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功能稻‘紫宝香糯1号’维生素A合成相关QTL定位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富含各种营养成分且具有保健功效的功能稻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挖掘和利用功能稻中的相关内源基因来用于育种实践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利用富含天然维生素A (VA)的功能稻品种‘紫宝香糯1号’作为实验材料,通过与93-11进行正反交构建遗传群体,并测定其F_1代及F_2代群体的VA含量,表明VA合成是隐形核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为了进一步对控制水稻含VA性状的基因进行QTL定位分析,利用‘紫宝香糯1号’与‘明恢63’通过单粒传构建重组自交系(RIL)并绘制遗传图谱,最终定位了3个与VA性状相关的QTL,这些结果为调控VA合成相关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富含VA新型功效稻选育提供依据。
功能稻'紫宝香糯1号'维生素A合成相关QTL定位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富含各种营养成分且具有保健功效的功能稻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挖掘和利用功能稻中的相关内源基因来用于育种实践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利用富含天然维生素A(VA)的功能稻品种'紫宝香糯1号'作为实验材料,通过与93-11进行正反交构建遗传群体,并测定其F1代及F2代群体的VA含量,表明VA合成是隐形核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为了进一步对控制水稻含VA性状的基因进行QTL定位分析,利用'紫宝香糯1号'与'明恢63'通过单粒传构建重组自交系(RIL)并绘制遗传图谱,最终定位了 3个与VA性状相关的QTL,这些结果为调控VA合成相关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富含VA新型功效稻选育提供依据.
关键词: 功能稻;维生素A;重组自交系;QTL定位
饲料端禁抗下,天然植物饲料原料在猪只保健上的应用
《猪业科学 》 2022
摘要:文章介绍了抗生素、化学药物对动物机体的危害及其对人类生存的威胁,阐述了天然植物饲料原料对猪只保健与疾病预防作用的区别,指出了猪只保健所针对的问题就是要解决猪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正气不足”问题,减少应激,保肝护肾、健运脾胃与促情生乳。文章还介绍了天然植物饲料原料组合物在猪只保健上的应用示例。
6种药剂对甘薯麦蛾的田间防效比较
《中国植保导刊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不同杀虫剂对甘薯麦蛾的田间防效,2020年在江西南昌开展了 6种杀虫剂防治甘薯麦蛾的田间试验.调查发现,甘薯麦蛾在南昌主要发生于8月中旬至9月下旬.供试药剂以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33.5 mL/667m2和50 g/L虱螨脲乳油44.7 mU667m2处理防效较高,药后28 d内对甘薯的保叶效果分别为93.9%~100%、80%~100%,控虫效果分别为94.7%~100%、60%~100%,建议在当地麦蛾发生初期应用上述处理开展田间防治,可以减轻麦蛾对甘薯的为害.
畜牧机械用异型钢自动生产线设计
《南方农机 》 2022
摘要:为解决畜牧机械生产过程中异型钢生产线多道工序、多规格的问题,同时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设计一条异型钢自动生产线.该生产线包括拉丝调直机构、切断冲凹机构、自动下料机构,能够将一捆圆钢筋压成异型钢,调直后切断,实现异型钢3/4/5凹产品通用功能.经生产试验,异型钢品质稳定,生产效率高,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大幅降低人工成本.
关键词: 异型钢;自动化生产线;冲压;多规格通用
天然植物饲料原料在激发猪只自我防御功能,防控非洲猪瘟中的保健应用
《猪业科学 》 2022
摘要:2018年8月我国首次报道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疫情以来,已经过去了3年多,但ASF并未根绝,而是不时地零星暴发,给猪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在饲料端严格禁抗、养殖端尽最大可能地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消费者对动物产品安全与高品质要求日趋严格的食品端无抗这一时代背景下,面对现代猪业高密度、高强度生产及环境病原菌、霉菌毒素以及日粮抗营养因子等不良环境给猪只带来的应激,使得猪只普遍处于炎症水平居高不下的亚健康易感状态,动物机体极易受病源微生物的侵害而引发包括ASF在内的传染病等多种疾病。ASF中兽医辨证为瘟病,外感疠气是其病因。对包括ASF在内的猪瘟病(传染病)的防控,应坚持“治未病”预防为先的原则。只有做到“正气存内”,才能“邪不可干”,也就是只有当猪只机体脏腑功能正常,正气旺盛,
稻茬-紫云英联合还田对水稻土表层水可溶性碳氮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云英是南方稻田广泛种植利用的冬季绿肥,但利用不当可能带来养分流失的风险.研究探讨了稻茬-紫云英联合还田对水稻土表层水可溶性碳氮的影响,旨在为紫云英的合理利用、农业面源污染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江西省最典型的红壤性水稻土和冲积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布置精准控制水稻盆栽试验,设4个处理:不施用稻茬和紫云英(CK)、紫云英单独还田(MV)、低量稻茬和紫云英联合还田(LSMV)、高量稻茬和紫云英联合还田(HSMV),各处理施用等量化肥.结果表明:在红壤性水稻土上,MV处理表层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总氮(DTN)和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急剧增加,三者最高时分别达到414.3?mg/L(第7 d)、575.4(第3 d)和532.4 mg/L(第3 d),相对于对应时间的CK分别增加了5.9、14.1和35.8倍;但将稻茬与紫云英联合还田,会使表层水的DOC、DTN和DON含量降低至与CK接近的水平.而冲积性水稻土MV处理的DOC、DTN和DON含量相对于CK最高也仅增加了51.9%(第7 d)、25.2%(第7 d)和58.4%(第7 d).将稻茬与紫云英联合还田还有助于降低两种水稻土表层水中的铵态氮(NH4+-N)含量,LSMV处理可促进NH4+-N向硝态氮(NO3--N)的转化,而HSMV处理明显抑制了NH4+-N向NO3--N的转化.综上,在南方稻田将稻茬与紫云英联合还田应加以推广,尤其是在红壤性水稻土上更应采取此项技术措施.
