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595条记录
不同基因型油菜耐铝性及其根系形态对铝胁迫的响应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为酸性土壤地区筛选耐铝毒的甘蓝型油菜,探讨不同基因型油菜苗期生长发育指标和生理指标的耐铝特性,分析铝胁迫对根系形态的影响。以81个油菜品种为材料,通过水培试验,设置铝浓度(AlCl3)0、100μmol·L-1两个处理,对根系形态、株型、生物量、生理特性等13指标的耐铝系数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不同基因型油菜的耐铝相关指标,并分析不同耐铝类型的品种根系形态差异。结果表明,铝胁迫对不同基因型油菜苗期各单项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综合应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筛选出耐铝性较强的品种6个,耐铝性中等的品种65个,耐铝性弱的品种10个。不同直径范围根系对铝胁迫的响应不同,铝胁迫下,D1类根系(直径0.0~0.5 mm)的长度、表面积、体积、根尖数降幅最大,D3类根系(直径>2.0mm)各指标降幅最小,且铝敏感型品种不同类别的根系指标受铝胁迫的抑制程度大于耐铝型品种,其D1、D2(直径0.5~2.0 mm)、D3类根系的长度、表面积、体积、根尖数均少于耐铝型品种。因此,以综合指标对油菜耐铝性进行筛选与评价更为客观;耐铝型品种不同直径范围的根系受铝毒害的影响较轻,通过改变根系形态适应铝胁迫的能力更强,其根系拥有更多细根可能是耐性品种抗铝毒的一种作用机制。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基因型 耐铝性 综合评价 根系形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连作对不同倍性芦笋植株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二倍体芦笋品种‘井冈701’和四倍体芦笋品种‘井冈红’为试材,在连作条件下研究芦笋植株株高、鲜质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在品种间的差异,分析连作对其植株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处理降低了‘井冈701’和‘井冈红’植株株高及地上部和根系鲜质量。与第一次连作相比,第二次连作显著降低了‘井冈701’植株株高、地上部和根系鲜质量。与首茬(CK)相比,连作处理使2个不同倍性芦笋品种叶片的PPO、SOD和POD活性增强,且‘井冈红’高于‘井冈701’。连作处理后,‘井冈红’根系的PAL、PPO和SOD活性高于‘井冈701’,仅POD活性低于‘井冈701’。可见,四倍体芦笋品种‘井冈红’对连作的耐受性强于二倍体芦笋品种‘井冈701’。该结果可为芦笋品种选育及生产上品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芦笋 连作 倍性 抗氧化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中国兽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是一种高致癌性反转录病毒,可引发髓性细胞性白血病及各种肿瘤性疾病,并产生免疫抑制,易继发细菌及其他病毒感染。长久以来,禽白血病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且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仅依靠禽白血病病毒的净化,仍不能有效控制禽白血病的流行和蔓延。本文主要阐述ALV-J病毒的感染、复制、致瘤及免疫抑制机制、宿主天然抗病毒过程及其分子机制,对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 致病机理 免疫抑制 抗病毒免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蔬菜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优异资源发掘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为契机,对江西省27个县(市、区)的402个村开展地方蔬菜种质资源的系统调查与收集,共收集到1817份蔬菜资源。通过对收集到的蔬菜地方品种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特异性分析,从抗病、抗逆、商品性、加工功能等不同方面筛选出10份优异地方蔬菜种质资源。通过接种鉴定评价,从本次收集的5份江西地方古老品种中筛选出高抗枯萎病的苦瓜种质资源3份。为蔬菜新品种选育和基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及其信息。

关键词: 江西 蔬菜种质资源 地方品种 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产品中9种β-受体激动剂残留

江西农业学报 2021

摘要:建立了一种测定牛肉中9种β-受体激动剂残留的HPLC-MS/MS方法。样品中加乙酸铵缓冲溶液,经β-葡萄糖醛苷酶/芳基硫酸酯酶酶解,2%甲酸-乙腈溶液提取,硫酸镁和乙酸钠盐析,采用N-丙基乙二胺(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和十八烷基硅烷C18净化,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内标法定量。在优化条件下,9种β-受体激动剂在0.25~4.00μg/kg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定量限均为0.25μg/kg;0.25、0.50、2.50μg/kg共3个浓度添加水平平均回收率在67.73%~114.13%之间,变异系数在1.45%~9.14%之间。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单、效率高,可用于畜产品中常见β-受体激动剂残留的检测确证。

