g,上述指标在3种干燥方式下均为最高,且显示出更高的抗氧化活性;热风干燥处理下大球盖菇的游离氨基酸和总多酚含量高于其他干燥方式,其他指标均表现为热泵干燥处理优于热风干燥处理。综上,真空冷冻干燥处理是获得大球盖菇干制品最好的加工方式,热泵干燥处理次之,热风干燥处理的效果最差。综合考虑干燥成本和效率等因素,在生产实践中宜采用热泵干燥方式。

关键词: 大球盖菇 干燥方式 功能成分 干燥品质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螺旋藻培养液高效循环利用及其生长抑制因子的鉴定

过程工程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螺旋藻培养耗水量大、成本较高、营养元素浪费严重且其培养液循环利用过程中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等问题。本工作采用0.45μm滤膜、10 kDa超滤膜、大孔树脂S-8和活性炭处理螺旋藻培养液,评估处理后的培养液循环利用5次后,螺旋藻的生长及营养成分含量变化,并分析鉴定胞外抑制的组成成分。结果表明,螺旋藻培养液的处理可有效降低胞外有机物的抑制效果,其处理效果顺序为10 kDa超滤膜>大孔树脂S-8>活性炭>0.45μm滤膜。培养液循环利用5次后,10 kDa超滤膜处理组的螺旋藻细胞干重仅下降5.9%,而0.45μm滤膜处理组的细胞干重显著降低22%(p<0.05),且由于细胞代谢的胁迫作用,其胞内多糖含量却增加了217%。此外,培养液中的胞外抑制物主要是由岩藻糖(19.98%)、鼠李糖(15.61%)和葡萄糖(14.75%)等单糖组成的多糖类有机物。

关键词: 螺旋藻 循环利用 超滤 藻蓝蛋白 胞外多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耐密性综合评价及其鉴定指标筛选

江西农业学报 2024

摘要:以从江西省油菜主产区收集到的109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材料,分析了不同密度条件下根茎粗、株高、角果层厚度、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角果数、结角密度、单株角果数、角果粒数、千粒重、角粒重、单位角果皮面积、单株生物量、经济系数、产量等性状的基因型差异,以各性状的耐密系数作为衡量耐密性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法,对不同基因型油菜进行了耐密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油菜品种(系)各性状对密度的反应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显著.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15个单项指标综合成7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可代表油菜耐密性86.62%的原始数据信息量.通过隶属函数法得到了各品种的耐密性综合评价值(D),并对D值进行聚类分析,将109个油菜品种划分为4种耐密类型.通过建立耐密性评价的数学模型进行了耐密性预测,筛选出角果层厚度、主花序角果数、角果粒数、单位角果皮面积、经济系数、产量等6个对耐密性有显著影响的指标,可作为油菜耐密性的鉴定指标.

关键词: 油菜 耐密性 鉴定指标 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磷肥用量下红壤区早稻季产量与田面水磷素动态变化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明红壤区早稻季产量与田面水磷素动态变化,为红壤稻区的水肥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于2022年开展不同磷肥用量的田间试验,设置P2O5用量分别为0、26.6、33.8、41.1、48.3、55.6、62.8、70.1 kg/hm~2(分别为P0、P26.6、P33.8、P41.1、P48.3、P55.6、P62.8、P70.1处理),测定磷素吸收量与早稻产量,监测施肥后0、1、3、5、7 d田面水总磷浓度和含量的变化,并分析监测期内水稻产量、磷素吸收量及田面水总磷含量与磷肥用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磷素吸收量随磷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P55.6处理磷素吸收量最高,其次是P48.3、P62.8、P41.1、P33.8、P26.6和P70.1处理,但均未达到显著差异,P0处理最低,拟合计算发现,最佳磷肥用量为50.29 kg/hm~2;早稻产量呈随磷肥用量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P0处理产量最低,其次是P26.6处理,二者均显著低于其他施磷处理,其他各处理间未达到显著差异,以P55.6处理产量最高,其次是P48.3处理,P41.1、P33.8处理较P48.3处理略有降低,拟合计算发现,51.88 kg/hm~2时产量最高;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田面水总磷浓度和含量逐渐增加,各磷肥用量田面水总磷浓度、含量均在施肥后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施肥后1 d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并在施肥后3 d趋于稳定;结合线性方程发现,施肥后0~7 d,田面水总磷含量与磷肥用量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施肥后0、1、3、5、7 d磷肥用量每增加1 kg/hm~2,田面水总磷含量分别增加0.046、0.033、0.011、0.011、0.020 kg/hm~2。因此,我国红壤稻田早稻季适宜磷肥(P2O5)施用量为51.09 kg/hm~2,施肥后3 d内是磷流失的高风险期,应减少排水。

