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424条记录
头季与再生季稻米品质比较及留桩高度对品质性状的影响

杂交水稻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头季—再生稻种植模式下稻米品质变化规律及留桩高度对品质性状的影响,也为选择适宜的优质型再生稻提供理论依据,以优质型恢复系靓占、亮莹所配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采用头季—再生稻模式进行种植,分析头季稻与再生稻稻米品质性状差异及其不同留桩高度对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季稻米精米率显著优于头季稻;再生季稻米的外观品质优于头季稻,其中垩白粒率、垩白度显著优于头季稻,再生季稻谷粒型更细长;头季稻直链淀粉含量低于再生稻,崩解值则反之;高留桩再生稻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透明度显著优于低留桩再生稻。头季稻与再生稻的粒型、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及RVA谱特征值存在显著正相关,选择优质型品种有利于改善头季和再生季的稻米品质;留桩高度对再生稻加工品质影响较大,高留桩有利于提高再生稻的加工品质。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头季稻 再生稻 留桩高度 品质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主栽皱环球盖菇菌株遗传多样性及栽培特性

菌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我国皱环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20个主栽菌株进行了I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使用的28个ISSR引物中22个具有多态性,UPGMA聚类分析显示遗传相似性水平在0.68–0.86之间,在0.72时可将菌株分为6个类群,类群间遗传差异较大。在PDA培养基上,除菌株Sr-03和Sr-05最适生长pH值为8.0外,其他菌株均为pH 5.0–6.0;在5–30℃的温度范围内,除菌株Sr-01、Sr-08、Sr-11在30℃时长速受到抑制外,其他菌株长速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但在35℃时仅有5个菌株在培养20d时具有活性;皱环球盖菇菌丝在以木屑为主的原种培养料中长速较慢,为0.73–1.08mm/d。在菌株的农艺性状比较中,菌株Sr-12的菇型比例最好、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98.09%,菌株Sr-08和Sr-12菇体硬度较大,菌盖颜色与其他菌株差异显著,菌株Sr-19和Sr-20的菌褶颜色较其他菌株差异较大。本研究筛选出了7个具有遗传差异的优异种质,产量高、抗逆性强,并在菇型、菌盖颜色、菌褶颜色等农艺性状上具有较大的差异,可为皱环球盖菇育种及遗传研究提供菌株选择。

关键词: 皱环球盖菇 遗传多样性 优异种质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溶解氧浓度对水稻分蘖期根系生长及氮素利用特性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特定溶解氧浓度对水稻分蘖期根系生长及全生育期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为水稻氧营养研究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6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网室进行。供试水稻品种为中浙优1号(水稻)、IR45765-3B (深水稻)和中旱221 (旱稻),用国际水稻所营养液配方进行培养。试验设置5个溶解氧浓度处理,分别为全生育期溶解氧浓度1 mg·L-1(T1)、3 mg·L-1(T2)、5.5 mg·L-1(T3)和7.5 mg·L-1(T4),以自然生长处理作对照(CK),溶解氧浓度由在线测试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昆腾Q45D,美国),并实时用便携式溶氧仪进行校对(YSI 550A,美国)。[结果](1)水稻分蘖期,随溶解氧浓度上升,全浓度营养液中总氮含量下降速率减小,铵盐含量下降速率增加;硝酸盐含量在T1处理下最低,T4处理下最高;亚硝酸盐在全浓度营养液中含量极低且不稳定。(2)与CK相比,3个水稻品种在T2处理下根系活力均有所提高,T4处理根系活力显著低于CK。最大根长随溶解氧浓度上升而提高,T1和T4处理降低水稻根系总根长、总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干重;T2处理下,中浙优1号和IR45765-3B的根系形态指标和干重均高于CK。(3) 3个水稻品种拔节期植株含氮率随溶解氧浓度提高逐渐下降,齐穗期和完熟期随溶解氧浓度提高逐渐上升。相较于CK,T2处理提高了3个水稻品种全生育期氮素积累量;T3和T4处理降低了水稻氮素吸收,但提高了齐穗期至完熟期生长阶段的氮积累量吸收比例。在完熟期,3个水稻品种氮素积累量,T2处理较CK增加2.3%-7.3%,T1、T3和T4处理较CK分别下降0.7%—3.6%、3.6%—8.5%和15.0%—27.1%。(4) 3个水稻品种不同处理间干物质量和产量表现一致,均为T2> CK>T1>T3>T4。3个水稻品种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均以T1处理表现最高;与CK相比,T2处理提高了3个水稻品种的收获指数和氮收获指数,T1、T3和T4均低于CK;T1处理下,中浙优1号和IR45765-3B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均显著低于CK,中旱221无显著差异。[结论]适度增氧可促进水稻根系形态建成,增加植株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提高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和籽粒产量;低氧和高氧胁迫均会抑制不同生态型水稻品种根系活性,降低水稻植株氮素吸收,且旱稻对氧胁迫的耐逆性强于水稻和深水稻。