关键词: β-受体激动剂 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槲皮素对脂多糖刺激下山羊瘤胃上皮细胞抗氧化和抗炎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槲皮素对脂多糖(LPS)刺激下山羊瘤胃上皮细胞抗氧化和抗炎的影响,先将山羊瘤胃上皮细胞在添加0、5、10、20、40、60、80、120、160和320μg·mL?1槲皮素的基础培养基中培养6 h后,通过检测细胞活性,确定80μg·mL?1为槲皮素后续试验浓度.然后分成4组,山羊瘤胃上皮细胞在基础培养基(对照组,Con)和基础培养基[分别加入1μg·mL?1的LPS(L)、80μg·mL?1槲皮素(Q)以及1μg·mL?1 LPS和80μg·mL?1槲皮素(L+Q)]中培养6 h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显示:1)与Con组相比,L组瘤胃上皮细胞的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而丙二醛(MDA)浓度显著升高(P<0.05);Q组瘤胃上皮细胞的CAT、SOD、总抗氧化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而MDA浓度显著降低(P<0.05).与L组相比,L+Q组瘤胃上皮细胞的CAT、SOD、T-AOC和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2)与Con组相比,L组瘤胃上皮细胞因子IK、趋化因子配体5(CCL5)、CXC趋化因子配体6(CXCL6)、CXCL8、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β 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与L组相比,L+Q组瘤胃上皮细胞IK、CCL5、CXCL6、CXCL8、IL-6、TNF-α和IL-1β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3)与Con组相比,L组瘤胃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2(TLR2)、核转录因子κB(NF-κB)、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和转录因子3(IRF3)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Q组瘤胃上皮细胞Toll样衔接蛋白(TOLLIR)和TLR 4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L组相比,L+Q组瘤胃上皮细胞TLR 2、NF-κB、MyD 88、TOLLIR和TLR 4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槲皮素能够提高山羊瘤胃上皮细胞的抗氧化和抗炎症性能,促进细胞增殖.

关键词: 槲皮素;脂多糖;山羊;瘤胃上皮细胞;抗氧化性能;抗炎性能;细胞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西省食用菌产业结构分析与优化对策

中国食用菌 2021

摘要:通过分析江西食用菌种类的产量结构、种类特性结构、产业地域分布结构、生产模式结构、产业链结构5个方面的现状,指出江西省食用菌产业结构存在供给侧结构不完善,大宗菇类供给过剩与珍稀菇类供给不足并存;产业链结构失调,融合欠缺;产品质量不高、品牌效应低下等问题。应从调结构、优化品种构成,降成本、增强产业活力,补短板、提升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加以优化。

关键词: 江西省 食用菌产业 供给侧结构 现状与问题 优化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属硫酸盐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和秧苗镉吸收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金属硫酸盐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和秧苗吸收Cd等元素的影响,以水稻品种五丰优286为试验材料,选择多种浓度的硫酸亚铁(FeSO4)、硫酸锌(ZnSO4)和硫酸锰(MnSO4)作为浸种剂进行室内催芽和水培试验,测定水稻胚根长、胚芽长、发芽率,以及秧苗中的Cd、Mg、B、P、K含量。结果显示,FeSO4和MnSO4浸种均可提高水稻的发芽率,促进胚根和胚芽生长,且能有效降低秧苗中的Cd含量;而ZnSO4浸种对水稻胚根和胚芽的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会增加秧苗中的Cd含量。FeSO4和MnSO4浸种对水稻秧苗Mg、B、P、K的吸收无明显抑制作用,且FeSO4浸种对秧苗B的吸收有促进作用。总的来看,FeSO4和MnSO4浸种具有较好的降低水稻Cd吸收的应用潜力,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 浸种剂 离子通道 发芽率 养分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改良和灌溉方式对水稻水分利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恢复峡江水利枢纽抬田工程稻田的生产能力,进行了大型综合测坑模拟试验。设置2种灌溉方式,即淹水灌溉(F1)和间歇灌溉(F2),设置4种土壤改良方式,即无改良措施(Y1,CK)、土壤改良剂(Y2)、生物有机肥(Y3)、绿肥还田+早稻秸秆腐蚀剂(Y4),共组合为8个处理,研究不同土壤改良和灌溉方式对双季稻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灌溉方式下,与Y1(CK)处理相比,Y4处理能提高穗粒数、产量和叶面积指数,且显著高于其他2种改良方式;在早稻时期,Y4处理水分生产率、降水利用率及灌水利用效率均最高。同一土壤改良方式下,F2处理相较于F1处理,在穗粒数、产量、抽穗开花期叶面积指数、水分生产率和灌水利用效率等指标均有提高;在晚稻时期,F2处理光合指标参数均高于F1处理。从土壤改良方式和灌溉方式交互作用来看,F2Y4处理产量、抽穗开花期叶面积指数、水分生产率和灌水利用效率均最高。F2Y4栽培方式可为实现峡江水利枢纽抬田区稻田高产稳产、水分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土壤改良 灌溉方式 光合特性 水分利用效率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系杂交水稻中杂种优势位点的发掘与简要遗传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2021

摘要:用1套以籼型恢复系IR24为背景亲本、渗入粳稻Asominori血缘的65个家系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CSS) lines of IR24 as recipient parent and Asominori as donor parent,简称IAS群体]为父本,以赣香A、五丰A两个籼型不育系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测定了两个群体与产量相关的5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已有的分子标记图谱和QTLIciMapping软件,采用逐步回归和极大似然估计相结合的方法,以LOD值≥2.0作为经验阈值来判断QTL是否存在来检测影响杂种优势的数量性状位点。研究结果表明,在两套测交群体中共检测到100个杂种优(劣)势位点;在所有检测到的影响单株有效穗数、平均穗长、着粒密度、千粒重等性状的杂种优(劣)势位点中,分别位于第3、7和11染色体上的与杂种优势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RM5474、RM336、RM287能够在两套测交群体中检测到;还有其它一些微效QTL位点也表现出一因多效现象。

关键词: 三系杂交水稻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杂种优势位点 微效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