关键词: 不同磷肥用量 早稻 田面水磷素浓度变化 田面水磷素含量变化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热带水田土壤团聚体有机质对长期秸秆还田的响应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长期秸秆还田处理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和固碳效率的变化情况,以江西省进贤县稻田红壤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常规处理和常规+秸秆还田处理,利用元素分析仪测定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的碳、氮含量,并通过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固存量和累积碳投入量计算土壤固碳效率.结果表明:①稻田红壤的优势团聚体粒级为[0.250,2.000)mm,质量占比为40.64%~47.04%.与常规处理相比,常规+秸秆还田处理对各级团聚体的质量占比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均无显著影响.②相比于常规处理,常规+秸秆还田处理下全土的SOC和总氮(total nitrogen,TN)含量分别显著增加 13.60%和 10.17%,但全土的C/N以及各级团聚体的SOC含量、TN含量和C/N均未发生显著变化.③相比于常规处理,常规+秸秆还田处理下土壤的SOC固存量和累积碳投入量分别显著增加55.37%和 216.76%,但固碳效率显著降低 50.85%.综上,在南方亚热带红壤双季稻种植区,秸秆还田有利于SOC的固存,但降低了土壤固碳效率,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亚热带水田 秸秆还田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固碳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地方猪种质资源保护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国畜禽种业 2024

摘要:江西地方猪种质资源丰富,特征明显,具有繁殖力高、耐粗饲、适应性强、肉质好等特性,是良好的育种素材.该文阐述了江西省地方猪种质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以期为地方猪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参考,更好地推动江西地方猪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地方猪 种质资源 品种保护 产业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原料配比对芦笋秸秆堆肥发酵效果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CSCD

摘要:为促进芦笋秸秆资源化利用,通过加入不同比例的鸭粪和稻壳于芦笋秸秆中,进行资源化堆肥效果的试验研究.以发酵温度、pH、发芽指数、有机质、氮、磷、钾等为评价指标,研究鸭粪和稻壳添加对堆肥发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芦笋秸秆堆肥发酵过程,无高温阶段,未能达到发酵堆肥要求.添加不同比例的鸭粪和稻壳均能促进芦笋秸秆堆肥发酵,高温维持时间12~13 d,高温阶段平均温度为56.3~60.4℃,发酵周期21~29 d,发酵30d结束时,发芽指数达到了92%~118%,pH>8.0,有机质含量50.70%~57.02%,氮磷钾总养分含量4.64%~5.20%.综合各项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70%芦笋秸秆+10%鸭粪+20%稻壳粉的配比发酵效果优于其他配比,更适合芦笋秸秆发酵.

关键词: 芦笋秸秆 原料配比 好氧发酵 腐熟度 堆肥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历史沿革及研究概况

中国畜禽种业 2024

摘要: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隶属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成立于1934年,是省级畜牧兽医综合科研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畜禽遗传育种、动物营养与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牧草种质资源挖掘、保护与创新利用、水产养殖和动物疫病防控等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本文主要在历史沿革、目前概况、主要研究方向及进展、未来展望等方面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 研究所 历史沿革 研究方向 研究成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羊与三元杂交绵羊夏杜湖、夏澳湖肉质特性比较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探究湖羊与三元杂交绵羊夏杜湖、夏澳湖肉质特性.本研究选择健康且出生体重相近的公羔((3.61± 0.65)kg)随母哺乳至45天后集中断奶.断奶后分成3个处理组(湖羊组、夏澳湖组和夏杜湖组),每个处理15只公羔,3个处理的45只羔羊混合饲养至6月龄屠宰,并分析背最长肌组织形态及背最长肌的肉品质及营养成分.试验期饲喂全混合基础日粮.结果表明:1)相对于湖羊,三元杂交绵羊背最长肌亮度(L*)显著降低,熟肉率显著提高(P<0.05),但其对背最长肌pH、剪切力、失水率、红度(a*)和黄度(b*)无显著影响(P>0.05).2)相对于湖羊,三元杂交绵羊背最长肌纤维直径和平均面积显著提高,但肌纤维数量和密度显著降低(P<0.05).3)相对于湖羊,三元杂交绵羊背最长肌中粗蛋白、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但对总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及微量元素(铜、铁、锌和锰)无显著影响(P>0.05).4)夏杜湖和夏澳湖在背最长肌pH、剪切力、失水率、熟肉率、肉色、肌纤维数量、肌纤维面积、肌纤维密度、常规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微量元素(铜、铁、锌和锰)、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总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三元杂交绵羊能够显著改善肉品质,增加背最长肌中粗蛋白和氨基酸水平,具有培育生产优质羊肉的潜力,且同一终端父本杂交后代在肉质特性中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 绵羊 肌纤维 微量元素 氨基酸 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安红毛鸭品种介绍与现状研究

中国畜禽种业 2024

摘要:吉安红毛鸭是优良的肉蛋兼用型品种,具有抗逆、耐粗饲、瘦肉率高、羽毛生长与体重增长同步等特点,是加工"南安板鸭"的最佳原料,已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为确保吉安红毛鸭的可持续利用,该文将重点探讨吉安红毛鸭的品种特性、品种保护现状、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并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吉安红毛鸭 品种保护 资源利用 产业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