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适宜南方丘陵双季杂交稻的精量育秧播种装备的研制与试验
《江西农业学报 》 2021
摘要:针对南方丘陵双季稻育插秧这一水稻机械化生产的薄弱环节,为解决双季稻育秧小播量播种均匀性差及落种位置准确性不高的难题,实现双季杂交稻的精量播种育秧。通过开展双季稻精量育秧播种装备的关键部件设计和仿真分析等创新研究,研制出气力式水稻精量育秧播种装备。通过试验表明,精量育秧播种装备能够有效满足双季杂交稻微小播量播种的农艺要求,具有省种、效率高(570盘/h)、播种均匀度高(95.56%)的显著特点,有效实现双季杂交稻的机械化稀播、匀播、定位落种育秧,为双季稻机械化育秧提供了适宜的装备支撑,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低氮条件下密度对红壤旱地秋芝麻产量和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低氮条件下红壤旱地秋芝麻高产栽培的适宜种植密度,2016年-2017年在进贤县和南昌县开展试验,研究6个密度(D1-15.0、D2-22.5、D3-30.0、D4-37.5、D5-45.0和D6-52.5株/m2)对秋芝麻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和叶面积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2017年南昌县试验点D1和D2的单株蒴果数较D4显著增加18.32%和20.27%,其它处理的每蒴粒数较D3显著增加15.92%~25.04%;随着密度的增加秋芝麻产量呈现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2016年进贤点密度为D6时产量较D1显著增加40.78%,2017年进贤点为D2和D6时产量较D3显著增加18.00%和16.74%,2017年南昌点为D2、D5和D6的产量较D3显著增加32.86%~44.15%。D2、D5、D6的产量平均值较D1显著增加20.66%~26.82%。叶面积指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随着芝麻生长发育都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因此,秋芝麻适宜密度应控制在22.5株/m2或45.0~52.5株/m2,才能够构建合理冠层,达到高产效果。


江西番茄烂果病病原菌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番茄是全世界栽培最广泛的农作物之一,其果实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A、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当前,番茄被用作模式植物来研究植物生物学的各个方面,如寄主与病原菌的互作,类胡萝卜素代谢调控等[1]。然而,番茄在栽培过程中烂果现象发生普遍,直接影响到番茄的产量和品质,严重的甚至绝产无收[2]。引起番茄烂果的病害有多种,包括晚疫病、绵疫病、脐腐病、软腐病等。


鲜食糯玉米新品种赣甜糯3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赣甜糯3号是以自交系HNM05为母本,以自交系YN167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鲜食糯玉米一代杂种.株高222.7 cm,穗位高82.5 cm,果穗锥型,穗长18.4 cm,穗粗4.8 cm,穗行数14行;籽粒白色,甜糯型,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的97.81%,每667 m2鲜穗产量800 kg左右.春播出苗至鲜果穗成熟90 d(天),秋播80 d(天),田间对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和玉米螟的抗性与对照苏玉糯5号相当,适宜江西省及东南地区鲜食糯玉米产区种植.


不同生育期芝麻根系分泌物对连作障碍的响应及其自毒作用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芝麻根系分泌物中可能导致连作障碍的化感物质,以江西主栽品种金黄麻为材料,设置正茬与连作处理,研究芝麻现蕾期、盛花期和成熟期根系分泌物的组分变化与差异。结果表明:正茬芝麻根系分泌物对芝麻种子的发芽表现出"低促高抑"现象。正茬和连作芝麻在现蕾期、盛花期和成熟期的根系分泌物中鉴定出18~28种有机物。现蕾和盛花期芝麻根系分泌物均含有酯类、烃类、酸类、酚类、胺类、醇类和酮类物质,以反式-(2,3-二苯基环丙基)-苯亚砜甲酯相对丰度为最高;成熟期比现蕾和盛花期多醚类物质,以辛乙烯二醇单正十二烷基酯相对丰度为最高。酯类物质是芝麻根系分泌物的重要组分,尤其在现蕾期其总相对丰度达到75.12%(正茬)、52.96%(连作)。其中,邻苯二酸二异辛酯和辛乙烯二醇单正十二烷基酯的相对丰度在连作芝麻根系分泌物比正茬中高9.48和5.73个百分点。酸类物质在芝麻成熟期根系分泌物中含量最高,总相对丰度在正茬与连作芝麻根系分泌物中分别达17.53和42.71个百分点。其中,连作芝麻根系分泌物中棕榈酸、亚油酸和硬脂酸的相对丰度依次提高15.78、1.33和1.15个百分点;油酸、肉豆蔻酸仅在连作芝麻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到,相对丰度为10.66和1.62个百分点。与正茬相比,芥酸酰胺在现蕾期和盛花期的连作芝麻根系分泌物中相对丰度分别提高21.68和11.51个百分点;油酸酰胺相应提高2.16和7.44个百分点。综上,连作改变了芝麻根系分泌物组分。


