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6-BA对养分胁迫下水稻叶片蛋白质组影响的图谱分析
《中国稻米 》 2011
摘要:从蛋白质组学角度分析了在养分胁迫下用6-BA培养的水稻的叶片蛋白质组变化,以揭示6-BA维持养分胁迫下水稻生长的分子机理。分别提取用6-BA和蒸馏水培养的水稻叶片的蛋白质,经双向电泳进行分离,应用Image MasterTM 2D platinum 5.0软件对所得到的双向电泳图谱进行分析比较,共得到24个明显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点。蛋白质是细胞功能的执行者,受细胞功能或细胞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上述蛋白质发生变化应与在养分胁迫下6-BA维持水稻叶片生长的作用有关。


鄱阳湖流域农业生态环境变迁及其启示
《环境科学与管理 》 2011
摘要:鄱阳湖流域农业生态环境变迁史可以概括为:远古至秦汉时期,是生态环境由荒凉向开化发展的阶段;隋唐五代时期,是生态环境平衡发展阶段;宋元时期,是生态环境开始失衡阶段;明清时期,是生态环境逐渐破坏恶化的阶段;近代以来,生态环境呈现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建国以来生态环境经历了一个恶化——治理——改善的过程。在此,我们可以得出历史的经验教训:农业开发必须适应复杂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只有全面地把握自然生态环境的总体,才能使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充分地持续地发挥作用,经济社会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相反,如果不顾自然生态环境的复杂性,掠夺性开发资源,就必然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江西红壤旱地木薯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初步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更适宜江西省种植的木薯高产品种,以19个品种(或品系)为材料,对不同品种间产量差异及其与农艺性状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个品种的鲜薯产量高于37.5t/hm2,6个品种的鲜薯产量介于30~37.5t/hm2,4个品种的鲜薯产量介于22.5~30t/hm2,其他4个品种的鲜薯产量低于22.5t/hm2。19个木薯品种中有7个品种的鲜薯产量高于对照品种SC205,其中SC8和GR024-2的鲜薯产量和淀粉含量均表现较高。木薯的生物产量、收获指数、最粗薯粗与鲜薯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鲜薯干物率与鲜薯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单株薯数、鲜薯淀粉含量、株高、茎粗、最长薯长与鲜薯产量相关不显著。


春季特早熟茄子栽培技术
《科学种养 》 2011
摘要:江西省利用塑料大棚栽培春季早熟茄子,一般在10月下旬播种,翌年2月底至3月上旬定植,4月下旬开始收获。近年来,江西省乐平市推广春季茄子特早熟栽培模式,即9月底至10月上旬播种,翌年2月上中旬定植,利用冬暖式大棚种植的3月底至4月上旬开始收获,利用装配式镀锌钢管大棚或水泥构件拱杆大棚种植的4月中旬开始收获,批发价格高,以2011年为例,3月底上市的茄子,批发价高达7.6元/千克,4月上旬上市的批发价达6元/千克,经济效益很好。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养分胁迫对威优916生育后期叶鞘衰老影响的蛋白质组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蛋白质组学角度,对养分胁迫下杂交水稻威优916早衰过程中叶鞘的蛋白质差异表达进行分析,以揭示叶鞘衰老的分子机理。水稻生育后期设清水及常规营养液培养两种处理,分4个时期提取叶鞘蛋白质,经双向电泳分离得到电泳图谱8张,应用Imagemaster 2D Elite 5.0软件对其进行蛋白质差异表达分析,共得到27个发生差异表达蛋白质点,其中19个经质谱分析功能得到鉴定。综合分析相关蛋白质的功能及其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养分胁迫诱导叶鞘中大量的抗性及胁迫应答蛋白质发生差异表达,叶鞘的光合性能降低,呼吸消耗增强,干物质积累减少,导致叶鞘的早衰发生。


纳米增效尿素不同用量对杂交中稻‘中浙优1号’生长发育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南方双季稻地区,以超级杂交稻‘中浙优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纳米增效尿素不同用量对超级杂交中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增效尿素不同施用量条件下,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不同;适宜施氮量能显著促进超级中稻分蘖的发生,成穗和颖花分化,保证较高的LAI和叶SPAD值,形成较强的光合生产能力,最终形成较多的生物量,提高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增加产量。此试验以施氮量225kg/hm‘2中浙优1号’产量最高,以180kg/hm‘2中浙优1号’氮肥吸收利用程度最高;综合考虑到产量和经济成本及氮素吸收利用等因素,纳米增效尿素折施纯氮量180kg/hm2是双季稻地区中稻‘中浙优1号’合理的施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