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杀线剂对山药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其理化性质的影响
《植物保护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苗期山药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土壤线虫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为分析指标,探究6种杀线剂对山药土壤环境的影响,旨在为山药线虫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6种杀线剂对山药土壤含水量、pH、有机质、铵态氮及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均可显著降低土壤速效磷含量。与清水处理(CK)相比,6种杀线剂不仅可大幅提高土壤中有益的食细菌类线虫的相对丰度,也使有害的植物寄生类线虫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且对拟丽突属Acrobeloides的促生作用以及对根结属Meloidogyne和短体属Pratylenchus的灭杀作用最为明显,尤其是10.5%阿维·噻唑膦颗粒剂和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但其也均使有益的食细菌类线虫真头叶属Eucephalobus和丽突属Acrobeles相对丰度显著降低70%以上。对土壤线虫生态指数分析表明,10.5%阿维·噻唑膦颗粒剂和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处理的土壤线虫丰富度指数(SR)和瓦斯乐斯卡指数(WI)均显著升高,植物寄生线虫指数(PPI)和成熟度指数(MI)无显著变化,但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营养类群指数(TD)均显著降低;2.5亿孢子/g厚孢轮枝菌颗粒剂、50亿孢子/g淡紫拟青霉颗粒剂、20%辣根素水剂和10亿孢子/g茶枯抑线生物菌肥(解淀粉芽胞杆菌)不仅可显著降低土壤线虫PPI和PPI/MI、大幅提高SR,对土壤线虫H′、J′和WI和MI影响不大,但50亿孢子/g淡紫拟青霉颗粒剂和10亿孢子/g茶枯抑线生物菌肥(解淀粉芽胞杆菌)处理的TD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速效磷含量与土壤线虫数量、属数及植物寄生类线虫相对丰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6种杀线剂可有效控制植物寄生类线虫种群数量,但2种化学杀线剂还会对土壤有益线虫、土壤养分及线虫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等产生明显负作用,对土壤环境干扰较大。


离子对反相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畜禽肉中5种硒形态含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一种测定畜禽肉类中硒代胱氨酸、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硒代蛋氨酸、硒酸根和亚硒酸根含量的离子对反相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方法。样品中有机硒通过胰蛋白酶和蛋白酶(XIV,链霉蛋白酶)酶解提取,无机硒通过碘乙酰胺溶液提取,于55℃水浴200 r·min-1振荡提取20 h,提取液高速离心后再经超滤管离心净化,C18反相色谱柱分离,30 mmol·L-1磷酸氢二铵、 0.5 mmol·L-1四丁基溴化铵和5%(V/V)甲醇为流动相,用20%(V/V)甲酸调节流动相溶液pH至6.0,离子对反相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样品溶液中5种硒形态含量。采用与标准样品对照法定性,峰面积外标法定量。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峰面积定量。硒代胱氨酸、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硒代蛋氨酸、硒酸根和亚硒酸根在5~200μg·L-1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其检出限分别为0.89, 0.78, 0.55, 0.94和0.70μg·L-1,加标回收率为76.8%~109%,批内精密度和批间精密度分别为2.7%~7.8%和3.5%~12.3%。本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和准确等优点,适用于畜禽肉类样品中硒形态分析测定。
关键词: 离子对反相液相色谱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 畜禽肉 硒形态


新余蜜桔自然四倍体叶片形态与生理特异性分析
《中国南方果树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初步评价新余蜜桔自然四倍体材料,从组织形态学、光合作用、抗逆性及激素含量等生理生化角度,对新余蜜桔自然四倍体和新余蜜桔二倍体叶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新余蜜桔二倍体,新余蜜桔自然四倍体叶片叶形指数显著变小,叶片增厚,气孔器密度变小,但气孔开口变大;叶绿素含量显著升高;木质素及酚类物质等抗性相关物质含量显著升高,叶片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茉莉酸(JA)及异戊烯基腺嘌呤(IP)含量均显著升高,表现出高抗逆性潜能。新余蜜桔自然四倍体具备成为无核育种的优良亲本的条件。


