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比较及抗病种质资源的筛选
《江苏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出一种简单迅速且行之有效的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在同一条件下,采用6种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对25个未知抗性油菜品种进行鉴定比较,进而明确最佳鉴定方法,然后利用该法对25份油菜育种材料进行鉴定和筛选。结果表明,初花期活体叶片菌丝块接种法、花期琼脂块叶腋接种法和盛花期牙签茎秆接种法与大田接种法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954 0、0. 941 6、0. 860 4,这3种方法均可有效反映抗、感品种的差异,2种苗期鉴定方法的鉴定效果较差。根据抗性鉴定方法的比较结果,选用初花期活体叶片菌丝块接种法,对25份油菜育种材料进行抗性鉴定,筛选获得了2份高抗材料。


一个水稻耐冷主效QTL-qCT10的分离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东乡野生稻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耐冷性最强的稻种资源之一,研究耐冷性遗传特征,挖掘耐冷基因,对把耐冷优良特性应用到水稻育种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合前人对东乡野生稻耐冷性定位结果,以东乡野生稻为供体亲本,协青早B(XQZB)为受体亲本,结合分子标记,回交构建近等基因系,再用耐冷近等基因系与协青早B杂交加自交,得到F2群体作为试验材料,对耐冷主效QTL-qCT10进行分离鉴定。最后把qCT10界定在第10染色体分子标记In Del10-9与InDel10-22间224.5 kb范围内,是一个新主效耐冷QTL。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探明东乡野生稻强耐冷性遗传机制,为培育强耐冷水稻品种打下基础。


油菜花期的基因型差异与分类、鉴定
《江西农业学报 》 2017
摘要:以不同基因型油菜种质为材料,研究了油菜花期的基因型差异,并对其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表明:油菜花期与各主要生育期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中与播种至初花阶段的相关性最大;花期与初花期间呈极显著负相关,随着初花期的延迟,花期缩短。不同基因型油菜的花期和初花期差异明显,大多数油菜品系的花期在22~36 d,初花期为2月23日~3月5日。151份油菜种质分属于7种类型,近似于正态分布;早熟种质分为5个类型,种质分布明显偏向初花日期早、花期中等或较长一侧;中熟种质分为7个类型,分布较分散,以E-M最多,M-S和L-S次之。因此,初花期可以作为筛选长花期油菜品种的重要指标,景区在选择油菜品种时可选用初花期较早、花期较长的早熟品种。


1株产木聚糖酶菌株的鉴定、产酶条件的优化及酶学性质初探
《江西农业学报 》 2017
摘要:以木聚糖为唯一碳源,从腐败的甘蔗叶中分离木聚糖降解菌,结合木聚糖水解圈法及胞外酶活测定(DNS)法筛选到1株高产木聚糖酶的菌株ZJ-1。16S rRNA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ZJ-1菌株与链霉菌(登录号:KC856931.1)处于同一最小分支,且与多株链霉菌属菌株的相似性均达到98%以上,故将菌株ZJ-1初步鉴定为链霉菌(Streptomyces sp.ZJ-1)。在最适产酶条件(碳源CMC-Na、氮源蛋白胨、初始培养p H 6.5~10.0、培养温度25℃、连续培养6 d)下,ZJ-1所产木聚糖酶的活性达40.0 U/m L。ZJ-1所产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p H值为6.0。
关键词: 木聚糖酶 链霉菌 菌株鉴定 产酶条件优化 酶学性质


东乡野生稻杂交后代生育早期耐冷性和耐旱性鉴定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CSCD
摘要:研究东乡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后代耐冷性和耐旱性,为水稻耐冷和耐旱育种提供优异的中间材料。在不同温度下,以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苗率为鉴定指标进行了耐冷性鉴定。用8个与抗旱有关性状进行了苗期抗旱性鉴定。结果表明:(1)7~10℃低温下,M65、M132的发芽率及发芽指数均明显高于其他参试品系,说明品系M65和M132具有较强的发芽期耐冷性。7℃/10d低温胁迫下,品系M10和M117活苗率较高,分别为72%和81.25%,说明品系M10和M117的具有很强的芽期耐冷性。7~10℃的低温处理和7℃/10d低温胁迫分别为籼稻发芽期和芽期耐冷性鉴定的合适条件。(2)品系M61、M117的苗期综合抗旱D值较大,说明品系M61、M117具有较强的苗期耐旱性。这些材料可在水稻耐冷性、耐旱性育种及东乡野生稻耐性机理研究中加以利用。


抽穗扬花期耐热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鉴定
《江西农业学报 》 2016
摘要:对江西27份籼型早稻材料在抽穗扬花期的耐热性进行了鉴定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不同品种间的结实率和结实率降低率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R66、洪早籼1号、R402在高温胁迫下的结实率分别为76.8%、73.2%和70.9%,结实率降低率分别为8.5%、13.0%和5.8%,均与耐热水稻种质Nagina 22相似,因此认为这3个品种的耐热性较强;在高温胁迫下参试品种的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的平均值分别比自然条件下增加了28.5、14.5、13.8个百分点;香优早、早香玉、莲香早在自然条件和高温胁迫下的垩白粒率均小于10%,垩白度均小于1%,这3个品种可作为耐热水稻品种在优质稻育种中加以利用。


鸭坦布苏病毒江西株的分离与鉴定
《中国家禽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2015年9月,江西省乐平市等地相继暴发了以产蛋量大幅下降为特征的传染病,为了明确病因,对病原进行了鉴定、特异性目的基因片段扩增和动物回归等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毒(命名为JX01株)能致死鸭胚和鸡胚,不凝集鸡红细胞;对病料和接毒鸭胚尿囊液进行RT-PCR,可扩增出特异性基因片段,其核苷酸序列与鸭坦布苏病毒BYD-1株的相似性为92.1%;用鸭胚分离毒接种300日龄蛋鸭,能够复制出产蛋量下降病例。分析表明,分离毒为鸭坦布苏病毒,该病毒是引起此次鸭病疫情的病原。


一株丁草胺降解菌BTC-3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从长期生产丁草胺的农药厂排水口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能够降解丁草胺的细菌,将其命名为BTC-3。在以丁草胺为唯一碳源的基础盐培养基中,6 d内可将100 mg/L的丁草胺降解85%以上。经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R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菌株BTC-3降解丁草胺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 H值为7;当接种量≤3%时,接种量越大,降解率越高;当丁草胺初始浓度≤100 mg/L时,浓度越高,降解效果越好。
关键词: 丁草胺 芽孢杆菌属 微生物降解 分离鉴定 降解特性


辣椒种质疫病抗性鉴定及防治药剂的筛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了游动孢子灌根法对70份辣椒材料进行了疫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材料的抗病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感病材料32份,中抗材料15份,抗病材料10份,高抗材料13份,VC42-1、VC48-1、线边H、中21×X8F等材料具有极高抗性。采用菌落直径法测定8种药剂对辣椒疫霉的毒力,结果表明,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和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对菌丝抑制作用相对较强,其EC50值分别为0.124 2,5.063 0,8.003 5μg/mL。对8种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和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最好。对比分析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可用于生产上防治辣椒疫病的2种药剂烯酰吗啉和精甲霜·锰锌,防治效果在7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