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491条记录
养殖密度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及消化酶、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水产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温(25±1)℃时,将体质量(3.11±0.10) g的克氏原螯虾幼虾饲养在120 cm×60 cm×20cm的水族箱中,密度分别为14尾/m2 (低密度组)、28尾/m2 (中密度组)和42尾/m2 (高密度组),研究室内养殖不同密度对生长、摄食、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8周的养殖结果显示,克氏原璧虾的存活率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在28尾/m2组中,其特定生长率[(1.82±0.12)%/d]和质量增加率[(196.73±0.76)%]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摄食率与养殖密度成正相关,即42尾/m2组的摄食率高于14尾/m2组和28尾/m2组。28尾/m2组消化酶活性显著高于14尾/m2组的消化酶活性(P<0.05),但与42尾/m2组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养殖密度对非特异性免疫有显著影响,28尾/m2组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综合所有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28尾/m2的养殖密度最适合克氏原螯虾幼虾的养殖。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养殖密度 生长 消化酶 非特异性免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狼尾草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蛋氨酸对福清山羊生长性能及消化代谢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杂交狼尾草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蛋氨酸(RPMet)对福清山羊生长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为杂交狼尾草在肉羊育肥中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经同一批次同期发情处理生产的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4月龄福清山羊羯羊30只[(11.88±1.48) kg]作为试验羊,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分为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和Ⅳ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每只羊添加RPMet 2.5、5.0、7.5和10 g·d-1。饲养试验预试期15 d,正式期60 d,测定试验羊的生产性能;饲养试验中期各组随机选择3只试验羊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测定试验羊对饲粮中养分表观消化率和氮代谢指标。【结果】1)各组间DMI、IBW和FBW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Ⅰ、Ⅱ组的总增重及AD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试验Ⅲ、Ⅳ组差异不显著(P>0.05)。2)试验Ⅱ组试验羊对饲粮中干物质、有机物等6种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均为最高,其中对GE、CP和ADF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对干物质和有机物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试验Ⅲ、Ⅳ组和对照组(P<0.05),对NDF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试验Ⅲ、Ⅳ组(P<0.05)。3)对照组进食氮显著低于4个试验组(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尿氮和粪氮分别最低,均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而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和Ⅱ组的沉积氮和氮沉积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试验Ⅰ组的氮生物学价值最高,显著高于试验Ⅲ、Ⅳ组和对照组(P<0.05),试验Ⅳ组氮生物学价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杂交狼尾草饲粮中每只羊添加2.5~5.0 g·d-1 RPMet,有利于福清山羊对饲粮中各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提高氮的利用效率,进而促进福清山羊育肥期生长。

关键词: 杂交狼尾草 过瘤胃蛋氨酸 福清山羊 生长性能 消化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青枯病菌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生物技术通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植物青枯病的早期诊断,需要建立一种适于田间快速便捷检测青枯病菌的方法.以细胞色素C基因为靶标设计一套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植物青枯病的LAMP检测方法.此方法最低检测极限为1 pg,可在1 h内完成,不依赖昂贵复杂的仪器,结果可经肉眼观察.利用此方法,在人工接种发病的茄子、番茄、花生、芝麻和凹头苋茎部浸出液和马铃薯病薯块茎组织液中均检测出青枯病菌的存在,尤其适用于田间疑似罹病的芝麻、花生、番茄、马铃薯和甘薯等植株的检测,且LAMP法的检出率远高于PCR法.应用LAMP技术检测青枯病菌快速高效、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适于在基层推广运用.