利用东乡普通野生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定位产量相关性状QTL
《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东乡普通野生稻和日本晴为亲本构建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为研究材料, 2019年分别在北京、山东临沂和江西南昌对分蘖数、穗粒数和粒形等11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多环境鉴定,结合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基因型数据定位水稻产量相关性状QTL。3个环境共检测到68个QTL,包括株高4个、穗长5个、分蘖数2个、一次枝梗数7个、一次枝梗粒数8个、二次枝梗数8个、二次枝梗粒数10个、每穗粒数6个、千粒重7个、粒长8个和粒宽3个; LOD值介于2.50~12.66之间,贡献率变幅为4.67%~27.79%,15个QTL的贡献率大于15%;24个QTL与已报道位点/基因位置重叠,44个QTL为新发现位点; 6个QTL在2个环境能被检测到, 1个QTL qTGW2能在3个环境检测到,且是还未报道的新位点。最后,利用BSA法验证了qPH7、qPBPP8-2和qGW10三个QTL的可靠性。本研究将为后续产量相关性状基因克隆以及进一步解析其遗传基础和分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产量相关性状 QTL分析


饲粮中添加益生菌对努比亚山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瘤胃发酵的影响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 2021
摘要:为研究饲粮中添加益生菌对努比亚山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瘤胃发酵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2月龄左右努比亚山羊(母羊)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试验羊饲喂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试验Ⅰ组)、0.5‰(试验Ⅱ组)和1.0‰(试验Ⅲ组)的益生菌。试验期70 d,其中预饲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正试期第60天,试验Ⅱ组的胸围和管围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而体高则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其他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山羊的体重、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Ⅱ组高于其他两组。(2)正试期第10天,试验Ⅲ组山羊生长激素(GH)和瘦素(LEP)浓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浓度有高于其他两组的趋势(P=0.07)。正试期第30天,试验Ⅰ组山羊血糖(GLU)浓度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而GH浓度则相反;试验Ⅰ组山羊高密度脂蛋白(HDL)浓度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Ⅲ组LEP浓度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正试期第60天,试验Ⅱ组山羊GLU和HDL浓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而甲状腺激素T4浓度则相反。(3)试验Ⅲ组的异丁酸和丁酸浓度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或P<0.05),其他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Ⅱ组山羊瘤胃嗜淀粉瘤胃杆菌、栖瘤胃普雷沃菌、溶纤维丁酸弧菌、乳酸菌和黄色瘤胃球菌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试验Ⅲ组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综上说明,益生菌可能会通过促进山羊激素分泌和改善瘤胃发酵来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关键词: 努比亚山羊 益生菌 生长性能 血液生化指标 瘤胃发酵


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优化芦笋果糕加工工艺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芦笋加工新途径,提高资源利用率,该研究以芦笋、高酯果胶、琼脂粉、卡拉胶等为原料互配,结合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确定芦笋风味果糕工艺参数,通过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优化芦笋果糕工艺,并测定优化后芦笋果糕的质构特性.结果表明,芦笋果糕最优配方为高酯果胶0.50%,卡拉胶1.80%,琼脂粉2.60%,芦笋粉1.80%.在此条件下,感官评分为96.70分;质构指标测定值分别为硬度(8062.88±377.08)g,黏性(-141.09±15.30)g·s,弹性0.71±0.02,凝聚性为0.52±0.01,胶黏性4875.11±203.19,咀嚼性3132.20±126.01,回复性0.24±0.00.在此工艺条件下,制成的芦笋风味果糕,含有芦笋膳食纤维及生物活性成分,营养功能丰富.
关键词: 芦笋;果糕;质构特性;模糊数学;感官评价


光谱技术分析尿素对BSA糖基化反应的影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牛血清白蛋白(BSA)和葡萄糖为原料,采用光谱技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不同浓度尿素(0~7 mol·L-1)对BSA糖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BSA经过尿素处理后,其糖基化产物的自由氨基含量和内源荧光强度均显著下降;同步荧光光谱表明BSA与尿素的结合点更接近于色氨酸(Trp)残基;紫外光谱分析表明经尿素处理后BSA的糖基化产物的紫外吸收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三维荧光光谱表明随着尿素浓度的增加,BSA的最大发射波长产生先红移再蓝移的变化趋势,说明其结构展开,促进了BSA的糖基化反应.结果表明,尿素处理会使BSA的空间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伸展,且当尿素浓度为3 mol·L-1时BSA的糖基化反应程度最大.


大豆蛋白含量新位点qPRO-19-1的定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其籽粒蛋白约为40%,是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之一。国产大豆主要用于食用,提高大豆蛋白含量是主要的育种目标。因此,发掘大豆蛋白含量相关基因,对开发分子标记并培育高蛋白食用大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低蛋白大豆品种中黄35为母本,以源自日本的高蛋白大豆十胜长叶为父本,构建了重组自交系(RIL,recombination inbred lines)群体。利用集群分离分析法(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在3条染色体筛选出9个与蛋白含量相关的SSR标记,其中位于19号染色体的QTL尚未见报道。进一步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ADD)分析RIL群体F2:15和F2:16,在19号染色体重复定位了1个蛋白质含量相关QTL qPRO-19-1,位于分子标记SSR1938和SSR1959之间,LOD值分别为3.43和3.98,贡献率分别为7.81%和14.87%,高蛋白等位基因来自于高蛋白亲本十胜长叶。qPRO-19-1的定位区间长度为385 kb,共有注释基因36个。本研究定位了蛋白质含量相关的新位点qPRO-19-1,为大豆高蛋白基因的图位克隆及分子标记育种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