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国西北6个地方绵羊品种mtDNA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PCR-SSCP和克隆测序技术,分析了西北6个绵羊品种的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通过对DNA序列的多重比对,得出A、B、C3种单倍型,在D-loop区内的碱基替换全部为转换;绵羊mtDNA D-Loop区中存在着明显的长度变异,引起变异原因主要是由于1个或几个碱基或串联重复基元序列的插入(或缺失)造成的,不存在绵羊品种特异性;本试验研究的绵羊在各个不同片段中所扩增出的A、B、C3种单倍型基本一致,但不是完全连锁,存在着微小的差异;用NJ法构建了系统进化树,可明显看出中国6个绵羊品种3种单倍型的分类情况,单倍型树表明新疆的巴音布鲁克羊和卡拉库尔羊之间的遗传关系最近。
江西省有机资源调查报告
《江西农业学报 》 2010
摘要:通过调查湖口、南昌、上高、泰和、兴国、余江县有机资源及其利用状况,量化分析相应区域有机资源利用情况,以此为基础衡量江西省有机资源量及其利用现状,总结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显示2007~2008年江西省年均作物秸秆产量1764.6万t,作物秸秆直接还田31.8%,间接还田12.0%,燃烧还田52.5%,其它用途3.8%;绿肥种植面积53.33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25.1%,年产鲜草1237.2万t,其中直接还田85.6%,间接还田14.4%;人畜禽有机肥料年产9074万t,还田利用比例64.7%,流失35.3%;江西省直接还田、间接还田、燃烧还田和其它利用四种秸秆利用方式,养分回收占施肥量的比例分别为9.9%、10.1%、22.9%和4.6%。深入研究高效秸秆还田技术,扩大绿肥种植面积,开发新型有机肥综合利用模式,平衡利用有机肥资源,有效提升江西省整体农田质量是今后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江西省绿色农业SWOT分析
《河北农业科学 》 2010
摘要:绿色农业是1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可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绿色农业是江西省"建设绿色江西,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SWOT分析,明确了江西省绿色农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为江西省绿色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稻草与氨化稻草干物质采食量的模型化研究
《中国奶牛 》 2010
摘要:本研究分别以稻草、氨化稻草为唯一能量和蛋白质来源,实测了山羊稻草、氨化稻草的干物质采食量(DMI),并借鉴现有成熟模型,建立了以稻草、氨化稻草的中性洗涤纤维(NDF)为预测因子的干物质采食量预测模型:DMI稻(g/d.kgMW)=30/NDF(%DM),DMI氨稻(g/d.kgMW)=39/NDF(%DM)。经验证,稻草、氨化稻草DMI预测模型的平均偏差(MD)分别为0.48g/d.kgMW与0.85g/d.kgMW,相应的平均预测方差(MSPE)为0.3599与1.0124。稻草与氨化稻草的MD、MSPE均很低,表明所建DMI预测模型精确可用。


泰和乌鸡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基因与体重的相关性分析
《第十二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论文集 》 2010 CSCD
摘要:引言泰和乌鸡是中国特有的药用珍禽,江西省泰和县是该品种的主产区,是著名妇科良药"乌鸡白凤丸"的必需原料。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泰和乌鸡存在生长速度慢、产蛋性能低的缺点,已严重制约了泰和乌鸡饲养业的发展。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生长因子,它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机体出生后的生长。鸡的IGF-1基因全长约50kb,包括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本研究以江西省泰和乌鸡原种场的原种乌鸡为材料,对IGF-1基因的第一外显子片段进行扩增,并与泰和乌鸡生长及体重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另外,利用泰和乌鸡肉用配套系进行对比试验,以进一步分析IGF-1基因和泰和乌鸡体重的相关性。
江西名优辣椒地方品种“余干枫树辣椒”
《辣椒杂志 》 2010
摘要:余干枫树辣椒是江西名优辣椒地方品种,原产江西余干县洪家嘴乡双港村枫树自然村,在当地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该品种上市早、果实皮薄肉嫩,辣味适中、风味佳,口感好,深受消费者喜爱。


木薯渣不同补饲方式对西本杂牛增重的组合效应研究
《中国奶牛 》 2010
摘要:为探讨木薯渣(CR)不同补饲方式对西本杂牛增重的组合效应,选用平均体重155.8kg的西本杂公牛12头,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3头。处理Ⅰ为仅喂混合粗饲料(75%稻草+25%苜蓿)但不补饲CR的对照组,处理Ⅱ、处理Ш与处理Ⅳ为在饲喂混合粗饲料基础上以不同方式按每千克代谢体重30g给每头西本杂牛补给CR的试验组。处理Ⅱ在给牛投给混合粗饲料前3h一次性补饲CR,处理Ш在投给混合粗饲料后2h一次性补饲CR,处理Ⅳ将处理Ш的CR分3次等量补饲。试验结果为:平均日采食混合粗饲料量(ADRI)自高到低的排序为处理Ⅳ(3425.2)>处理Ⅲ(3247.5)>处理Ⅱ(3020.6)>处理Ⅰ(2974.7),括弧中的数字为ADRI,单位为g/d。西本杂牛稻草与苜蓿干草混合粗饲料补饲木薯渣(CR)的替代率(SR)均为负值,表明补饲CR可以提高混合粗饲料(75%稻草+25%苜蓿)的采食量,在采食量上表现为正组合效应,但SR不能定量地描述这种组合效应。各组平均日增重(ADG)自高到低的排序与ADRI相同,但处理Ⅳ(344)与处理Ⅲ(326)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组间差异显著(P<0.05),括弧中的数字为ADG,单位为g/d。每千克增重所消耗日粮干物质量自高到低的排序为处理Ⅱ(16.63)>处理Ⅰ(14.03)>处理Ⅲ(14.01)>处理Ⅳ(13.79),处理Ⅱ显著高于另3个处理,其余3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这表明处理Ⅳ的日粮干物质转化效率最好,其次为处理Ⅲ,最差为处理Ⅱ。本研究表明,CR作为能量添补饲料,用于西本杂牛补饲时,可以通过改变补饲方式与增加饲喂次数这样的饲养措施来激发饲料间的正组合效应,从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