施肥方式对木薯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Ion S5~(TM) XL测序平台,通过未施肥(R1)、常规施肥(R2)和化肥减量(R4)等不同施肥方式对木薯华南205种植地土壤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水平为97%下聚类分析得到的R1、R2、R4的OTUs数分别为1 003、989、864个;不同施肥方式下木薯根际土壤中优势菌门为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化肥施用增加了绿弯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等的相对丰度,降低了酸杆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施肥方式改变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度,其物种多样性表现为R1>R2>R4.基于土壤细菌群落的PCoA和聚类分析,R1和R2群落组成多样性较为相似,与R4不同.表明施肥方式不仅改变木薯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与相对丰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木薯根际土壤群落结构,尤其增加了木薯根际土壤有益细菌的数量,提高了木薯产量.
关键词: 施肥方式 木薯根际土壤 16S rRNA 细菌多样性 群落结构
不同大球盖菇菌株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综合评价
《食用菌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13个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菌株的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表明:菌株DQ-1、DQ-4和DQ-5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菌株DQ-1和DQ-6出菇较早,单菇质量较大,平均单菇质量分别为(51.12±33.92)g和(51.23±34.44)g;菌丝生长速度与出菇时间不存在相关性,而单菇质量与子实体长度、菌柄长度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子实体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菌株DQ-2、DQ-6和DQ-10总蛋白含量较高,菌株DQ-3、DQ-11和DQ-13总糖和多糖含量较高;菌株DQ-6粗脂肪含量最低,菌株DQ-1中粗纤维含量最高.各菌株子实体氨基酸含量为42.81~86.90 mg·g-1,其中菌株DQ-3、DQ-6和DQ-8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含量较高.对大球盖菇必需氨基酸进行评分结果表明,甲硫氨酸+半胱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苏氨酸含量最高.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菌株DQ-6出菇最早、单菇质量较大、总蛋白和氨基酸含量较高,可进一步开展中试和示范栽培,而菌株DQ-3、DQ-8、DQ-10和DQ-13可作为选育高营养成分菌株的育种材料.
2015年~2020年江西地方鸡种禽圆环病毒2型流行病学调查与全基因组进化分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江西地区禽圆环病毒2型(AGV2)的流行情况及基因组的遗传进化关系,本研究利用PCR方法对2015年~2020年间采自江西各地区的1 372份地方鸡血清、粪便及内脏组织样品进行AGV2检测。结果显示,江西地区AGV2的阳性率为13.99%(192/1 372),其中育成鸡阳性率最高,为17.16%(98/571),且各生长阶段鸡AGV2阳性率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从中选取12份AGV2阳性样品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并对其全基因组序列和VP1蛋白序列进行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分析,同时对VP1蛋白线性抗原表位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选取的12个AGV2全基因组之间的同源性为96.8%~99.8%,其中VP1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在96.5%~99.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9.4%~100%;遗传进化分析显示,12个AGV2全基因组分布于进化树的各分支,具有遗传多样性的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AGV2 VP1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突变并未导致VP1蛋白疏水性的改变,仅JX201601 VP1出现G36S突变,JX201802 VP1出现Q222R突变,致使VP1蛋白抗原性改变。本研究首次明确了江西地方鸡种中AGV2的流行状况和遗传演化特点,为江西地区AGV2感染的防控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