关键词: 水稻 溶解氧 根系形态 氮素利用 水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淹水条件下鄱阳湖3种湿地植物腐烂分解及其对水质的影响

湖泊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型通江湖泊水位不断变化,引起湖泊水域与洲滩湿地之间相互转化,造成湿地植物周期性淹没分解,影响水体营养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本文以鄱阳湖典型湿地植物灰化薹草(Carex cinerascens)、蒌蒿(Artemisia 和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为研究对象,通过为期69d的室外模拟实验,探究3种植物腐烂分解对水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生物量(以叶绿素a(Chl.a)浓度表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湿地植物的分解过程均为前期分解较快、后期缓慢,且蒌蒿分解率显著大于灰化薹草和虉草.(2)腐烂分解过程中,水体理化因子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如水体pH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且空白组pH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浊度、营养盐浓度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浓度均呈先升高后降低并逐渐稳定的变化趋势,且显著高于空白组,蒌蒿腐烂分解对水体pH、浊度、营养盐浓度和CODMn的影响最大.(3)灰化薹草组和虉草组Chl.a浓度均呈前期波浪式上升、后期逐渐稳定的变化趋势;蒌蒿组Chl.a浓度整体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水体浊度和营养盐浓度是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植物腐烂 淹水期 鄱阳湖 水质 浮游植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猪源化脓隐秘杆菌的鉴定、生物学特性研究与基因组分析

微生物学通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化脓隐秘杆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常与蓝耳病病毒、猪圆环病病毒、巴氏杆菌等混合感染猪,引起各种非特异性化脓性感染,部分临床症状与副猪嗜血杆菌相似。本试验从江西某猪场一起因呼吸道症状急性死亡病猪的肺脏分离到一株具有β溶血特性、疑似化脓隐秘杆菌的细菌病原。[目的]鉴定该病原的菌属种类、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特征,为该菌疾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防控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结合PCR鉴定等方法对菌属种类进行鉴定;通过动物实验、药敏试验,分析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借助全基因组测序、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发掘该菌的基因组特征。[结果]形态观察、16S rRNA基因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证实,该分离菌株是化脓隐秘杆菌,命名为JX18;药敏试验表明,该菌株对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不敏感,对其余所选药物均敏感;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对小鼠腹腔攻毒后,小鼠腹部出现明显脓肿病灶,最高剂量组的小鼠全部死亡;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该菌株携带plo、nanH、nanP、fimA、fimC、fimE等重要毒力基因,并且与其他化脓隐秘杆菌菌株毒力基因的相似性较高;根据同源基因数据库(Cluster of Orthologous Groups,COG)预测,菌株JX18中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基因占比最高;通过毒力基因数据库(Virulence Factor Database,VFDB)、UniProtKB/Swiss-Prot 等数据库预测,JX18 菌株基因组中携带有多个组氨酸激酶、反应调节因子等与细菌双组分调控系统相关基因,以及多种与粘附、侵入及分泌系统相关的毒力基因。[结论]在江西省分离鉴定出一株猪源强致病性化脓隐秘杆菌,丰富了猪源化脓隐秘杆菌病原信息,为进一步开展猪源化脓隐秘杆菌相关研究与防控奠定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化脓隐秘杆菌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基因组特征 毒力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苗插秧机对杂交晚稻群体质量构建及产量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旨在探索大苗插秧机提升杂交晚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效果,确定不同插秧机对大苗机插的适应性。【方法】以杂交晚稻天优华9为供试品种,开展不同大苗插秧机机插田间试验,并以普通插秧机机插常规秧苗为对照,分析不同大苗插秧机对杂交晚稻秧苗栽插的机插质量、群体质量构建及产量和产量构成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普通插秧机机插常规秧苗相比,大苗插秧机有利于增强杂交稻的秧苗分蘖能力和根系生长能力,提高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杂交稻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并提高产量。手扶式大苗插秧机机插大苗平均增产514.17 kg/hm2,平均增产率为6.63%,高速式大苗插秧机机插大苗处理平均增产381.74 kg/hm2,平均增产率为4.92%,二者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手扶式对群体构建的影响效果显著优于高速式。【结论】在适宜的大苗机插条件下,大苗机插对杂交晚稻群体质量构建及产量形成具有显著影响,有利于构建良好的高产群体从而获得高产。

关键词: 插秧机 杂交晚稻 大苗 群体质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季节性降雨的双季稻生育后期干湿交替灌溉对稻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依靠季节性降雨实现干湿交替灌溉对双季稻生育后期的影响,研究了双季稻齐穗后0、7、14和21d(对照)停止灌溉对叶绿素含量、干物质转化、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早稻灌浆期降雨多且雨量大,齐穗后早停止灌溉延长干湿交替灌溉时间,可显著提高叶片、茎鞘干物质转化、穗粒数和结实率,叶绿素含量降低,无效分蘖成穗减少;与对照相比,齐穗后0d停止灌溉,实收产量提高16.0%,整精米率提高8.2%。晚稻灌浆期间降雨相对偏少,适期延迟停止灌溉,可提高叶片、茎鞘干物质转化、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整精米率;与对照相比,齐穗后7d停止灌溉,实收产量提高11.0%,整精米率提高6.1%;垩白度、垩白粒率及透明度随停止灌溉时间提前和干湿交替灌溉时间延长而增加,胶稠度以早稻齐穗后7d和14d、晚稻齐穗后14d停止灌溉最高,所有处理对双季稻米整体品质指标等级无影响。

