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595条记录
江西水稻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对策

江西农业学报 2011

摘要:水稻是江西省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占粮食作物面积的95%以上。水稻机械化生产对发展江西现代农业至关重要。本文概述了江西水稻机械化生产环节中的耕作、种植和收获现状,分析了江西水稻机械化生产的限制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水稻机械化 生产现状 限制因素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9~2010年婺源县主栽早稻品种稻瘟病的抗性监测

江西农业学报 2011

摘要:婺源县为江西省稻瘟病的常发区和重发区。2009~2010年分3批播种(间隔期5 d),评估婺源县9个主栽早稻品种对水稻稻瘟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两年中,株两优02和株两优09对叶瘟的抗性均保持中抗,陆两优996、淦鑫203、T优898和春光1号为中感,抗性改变的品种有3个,其中金优463由中抗变为高感,金优458和先农37号均由感病变为高感。两年中,株两优02、淦鑫203和株两优09对穗瘟的抗性均保持中抗以上,陆两优996、T优898为中感,春光1号为高感,抗性改变的品种有3个,其中金优463由中感变为高感,金优458和先农37号均由感病变为高感。在以上9个品种中,只有株两优09和株两优02对叶瘟和穗瘟的抗性两年中均保持在中抗以上。

关键词: 江西 婺源 早稻 稻瘟病 叶瘟 穗瘟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产业集聚的SWOT分析及策略

河北农业科学 2011

摘要:运用SWOT分析法,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出发,分析区域发展农业产业集聚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农业产业集聚的战略决策。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农业产业集聚 SWOT 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低温冷害分析研究进展

江西农业学报 2011

摘要:冷害是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从水稻耐冷机理、耐冷资源的评价与利用、耐冷相关基因的定位和克隆以及水稻耐冷基因工程等方面对水稻耐冷性研究进行了阐述,并对今后水稻耐冷研究和育种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水稻 低温冷害 耐冷性 QTL 分子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辣椒育种现状与展望

现代园艺 2011

摘要:概述了我国辣椒遗传资源、育种目标及育种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辣椒 育种资源 育种方法 育种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5—2009年江西省审定水稻品种育种和产量水平分析

现代农业科技 2011

摘要:分析并评价2005—2009年江西省水稻审定品种及其产量状况。结果表明:科研院所、种业公司和大中院校构成了江西省水稻育种的中坚力量;2005—2009年江西省审定品种年度间的产量波动不大,产量水平较平稳;江西地区水稻增产潜力大,但当地的两系杂交稻比较少。

关键词: 水稻 品种审定 产量 江西省 2005—200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抽穗开花期耐热性研究进展

江西农业学报 2011

摘要:高温是影响我国长江流域夏季中稻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直接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本文概述了抽穗开花期高温对水稻花器官、产量、品质、生理生化等的影响,综述了水稻抽穗开花期耐热性的遗传基础和相关基因研究取得的进展,并对未来水稻耐热性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水稻 抽穗开花期 高温胁迫 结实率 稻米品质 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白条叶突变体(st10)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分子植物育种 2011 CSCD

摘要:在水稻甲基磺酸乙酯(Ethylmethane Sulphonate,EMS)诱变突变体库中,发现了一个以粳稻品种日本晴(Nipponbare)为背景的白条叶突变体,该突变体叶片在2-3叶期出现纵向白条的突变性状,此后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弱化,至抽穗期叶片颜色基本恢复正常,只有叶脉仍呈白色。白条性状受温度影响,高温时性状明显,所有突变个体出现白穗现象。低温条件下,白条较窄,颜色不明显,穗的颜色正常。以培矮64s为母本,突变体st10为父本构建分离群体,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突变性状由一对单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F2分离群体中突变型植株将目的基因定位在第3染色体短臂上STR19和STR24两个分子标记之间150kb的范围内。本实验测定了24℃、28℃和32℃三个温度条件下的叶绿素含量,发现突变体st10在32℃条件下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减少,28℃、24℃条件下变化不明显。叶绿素荧光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白条叶突变体的最大量子产额低于野生型。

关键词: 水稻突变体 白条叶 基因定位

长期施肥对黄泥田碳和氮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长期施肥下南方黄泥田碳和氮的变异规律及其与硝态氮累积的关系,阐明影响硝态氮累积的主要因素。【方法】以25年定位试验为平台,通过室内分析和统计分析,研究不施肥、施化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条件下黄泥田有机碳(SOC)、全氮(TN)、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和氮素利用率的变化及与硝态氮累积的相关关系。【结果】(1)双季稻区,在提高土壤SOC、TN、碱解氮、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含量方面,有机无机肥配施明显优于单施无机肥,并以配施高量(70%)或低量有机肥(30%)效果最佳。(2)在等养分量条件下,与施无机肥处理相比,配施高量或低量有机肥处理在土壤硝态氮含量和累积量均有显著增加,有机无机肥等比例配施处理的硝态氮含量和累积量有大幅减少,与不施肥处理基本相当。【结论】提高土壤质量以配施高量有机肥效果最好,降低土壤中硝态氮累积量以等比例配施有机无机肥效果最佳。因此,从提高土壤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考虑,该区域有机无机肥配施应注意配施比例。影响硝态氮累积的因素主要有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是土壤微生物量碳。

关键词: 双季稻 长期定位施肥 黄泥田 土壤微生物量 硝态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现代农业科研院所“五位一体”科技管理制度的探讨

农业科技管理 2011

摘要:建立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制度是当前我国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的重点。文章在分析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的定义和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制度的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学科、项目、平台、人才、团队"五位一体"的科技管理制度。

关键词: 现代农业科研院所 科技管理制度 探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