关键词: 青枯雷尔氏菌 环介导等温扩增 快速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稻三鸭"共育模式对再生稻、土壤养分及有害生物影响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再生稻-冬闲模式下稻鸭周年共育生态效应,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两稻三鸭"(RD)和再生稻-冬闲(CK)模式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土壤养分及主要有害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RD模式可增强头季稻抗倒伏性,提高再生率8.3%,增加再生季有效穗、双季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质量,提高双季产量;与CK相比,RD模式下土壤pH提高0.37,有机质增加5.1%,水解氮提高19.5%、有效磷提高37.5%、速效钾提高2.6%;RD模式对再生稻田间病虫草害有显著防控效果,当年田间杂草减少74.5%,降低87.6%福寿螺及84.4%纹枯病的危害,次年田间杂草发生基数减少53.6%;RD模式生态效应显著,可作为南方双季稻区绿色生产的重要模式。

关键词: 两稻三鸭 生态效应 土壤养分 有害生物 产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7-2019年江西省二化螟种群对四种杀虫剂的抗性

植物保护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近年来江西省二化螟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提出合理化用药建议,本研究采用人工饲料浸药法测定2017—2019年江西省13个县(市)二化螟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三唑磷和杀虫单的抗性。结果表明,13个二化螟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水平整体为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其中有11个二化螟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水平整体为上升趋势,在对氯虫苯甲酰胺抗性水平增加的种群中,都昌种群的抗性倍数从2017年的44.1倍上升至2018年的65.1倍,在2019年激增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283.5倍,为供试种群的最高抗性倍数。13个二化螟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抗性水平整体为中等偏下,在对阿维菌素抗性水平增加的种群中,南昌种群的抗性倍数最高,2017—2019年分别为74.8倍、108.7倍和80.6倍。13个二化螟种群对三唑磷的抗性水平整体为中等偏下,其中新干、永修、万安、大余、上高和都昌这6个种群对三唑磷的抗性水平呈波动上升的趋势,而其他7个种群对三唑磷的抗性水平为波动性变化,偶有下降。13个二化螟种群对杀虫单的抗性水平整体为中等偏下并且有明显下降趋势,其中大余、永修、泰和、会昌、新干和上高这6个种群对杀虫单的抗性水平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他7个种群对杀虫单的抗性水平则为波动性上升趋势。建议限制氯虫苯甲酰胺的使用次数,在抗性水平高、田间防治效果差的地区暂停使用双酰胺类杀虫剂;此外,应减少阿维菌素的用量,轮换使用三唑磷和杀虫单。

关键词: 二化螟 人工饲料浸药法 抗性监测 杀虫剂抗性治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光谱成像的柑橘病虫害叶片识别方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监测柑橘生长状况,实现病虫害无损识别,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和机器学习方法进行柑橘病叶分类研究。使用高光谱成像仪采集46片柑橘正常叶、 46片溃疡病叶、 80片除草剂危害叶、 51片红蜘蛛叶和98片煤烟病叶的高光谱图像,在478~900 nm光谱范围内对每个叶片一个或多个发病区提取5×5的感兴趣区域(ROI),将ROI内每个像素的反射率值作为光谱信息,则一个ROI得到25个光谱信息样本,最终五类叶片共得到13250个光谱样本。利用随机法将全部样本划分为9 938个训练集和3 312个测试集。分别采用一阶求导(1stDer)、多元散射校正(MSC)和标准正态变换(SNV)三种方法对原始光谱信息进行预处理,对不同预处理方法后的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提取特征波长。1st Der预处理后得到7个特征波长,分别是520.2, 689.0, 704.8, 715.4, 731.2, 741.8和757.6 nm; MSC和SNV预处理后得到7个相同的特征波长,分别是551.9, 678.5, 704.8, 710.1, 725.9, 731.2和757.6 nm;原始光谱得到7个特征波长,分别是525.5, 678.5, 710.1, 720.7, 725.9, 757.6和762.9 nm。分析PCA后的样本分布散点图可知,正常叶片、溃疡病叶片和红蜘蛛叶片样本有一定程度聚类,除草剂叶片和煤烟病叶片样本有大量重叠,仅依据PCA不能完成病虫害叶片的识别。对全波段(FS)和PCA特征波长数据在不同预处理方法下进行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RF)建模,结果表明:数据在1stDer预处理方法下识别效果最佳,1st Der-FS-SVM模型总分类精度(OA)为95.98%, Kappa系数为0.948 2, 1st Der-FS-RF模型OA为91.42%, Kappa系数为0.889 2, 1stDer-PCA-SVM模型OA为90.82%, Kappa系数为0.881 6, 1stDer-PCA-RF模型的OA为91.79%, Kappa系数为0.894;对PCA选择的特征波长数据建模,SVM和RF模型下识别率均达到84%,全波段下模型识别率在88%以上,FS数据建模效果优于PCA特征波长。研究结果表明,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机器学习方法进行柑橘叶片分类是可行且有效的,为柑橘病虫害的无损准确识别提供理论根据。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 主成分分析 支持向量机 随机森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限抗背景下,金银花在开发替抗组学产品中的应用潜力