关键词: 双季稻 季节性降雨 干湿交替灌溉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枝屑代料栽培香菇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明60'为栽培菌种,研究不同比例(CK:0%、M1:5%、M2:15%、M3:25%、M4:35%、M5:50%、M6:75%、M7:100%,均为质量分数)桑枝屑代料栽培对香菇(Lentinus edodes)粗蛋白、脂肪及氨基酸含量影响,并进行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桑枝屑代料栽培下香菇中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但脂肪含量变化显著(P<0.05);不同比例桑枝屑代料栽培香菇均含有17种氨基酸,随着桑枝替代量增加总氨基酸(total amino acid,TAA)和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近似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M5(50%)最高,分别较对照提高12.52%和15.52%,而其余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氨基酸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生物价和营养指数评价显示,M4(35%)处理下香菇营养价值高,必需氨基酸模式和标准蛋白更接近;化学评分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表明,不同比例桑枝屑代料栽培香菇的氨基酸平衡性均较差,限制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Met+Cys).综上比较,桑枝屑比例在35% ~50%时香菇具有较高含量的优质蛋白和较低含量的脂肪,且氨基酸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

关键词: 桑枝屑;代料栽培;香菇;蛋白质;营养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赣西两头乌猪屠宰测定与肉质检测初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赣西两头乌猪是江西地方猪品种之一,其生产性能未知,为充分了解赣西两头乌猪的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对其进行屠宰测定和肉质检测,研究结果可以为赣西两头乌猪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对6月龄的12头纯种赣西两头乌猪(公母各半)进行屠宰测定,分析胴体质量和屠宰率等屠宰性能、眼肌面积和瘦肉率等胴体性状以及大理石纹和剪切力等肉品质,并检测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赣西两头乌猪平均屠宰率公、母猪分别为70.41%、70.64%;平均膘厚为公猪3.31 cm、母猪4.05 cm,且公猪平均膘厚极显著小于母猪(P<0.01);眼肌面积为公猪24.8 cm2、母猪23.69 cm2;瘦肉率为公猪42.95%、母猪42.42%;脂肪率为公猪34.92%、母猪35.01%;皮率为公猪12.93%、母猪13.14%;骨率为公猪9.21%、母猪9.43%;熟肉率为公猪62.93%、母猪64.38%;失水率为公猪8.61%、母猪8.21%;贮存损失为公猪4.97%、母猪6.18%,且公猪贮存损失显著低于母猪(P<0.05);赣西两头乌猪肌肉化学成分为蛋白质平均含量20.80%、脂肪平均含量3.60%、水分平均含量73.67%。屠宰率、眼肌面积、瘦肉率、脂肪率、皮率、骨率、熟肉率、失水率等性状不存在性别差异。在肌肉氨基酸含量中,组氨酸含量比乐安花猪和东乡花猪要高。在不饱和脂肪酸中棕榈油酸平均含量为2.59%,十七碳烯酸平均含量为0.15%,油酸平均含量为43.58%,亚油酸平均含量为7.05%,亚麻酸平均含量为0.28%,二十碳烯酸平均含量为1.11%,二十碳二烯酸平均含量为0.38%,二十碳三烯酸平均含量为0.13%,花生四烯酸平均含量为0.32%。【结论】赣西两头乌猪具有较高屠宰率,公猪肉的系水力强于母猪,较不容易形成酸肉,肌肉中具有较高的组氨酸和花生四烯酸,是优良的地方猪种。

关键词: 赣西两头乌猪 屠宰性能 胴体性状 肉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省番茄绵疫病菌的交配型及对甲霜灵敏感性测定

植物保护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江西番茄绵疫病菌的类别和抗药性水平,采用单孢菌落直接配对法和菌落生长量法,测定2018年-2019年江西番茄主产区绵疫病菌的交配型及其对甲霜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江西番茄绵疫病菌存在A2和A0交配型,发生频率分别为86.2%和13.8%,未检测到其他交配型,且A2交配型在各个产区均有分布。58株番茄绵疫病菌株对甲霜灵的EC50范围为0.602 9~3.313 3μg/mL,平均EC50为1.372 7μg/mL,最不敏感菌株EC50值为最敏感菌株的5.5倍,差异较为明显。3个菌株对甲霜灵达到中抗水平,占供试菌株的5.17%,病原菌对甲霜灵的抗性水平上升,亟须加强药剂的轮换或替代。

关键词: 番茄 绵疫病菌 交配型 甲霜灵 敏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