一个东乡野生稻苗期耐旱主效QTL-qDR7的分离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东乡野生稻作为迄今世界上分布最北的野生稻,具有耐旱、抗病虫、耐冷等优良抗逆特性,是宝贵的稻种资源。定位耐旱性相关QTL,对阐明其耐旱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东乡野生稻与9311构建的遗传群体为试验材料,开展东乡野生稻耐旱QTL定位研究。在7号染色体定位到一个耐旱主效QTL-qDR7,含有qDR7的株系在干旱条件下株高、最长根长、根表面积和根鲜重均比不含该QTL的株系要高,耐旱性明显强于不含有q DR7的株系。进一步分离鉴定过程中,把qDR7定位于7号染色体分子标记Indel8与Indel13间554.4 kb范围内。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把东乡野生稻耐旱性优良基因导入栽培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蜂巢提取物的制备及其抑菌性、抗氧化活性
《食品科技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获得蜂巢提取物的最佳制备方案,并探究蜂巢提取物的抑菌、抗氧化活性。方法:对在不同提取条件下所获得蜂巢提取物中的黄酮、总多酚及氨基酸提取率进行检测,选择蜂巢提取物中黄酮、总多酚及氨基酸提取含量相对较高的制备条件,在最佳蜂巢提取物制备方案的基础上,检测蜂巢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羟基自由基抑制率和还原能力。结果:研究得到蜂巢提取物的最佳制备方案为:提取时间30 min、料液比1:30 g/mL、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为50 ℃,并且验证值与其没有显著差异。蜂巢提取物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为明显(P<0.05)。相对于Vc,蜂巢提取物有更加显著的抗氧化能力(P<0.05)。结论:蜂巢提取物作为一种天然资源,在抗菌、抗氧化方面能发挥巨大作用,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和使用潜力。


江西"优质晚稻早种"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中国稻米 》 2021
摘要:在农业科技和促粮政策双向推动下,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粮食产量实现多年连增,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早稻作为南方稻区第一季粮食,"低质低效"长期困扰着生产。近年来,江西创新和大力示范推行"优质晚稻早种"模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推行中仍存在困难与挑战,需从良种选育、示范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龙头企业引领带动等角度进行推动,促进南方稻区早稻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水稻 “优质晚稻早种”模式 技术创新 江西


气调包装对酱卤鸭翅品质和保鲜效果的影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酱卤鸭翅贮藏过程中不同气体比例气调包装对酱卤鸭翅品质和保鲜效果的影响,并确定最佳气调包装条件。方法将酱卤鸭翅置于3种不同气体比例气调包装中,分别在13℃贮藏1、3、5、7、10 d,测量样品pH、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菌落总数、嫩度和硬度。结果 30%N2+70%CO2气调包装组比其他2组的pH、TBA值、TVB-N值、菌落总数均低;不同气调包装的酱卤鸭翅感官评分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30%N2+70%CO2气调组和50%N2+50%CO2气调组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酱卤鸭翅的嫩度和硬度均上升,而70%N2+30%CO2气调组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酱卤鸭翅的嫩度和硬度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酱卤鸭翅在气调包装气体比例为30%N2+70%CO2时保鲜效果最佳,本研究可为延长熟肉制品货架期提供参考。


麦洼牦牛和西门塔尔牛肉营养品质与感官特性的比较研究
《畜牧与兽医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北牛南运"这一模式对牦牛肉营养品质和感官品质的影响,以麦洼牦牛为研究对象,将体重相近的麦洼牦牛和西门塔尔牛经30 d短期饲喂后,对感官指标、营养成分以及食味品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与西门塔尔牛肉相比,麦洼牦牛肉的水分含量较低(P<0.05),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总量较高(P<0.05),脂肪含量和胆固醇含量均较低(P<0.05),麦洼牦牛肉的鲜味氨基酸谷氨酸以及肌苷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西门塔尔牛肉(P<0.05),而且其肉色深红。麦洼牦牛肉在"北牛南运"的模式下,其肉质的营养品质和感官特性都得到了很好的保留,是作为特色牛肉和高档牛肉发展的一个很好方向,研究结果将为南方地区发展牦牛就地生产、就近销售以及特色化牛肉生产方面提供科学参考。