畜牧产业 2021

摘要:金银花是清热解毒类常用中药。本文介绍了金银花的清热解毒、保肝利胆、降血压的营养活性及其机理,为开发金银花及其组合物替抗组学产品奠定基础。

关键词: 有机酸类 黄酮类 酯类 酚类 清热解毒 保肝利胆 降血压 组学产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集成学习算法的返贫人口识别模型 -以H省F县贫困户建档立卡数据为例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2020年底精准扶贫工作胜利完成,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的消除并不意味着贫困的消失和扶贫工作的结束.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当前对返贫动态监测的研究多为宏观政策性内容,对贫困人口进行返贫识别的微观操作性研究较少.针对上述问题,利用贫困户建档立卡数据进行数据处理选取14维特征,构建基于集成学习算法的返贫人口识别模型进行贫困人口分类.结果表明,经调优的XGBoost算法模型取得最优结果,对已脱贫、未脱贫及返贫3类人员分别达97.43%、92.44%、97.04%的识别准确率,总体达到96.81%的准确率,能够较好识别出贫困人口贫困类别.为帮扶工作人员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建档立卡;集成学习;返贫识别;动态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菇赣茶AS-3、赣茶AS-5选育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21

摘要:通过系统选育对18株茶树菇菌株进行生理性能测定和菌株比较试验,选出符合早熟、高产育种目标的野生菌株Aa09和Aa11;经过组分、初筛、复筛,以及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筛选出早熟菌株AB7(菌盖、菌柄颜色浅褐色,整体菇形偏小),初步命名为赣茶AS-3号,其平均生育期58 d,比对照品种赣茶AS-1短3 d;筛选出高产中早熟菌株AC6(菌盖、菌柄颜色深褐色,整体菇形粗状),其平均产量121.7 g/袋,比CK高5.40%,初步命名为赣茶AS-5号.

关键词: 茶树菇 新品种 初筛 复筛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药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山药不同种植模式(两茬间隔0、3、6、10 a,分别记为YPI-0、YPI-3、YPI-6和YPI-10)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以土壤线虫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为分析指标,采用线虫形态学鉴定方法和土壤常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以期为通过改变种植模式防治植物寄生线虫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pH值,及有机质、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差异,但YPI-6和YPI-10处理的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P<0.05)低于YPI-0和YPI-3处理。苗期和成熟期,YPI-10处理土壤中食细菌线虫的相对丰度显著(P<0.05)高于YPI-0处理,而植物寄生线虫的相对丰度显著(P<0.05)低于YPI-0处理。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垫刃线虫属(Tylenchus)、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的数量与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呈显著(P<0.05)正相关,大部分食细菌线虫的数量与土壤pH值,及有机质、铵态氮含量呈显著(P<0.05)正相关。苗期和成熟期,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线虫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λ)无显著差异;线虫通路比值(NCR)均大于0.5,表明山药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均以细菌降解为主;瓦斯乐斯卡指数(WI)和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MI)在YPI-6和YPI-10处理下显著(P<0.05)高于YPI-0处理,而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PPI)与MI之比(PPI/MI)显著(P<0.05)低于YPI-0处理。综上,增加山药种植间隔期改变了山药土壤线虫群落结构,不仅使有害的植物寄生线虫丰度大幅降低,也使土壤生态系统更加成熟,健康程度明显提高,随着间隔年限的增加,其效果更佳。

关键词: 山药 种植模式 土壤线虫 土壤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