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粳稻米碱消值的数量性状基因座检测
《作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碱消值差异显著的大粒粳稻DL115与小粒粳稻XL005杂交获得的200个单株F2群体为作图群体,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利用SSR标记进行了粳稻碱消值数量性状基因座的检测。结果表明,在F2群体中碱消值呈正态连续分布,表现为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共检测到与碱消值相关的QTL3个,qADV3、qADV5和qADV11,分别位于第3、第5和第11染色体的RM14870~RM1284、RM3838~RM3351和RM1812~RM332区间,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6.5%、10.3%和8.1%。qADV5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碱消值较小的亲本XL005,qADV3和qADV11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碱消值较大的亲本DL115;基因作用方式表现为显性或超显性。
东乡野生稻耐冷性生理研究Ⅰ-不同生育期相关生理指标变化规律
《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 2010
摘要:[目的]研究细胞内可溶性物质浓度、活性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对东乡野生稻耐寒性的生理影响.[方法]以东乡野生稻为材料,同时以2种普通栽培稻协青早B和农大288为对照,对比检测它们在各个生长时期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测定采用苯酚-浓硫酸比色定糖法;游离脯氨酸含量测定采用茚三酮显色法;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法;过氧化物酶(POD)活力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法;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采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法;MDA含量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结果]在各个生长时期东乡野生稻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维持在较高的浓度.这些可溶性物质含量的高低对于植物抗逆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可能通过提高或维持细胞质的溶质浓度,来达到增强植株抗性的目的;在冬季,东乡野生稻叶片中POD活性水平高,有效地清除叶片细胞中由低温激发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从而起到保护细胞的作用;而其CAT活性低温条件下明显降低,这可能与POD与CAT的结构和作用机理不同有关;叶片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波动不大,较对照水稻品种高.[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东乡野生稻耐寒生理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腐植酸尿素氨挥发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室内模拟,研究了腐植酸尿素在土壤培养条件下其氨挥发特性及其与土壤脲酶活性、氮溶出率以及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研制的4种腐植酸尿素氨挥发量分别比普通尿素降低了48.14%、47.99%、30.89%、59.22%,其中水溶性腐植酸含量11.78%的腐植酸尿素降低最多。腐植酸尿素降低氨挥发量与其养分释放模式和形成的土壤环境密切相关。土壤氨挥发总量与脲酶活性在培养前期相关系数较高,培养48和96 h分别达到0.825和0.808;土壤氨挥发总量与肥料累积溶出量相关系数为0.903;培养前期,土壤氨挥发量与铵态氮含量相关系数达到0.869。
水稻种质资源DNA指纹与多样性分析的分子标记体系研究
《杂交水稻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育种需要一个丰富的基因池以便从中选出优异性状基因集成至新品种中,而资源的生物多样性可通过DNA指纹准确分析出来。本研究用2个抗性基因同源序列(RGA)及2个Seoulin研究所生命科学通用引物(SRILS)标记对菲律宾水稻所种质资源库中265个地方品种进行DNA指纹分析。结果表明,2种标记体系具有相似的多态检测能力。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单个引物及其组合所分析出的7个聚类系统树图极为相似,相似度88%~97%。2个分子标记体系各自均能鉴别所有的参试品种,且揭示出相对高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可成为水稻种质资源快速指纹及多样性分析的理想工具,因而是水稻资源管理方面的重要助手,如进行资源鉴定、多样性分析以及核心种质构建等。
关键词: 水稻 种质资源 聚类分析 DNA指纹 RGA SRILS 通用引物


植物逆转座子引物开发应用中的逆转座子序列分离方法
《植物生理学通讯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介绍了作为植物逆转座子引物开发前提序列的逆转座子序列获得的几种方法:(1)通过同源克隆法获取逆转座子的基因序列以设计逆转座子基因序列特异引物;(2)通过筛选文库、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搜寻核酸数据库、大片段重叠群测序分离全长逆转座子序列以开发逆转座子长末端重复(long terminal repeat,LTR)引物;以及利用(3)磁珠富集、(4)抑制PCR和(5)SiteFinding PCR等方法直接获得逆转座子的LTR序列以开发逆转座子LTR引物。


肽营养及其在开发大豆肽饲料中的应用
《饲料与畜牧 》 2010
摘要:文中就大豆肽蛋白饲料研究的时代背景与蛋白质肽营养进行了介绍。日粮蛋白质在消化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小肽物质,表明饲料蛋白不仅具有营养功能,还具有调节机体生理机能的功效,在对饲料蛋白的生物学价值进行评定时要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定。特别是许多组成活性小肽的氨基酸并不全是必需氨基酸,启迪人们可以利用那些原本生物效价不很高的蛋白质(如豆粕)资源,生产出更能满足动物需要,与鱼粉等优质动物蛋白原料等价的功能性肽蛋白饲料。


江西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2010
摘要:绿色农业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根本趋势。在分析绿色农业及农业产业化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江西省绿色农业产业化模式,并结合全国及江西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绿色农业产业化的对策。


长期施肥对黄栀子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 2010
摘要:通过4年田间施肥试验,研究了连续施入磷、钾肥对我国道地药材黄栀子养分吸收、累积、产量和药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磷肥能显著提高枝杆和果实的含N量,也有利于根系、枝杆P含量的积累。增施磷肥和适量的钾肥有利于P素养分向果实中转移,有利于根系K含量的提高,显著提高果实的K含量。适宜的钾量有利于N养分向果实中转移。黄栀子吸收磷和钾在果实中的分配量较少,分别仅有14.3%和20.3%。增施磷肥显著提高黄栀子果实对N、P、K养分的吸收,对黄栀子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增施钾肥具有显著提高N素利用率的作用。增施磷、钾肥会显著增加黄栀子中药用成分藏红花素和栀子甙的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